一、前言
隨著全球人口結構急速變遷,高齡化與慢性疾病盛行已成為不可忽視的重要議題。根據聯合國統計資料推估,至2050年全球65歲以上的長者人數將增加至16億,佔全球總人數的16%。高齡人口的快速成長不僅帶來醫療照護需求的上升,更伴隨著慢性病負擔的加劇,使得「如何促進健康老化(Healthy Ageing)」成為各國醫療與公共衛生政策中的優先課題。再者,根據衛生福利部112年公布的十大死因資料,有五項死因直接與三高疾病密切相關,包括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顯示慢性病對國人健康的威脅已十分嚴峻。
在此背景下,生物科技與數位技術的進步為個人化健康管理帶來嶄新契機。最新研究指出,個體健康並非由單一因素主導,而是由基因、腸道菌群、生理數據、飲食結構、生活習慣與環境因素等多重變項交互影響。因此,傳統「一體適用」的健康建議模式逐漸無法滿足個體差異化需求,個人化健康管理與營養策略便應運而生。透過整合多源資料,針對個人特性量身訂製飲食建議、營養補充方案與生活型態調整策略,有助於提升疾病預防效果與健康促進效率。
二、個人化健康產品與服務市場現況
目前,個人化健康產品與服務主要涵蓋線上問卷評估、居家檢測試劑、生理數據追蹤應用程式及穿戴式裝置等。這些產品與服務結合基因分析、微生物體、生物標記物偵測、行為數據分析與人工智慧演算法,展現出高度多樣化與跨領域整合的特性。其中,非侵入式、低成本且操作簡便的技術,如線上問卷與穿戴式裝置,促進個人化健康管理的普及。生理狀態監控裝置,則憑藉數據即時性與完整性,成為市場上重要的成長領域。智慧手錶、智慧衣物、穿戴式裝置等產品,能即時追蹤心率、睡眠模式、活動量、體溫、血糖等多項指標,不僅提升健康監測的精準性,更強化了即時反饋與自我管理能力。未來市場規模預測如圖一所示。
三、產品與服務市場趨勢
個人化營養健康產品市場的快速成長,主要受到健康意識提升與預防醫學理念普及的驅動。越來越多民眾認知到:「預防重於治療」,及早介入健康管理能有效延緩疾病發生與惡化,降低醫療負擔與生活品質損害。此外,數位科技、穿戴式裝置、健康應用程式、檢測與診斷技術的迅速發展,也加速了個人化健康管理產品與服務的普及與多樣化。
目前就個人化健康管理產品與服務方案分述如下:
(一)線上問卷評估
涵蓋線上問卷調查後提供的建議營養規劃、居家檢測(如唾液、血液、微生物樣本)與生理數據追蹤應用程式等。其中,線上健康問卷以成本低廉、操作簡便、非侵入性等優勢,成為推廣初步健康篩檢與個人化建議的重要途徑。透過問卷調查,能快速蒐集個體基本資料、生活型態、飲食習慣與家族病史,進而進行風險評估並提供初步建議。
(二)居家檢測試劑
居家檢測服務涵蓋基因檢測(如疾病易感基因、多型性分析)、生理數據(如血糖、膽固醇、發炎指標)、腸道菌群分析等。這類檢測提供更高精確度的個體健康風險資料,為後續的個人化營養與健康規劃提供科學依據。然而,目前受限於成本較高、操作流程較繁複,普及率仍有待進一步提升。
(三)生理數據追蹤應用程式及穿戴式裝置
隨著感測技術與無線傳輸技術成熟,使數據蒐集的便利性與即時性大幅提升。此類裝置可分為穿戴式與非穿戴式兩大類:穿戴式裝置包括智慧手錶、智慧衣物、穿戴式感測器等,可監測心率、睡眠、活動量、體溫與血糖等指標;非穿戴式則涵蓋可攜式裝置、智慧容器,以及可攝取或可植入式感測器等。舉例而言,智慧手錶可追蹤每日步數與心律變化,智慧衣物可監測睡眠品質與生理活動,智慧容器則記錄營養品攝取情形並提醒服用時間。進階型的可攝取或可植入式感測器則可針對特定消化道區域進行採樣,並透過代謝物分析,評估腸道菌群與整體健康狀態,開啟個人化健康監控的新時代。
這些技術的整合應用,不僅能協助個體即時掌握自身健康狀態,並能透過大數據分析與人工智慧演算法,預測潛在健康風險,並提出個人化介入策略。以下就各項創新案例進行說明,並摘要如圖二所示。
四、創新案例
個人化營養健康產品涵蓋慢性病管理、營養補充建議、運動健康管理、皮膚日曬照顧管理及護膚美髮建議等,以下就服務方式略分為問卷調查、居家試劑自我檢測、監控裝置之產品介紹如下:
(一)問卷調查
(1)AI個人化飲食與購物建議應用程式
代表廠商:美國 Heali
Heali提供一款由人工智慧驅動的個人化應用程式,該程式涵蓋糖尿病、過敏、自體免疫及胃腸道問題等200多種的慢性疾病,使用者下載應用程式後,依照步驟指示輸入基本資料,如個人目標、體重、活動量與飲食偏好等資料,系統會透過內建問卷,及藉由使用者掃描產品條碼或是餐廳菜單後,生成量身打造的飲食建議。Heali進一步根據即時分析結果,提供食譜建議、超市購物清單及餐廳外食餐點推薦,協助使用者在各種生活情境中落實健康管理。
(2)數位體重管理與飲食追蹤平台
代表廠商:英國 Oviva
Oviva提供數位化體重管理計畫,針對肥胖與代謝疾病患者設計個人化介入計畫。使用者下載應用程式後,透過問卷填寫健康背景與設定目標,並以拍照方式記錄日常飲食,系統則自動進行營養與運動分析。Oviva平台同時整合專業健康教練諮詢,定期依個別進度調整建議,支持長期減重與生活習慣改善。
(二)居家試劑自我檢測
(1)提供個人化營養補充品之ViOS 平台
代表廠商:美國 Viome
Viome透過ViOS平台,整合人體腸道與口腔微生物群的基因表現數據,運用人工智慧模型進行健康分析。使用者寄送糞便或唾液樣本後,平台能辨識慢性病、代謝症候群或癌症風險因子的特定轉錄特徵。根據分析結果,Viome客製化提供個人化營養補充品與飲食方案,協助預防疾病與促進健康。Viome亦持續擴展資料庫,優化AI推論模型,以提升預測準確率與介入效果。
(2)基於個人化精準微生物體分析技術PMAS(Personalized Pharmaceutical Meta-Analytical Screening),提供個人化益生菌建議
代表廠商:南韓 HEM Pharma
HEM Pharma開發個人化精準微生物體分析技術PMAS( Personalized Pharmaceutical Meta-Analytical Screening),結合獨特的分離與培養技術,分析人體糞便中的微生物組成與相關代謝物。使用者將糞便樣本寄送至實驗室,經過 PMAS 系統檢測後,獲得個人健康狀況分析報告,內容涵蓋腸道健康指標與代謝風險。根據分析結果,HEM Pharma提供個人化的益生菌補充方案,提升腸道平衡與免疫力 。
(3)整合生物標記與穿戴式裝置之個人化營養補充建議
代表廠商:英國 InsideTracker
InsideTracker整合血液生物標記、DNA 遺傳資料及穿戴式裝置數據,提供個人化的營養與機能性食品建議。使用者可定期上傳血液檢驗報告,或透過居家檢測方式取得DNA樣本,同時連結智慧手錶等裝置,以持續追蹤睡眠品質、運動量及壓力指標。InsideTracker的演算法分析超過20,000個基因與50項生理指標,透過綜合數據分析,提供使用者適合的營養補充建議。
(三)監控裝置
(1)血糖監控與AI飲食建議系統
代表廠商:德國 Perfood
Perfood開發Nutrilytics™技術,搭配穿戴式血糖監控貼片,持續追蹤使用者的血糖變化。資料上傳至應用程式後,經由人工智慧模型分析個體的飲食反應與代謝特徵,量身制定低升糖指數飲食建議。使用者可依建議調整飲食組成與用餐時機,進而優化血糖控制與減少代謝疾病風險。
(2)即時心率與運動表現追蹤之穿戴式裝置
代表廠商:美國 Sensoria
Sensoria提供智慧運動穿戴解決方案,包括內建心率感測器的智慧運動內衣及搭載壓力感測器的智慧襪。使用者穿戴裝置後,即可透過藍牙與手機應用程式連線,實時監測心率、步態與足底壓力分佈。Sensoria平台會根據數據分析提供即時運動建議,如修正跑步姿勢、控制運動強度,以降低運動傷害風險。該技術亦支援遠端教練模式,推動個人運動訓練與復健指導數位化。
(3)日照曝曬管理之應用程式
代表廠商:英國 siHealth
siHealth開發無感測器,以衛星數據做為資訊來源的應用程式。以衛星數據來分析環境光線,並根據使用者的皮膚類型、位置和天氣條件提供客製化的太陽輻射劑量建議。該公司的HappySun®技術可以根據使用者預先輸入的皮膚類型和暴露時間提供最佳的陽光照射建議。
(4)個人化護膚與護髮推薦平台
代表廠商:英國 Unilever
Unilever開發BeautyHub PRO應用程式,是一款人運用人工智慧技術的個人化美容建議平台,使用者透過手機應用程式填寫問卷資料,並上傳臉部與頭髮的自拍照片。系統內建視覺 AI 模型,能針對自拍影像中的 30 個關鍵視覺數據點進行評估,涵蓋膚質特徵、頭髮健康狀態與色調等指標。根據 AI 分析結果,BeautyHub PRO 生成個人化的護膚與護髮產品建議,包括日常護理程序及適合的產品組合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