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議題

首頁> 科技議題 - 生醫健康> 全球個人化營養成長機會,2024-2030年
全球個人化營養成長機會,2024-2030年 Growth Opportunities in Personalized Nutrition, Global, 2024–2030
2024/12
Frost & Sullivan
www.frost.com
ㄧ、個人化營養介紹與分類
隨著分子生物技術的進步,科學界已普遍認知,不同人類個體的基因體本就存在差異。此外,次世代定序技術的發展,使「個人化醫療」的概念得以實現。近年來,醫療領域逐漸重視「預防勝於治療」的健康管理概念,因此衍生出「個人化營養」的應用。

近十年的研究顯示,個體健康狀態除了受基因遺傳影響,還與腸道菌群組成、外表型(如 體重、身高、血壓、代謝變化)以及飲食與生活習慣高度相關。個人化營養的概念即是綜合這些因素,透過個體狀態分析,規劃適合的營養補充方案,以改善健康並預防疾病。目前個人化營養的營養補充方式主要可分為營養補充品(Supplements)與機能性食品(Functional F&Bs)兩種。

二、個人化營養市場動態
目前,個人化營養市場的成長主要受到健康意識提升、科學與醫療技術進步以及投資能量增加等因素推動。健康意識的提升,主要來自於慢性病盛行率上升與人口高齡化,使社會對預防醫學與健康管理的需求增加。然而,過去傳統的營養補充方式往往無法顯著改善健康狀況,因此,越來越多消費者願意採納個人化營養方案來提升自身健康。此外,健康醫療技術的進步,例如基因分析、生物標誌檢測與數位健康監測設備的發展,也提高了個人化營養的可行性,進一步促進相關產業的研發與資金投入。

然而,市場成長仍面臨一些挑戰,主要包括高成本、個人資料安全疑慮及監管法規的複雜性。高成本可能影響消費族群的可負擔性與市場滲透率,進而影響企業的盈利能力。個人資料安全問題則來自於消費者對企業在個資保護上的信任程度,若無法有效建立數據隱私與安全機制,可能會降低消費者使用個人化營養服務的意願。此外,監管法規的複雜性可能影響產品上市的流程與種類,增加企業進入市場的難度。

歸納綜合之下,消費者可負擔能力、消費者依從性、資料安全等為近代推動個人化營養市場的主要挑戰。此外,相較於過去透過規模經濟取得市場優勢的模式,個人化營養市場需重新規劃更適合的商業模式,以符合精準營養與個人化健康管理的趨勢。

三、產品與服務市場趨勢
個人化營養服務主要可分為三大類評估方式制定營養補充品或機能性食品補充方案,包含問卷調查、分生試驗與生理狀態監控等。問卷調查主要透過線上問卷方式,蒐集顧客的基本資料、過去用藥史與疾病史,以此作為制定個人化營養補充計畫的依據。分生試驗則透過基因分析、生物標記與微生物菌群檢測等試劑,評估使用者的健康條件,進一步了解特定基因表現、血液中的生物標記濃度,以及腸道菌群結構,進而制定個人化營養補充方案。生理狀態監控則仰賴穿戴式或非穿戴式設備,持續監測生理數據,如血糖、體重、血壓等,並根據回傳資料進行分析,以制定適合的營養補充計畫。這類技術預計將成為未來個人化營養市場的發展重點。

目前,市場趨勢聚焦於推動補充食品療法的概念,並將目標客群從千禧世代擴展至 Z 世代與 Alpha 世代等年輕族群。透過多體學分析技術,結合多樣的健康監測設備與應用程式,開發更便利且可及性更高的個人化營養分析與方案規劃服務。此外,隨著生成式人工智慧等技術的應用,個人化營養服務將能進一步優化,提供更精準且高效的健康管理方案。

根據市場預測,2030 年個人化營養市場規模將達到 192 億美元。其中,個人化營養服務將成為主要收入來源,包括線上測驗後的建議營養規劃、居家試劑自我檢測與健康狀態追蹤應用程式等,這些服務方式有助於提升個人化營養的普及。由於問卷調查成本較低,且為非侵入式檢測,為近期市場主流。此外,營養補充品與機能性食品製造商也將推動客製化產品製作服務,以滿足消費者對個人化營養的需求。

四、產品與服務市場趨勢
雖然生理狀態監控設備目前尚未成為市場主流,但由於其在數據獲取的便利性與完整性方面優於其他方式,因此預期將成為未來個人化營養市場的重要發展方向。這類監控設備可依使用方式區分為穿戴式與非穿戴式。穿戴式設備包括智慧手錶、智慧服飾、配件及其他穿戴式生物感測器;非穿戴式設備則包含可攜式裝置、智慧包裝,以及可攝取或可嵌入式監測器等。

穿戴式與非穿戴式設備可根據其功能,偵測使用者的心律、睡眠模式、身體活動量、體溫及血糖濃度等生理數據。例如,智慧手錶可追蹤每日步數、心律及睡眠模式,智慧服飾可監測睡眠品質與活動量,智慧瓶則可記錄使用者的營養補充品攝取狀況,並透過應用程式提醒服用時間。此外,可攝取或可嵌入式監測器可進入腸胃道進行特定部位的採樣,將數據傳回實驗室分析,或透過代謝物含量變化來評估腸道菌群結構。

目前,個人化營養領域的生理狀態監控設備發展趨勢,主要著重於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以提升使用者體驗與操作直覺性。同時,也積極發展監測身體代謝物與身心健康相關生物標記的功能,例如,現代智慧手錶的研發方向已擴展至血氧水平、心臟功能、皮膚溫度、壓力水平及月經週期狀態的監測。智慧珠寶與智慧服飾也被視為推動個人化營養普及的重要策略之一。此外,智慧包裝與標籤系統則成為個人化營養市場中另一項關鍵的產品管理策略。

五、代表性案例
(一) Viome
Viome 是一家美國的生技公司,專注於提供個人化營養服務。其核心目標是透過預防與早期介入,降低慢性病與癌症等疾病的發生率。Viome 建立了 ViOS 平台,整合人體轉錄體、腸道菌群轉錄體與口腔菌群轉錄體等大規模數據,並運用人工智慧技術進行分析,以識別特定基因表現模式與生物標記,找出與慢性病或癌症相關的轉錄特徵。透過比對使用者的生物數據與 ViOS 平台的分析結果,Viome 可評估個體健康狀況,並依據分析結果提供適合的營養補充品或機能性食品方案。

(二) HEM Pharma
HEM Pharma 是韓國提供個人化營養服務的公司,其核心概念是透過腸道菌群的平衡來維持健康。該公司開發了個人化精準微生物體分析技術 PMAS(Personalized Pharmaceutical Meta-Analytical Screening),結合獨特的分離與培養技術,分析人體糞便中的微生物結構與相關代謝物,從而評估使用者的健康狀況,並提供詳細報告。根據分析結果,HEM Pharma 規劃個人化的益生菌補充方案,使用者可將糞便樣本寄送至該公司進行檢測,以獲得專屬的營養規劃建議。

(三) InsideTracker
InsideTracker 是英國的個人化營養服務公司,透過血液樣本分析、DNA 基因遺傳檢測以及睡眠與活動數據,為使用者提供個人化的營養補充品與機能性食品建議。InsideTracker 採取會員訂閱制,使用者可定期上傳血液檢驗報告,或透過居家檢測方式取得 DNA 樣本,以分析血液生物標記與基因相關數據。此外,InsideTracker 的應用程式可與穿戴式設備連結,監測睡眠與日常活動量,透過綜合數據分析,提供使用者適合的營養補充建議。

(四) Perfood
Perfood 為德國提供個人化營養服務的公司,其設立的企業核心價值是希望能透過個人化營養攝取規劃及適當的生活習慣建立,幫助使用者維持健康,並改善慢性病狀況。該公司開發的關鍵技術 Nutrilytics™,可透過血糖監控貼片持續追蹤使用者的血糖變化。Perfood 結合人工智慧技術,分析使用者一天內的血糖波動,以評估其代謝健康狀況,並透過應用程式提供個人化的飲食與生活習慣建議。其相關服務已獲得科學研究的支持。

(五) Sensoria
Sensoria 是一家美國智慧服飾研發企業,專注於穿戴式活動監測技術。目前推出的產品包括智慧運動內衣與智慧襪子。智慧運動內衣內建心律監測裝置,可即時監測穿戴者的心跳狀態;智慧襪子則搭載壓力感測器,可追蹤使用者的運動表現。Sensoria 也建立了即時互動平台,透過智慧內衣與襪子的監測數據,提供使用者即時運動建議。此外,這些智慧服飾產品均可機洗,提高使用上的便利性,進一步提升穿戴式設備在個人化健康管理領域的應用價值。
張淨涵
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