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報導

首頁> 焦點報導清單> ESG、永續發展與循環經濟領域十大成長機會

ESG、永續發展與循環經濟領域十大成長機會

楊侑馨、陳志維/ 發布日期:2025/03/26/ 瀏覽次數:179

全球議題環環相扣,對各領域行動皆產生正反影響,負面衝擊更可能引發多重危機,如氣候風險、失業及國際衝突等。為緩解問題,國際間積極制定標準與政策,促進合作及實務交流,以期提升各領域韌性。其中,氣候變遷議題驅動永續意識抬頭,各產業皆已擴展對永續原則的重視,並聚焦環境、社會、治理(ESG)三大關鍵指標。

近十年,商業活動持續聚焦ESG,相關投資亦蓬勃發展。ESG已成為企業、投資人與政府自願遵循的指引,鼓勵開發軟硬體解決方案,驅動價值鏈永續成長,並促進所有利害關係人共同參與。Frost & Sullivan報告歸納ESG、永續發展與循環經濟領域,提出十大主要成長機會。
 

一、綠色分類與永續金融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 (UNCTAD) 2024年《世界投資報告》指出,2023年永續金融市場規模已超過7兆美元 。各國透過歐盟永續活動分類法等法規引導投資,鼓勵企業投入永續生產。實證顯示,永續生產不僅能提高營收、生產力與顧客忠誠度,更能有效降低成本。Frost & Sullivan 預估,自願碳市場價值已突破20億美元,為機構法人創造碳抵換與多元營收來源。此外,綠色、社會及永續發展債券亦提供企業推動ESG目標的融資管道。例如,新型永續發展連結債券 (Sustainability-linked bonds, SLBs)債息取決於企業永續績效,可有效促進永續營運模式轉型。

二、ESG氣候風險及報告平台

雲端ESG平台整合人工智慧 (AI)、機器學習 (ML) 及數據建模等技術,協助企業進行ESG報告與追蹤,有效監控氣候風險、提升營運效率,並降低業務中斷的潛在成本。此類平台能協助企業符合日趨嚴格的ESG規範,產出具透明度的報告,避免漂綠爭議,並開拓重視環境效益的客戶與投資人等新市場。隨著 ESG 資訊揭露法規日漸普及 (至少29國已要求企業提供 ESG 報告,如歐盟企業永續發展報告指令 (CSRD) 及國際永續發展準則委員會 (ISSB) 發布之準則),企業轉型 ESG 生產模式已是必然趨勢。

三、水資源安全與風險平台

數位化水資源風險解決方案,旨在透過持續監測與風險偵測,協助政府及企業有效預防洪水、汙水溢流與水污染等事件。整合先進數據分析、人工智慧 (AI)、機器學習 (ML) 及預測技術,此類平台能有效識別風暴、基礎設施弱點及海岸侵蝕等風險。更全面的平台能深入分析特定區域水資源風險程度,並據以制定客製化策略。Frost & Sullivan 預估,2023年全球供水與廢水網路市場價值達 99.9 億美元,水資源感測網路收入預計達 52 億美元。廣泛採用數位監控不僅能預防災害衝擊,更能強化供水網路韌性,並依據消費者分析、氣象預報等數據精準控制供需。

四、淨零城市

氣候管理數位化已成趨勢,數據驅動的氣候情報與分析平台將擴大發展,以協助政府監測環境績效,溫室氣體監測方案預計將以每年 19.5% 之幅度成長。整合感測器網路、衛星影像及數位孿生等數據蒐集技術,以及人工智慧(AI)與機器學習 (ML) 等先進分析能力之平台,對政府擬定氣候變遷緩解與調適策略至關重要。積極遵循 ESG 報告規範之企業,可望透過新型合作夥伴關係模式,取得稅務與投資優惠,進而促進影響力投資。聚焦氣候友善基礎建設與顧問服務之企業,亦將因應建築、運輸及再生能源等領域對於淨零轉型需求而持續成長。

五、綠氫

鑑於綠氫佔總氫產量比例仍低 (僅約 5%),各界對於綠氫產業發展機會日益關注,例如聯合國「綠色氫能促進倡議」更聚焦於解決綠氫生產成本過高的關鍵挑戰。國際能源署(IEA)預估,未來數十年全球能源需求將成長至少25%。為滿足此需求,亟需充分釋放綠氫生產潛力,並開發具成本效益的替代方案,以利綠氫普及應用。就成本而言,推動綠氫作為替代燃料,需開發適用於各類載具與產業的引擎及系統。此外,為降低電解與運輸過程中的能量耗損,安全防護措施亦不可或缺。值得關注的是,開發中國家亦具備發展綠氫產業的潛力,尤其非洲大陸擁有豐富太陽能資源,可望成為綠氫生產基地。

六、從農場到餐桌的永續性

農業每年糧食產值高達 1.3 兆美元,其中蘊含龐大產業契機。例如企業可透過創新產品與服務,提升土壤生產力與作物產量等。在消費者意識抬頭及企業積極轉型永續生產之趨勢下,能確保環境友善的商品與服務需求將持續攀升。決策支援與可追溯平台、智慧灌溉系統、永續肥料、室內農業等技術與應用,將是農業永續轉型的核心驅動力,尤其當這些方案能為小農所負擔時,其影響力將更為深遠。提升大眾認知、擴大投資與激勵機制,對推動永續農業至關重要,有助於避免聯合國環境署 (UNEP) 所估計每年高達 3 兆美元的損失。歐盟、美國、中國等主要經濟體擴大永續政策亦將加速此轉型進程。

七、產品與材料護照

產品護照旨在確保生產過程中零組件的可追溯性,進而提升回收率及延長材料使用壽命,以應對廢棄物污染問題。世界經濟論壇(WEF)數據指出,全球電子垃圾回收率未達18%,每年產生高達 4 億噸塑膠垃圾,此等廢棄物不僅加劇全球排放,更錯失資源回收再利用的機會。為此,歐盟正積極研擬紡織品、電池與電子產品數位產品護照制度。預期相關措施於未來數年將快速普及,因此企業與組織可將投資與開發重心轉向數位工具,以實現全系統數據蒐集、儲存與安全管理。此外,導入區塊鏈技術驅動之平台,有助於確保數據準確性與透明度,並協助企業有效避免漂綠與假冒爭議。數據亦能協助企業與消費者於採購材料與產品時做出更明智的永續決策,全面促進製造業永續轉型。

八、供應鏈的永續發展

美國環保署(EPA)指出,企業營運成本中,供應鏈環節占比高達50%至70%。為了有效提升資源利用率,企業可善用人工智慧(AI)與機器學習(ML)協作,優化營運流程;透過導入自動化與感測器網路,則能顯著提高營運效率;此外,藉助區塊鏈平台儲存與分析數據,更能確保供應鏈資訊的透明度與準確性。建構具備韌性與永續性的供應鏈,不僅能透過數據驅動永續發展計畫,更能有效降低營運風險與成本、減少營運中斷,並提升整體循環性。未來企業將面臨日益嚴格的法規約束,必須提升營運透明度與永續性,相關政策訊號例如:七國集團(G7)成立去碳化產品供應鏈基金 、及歐盟企業永續發展盡職調查指令(CSDDD)等。

九、低碳和永續性燃料

由於化石燃料在全球能源總量中佔比高達80%,為減少對其依賴,開發僅需最少基礎設施與引擎改造的技術和燃料、並升級國家電網相當重要,其中,可及性、成本效益與低維護成本是關鍵考量。透過推廣永續替代燃料,企業將能拓展業務,並協助製造業與運輸業擺脫對化石燃料的依賴。此外,國際組織與各國政府可透過強化淨零與再生能源目標,促進相關技術進步,並促使企業加速轉用永續燃料。政府也必須透過政策引導技術普及,例如歐盟發布的替代燃料基礎設施法規(AFIR)等。

十、水務公司的網路安全

由於水和廢水市場規模龐大,高達5,000億美元,且業者對網路安全脆弱性的意識不足,美國超過三分之一的水務公司,僅將1%的預算用於網路安全防護,顯示出潛在的巨大風險。網路攻擊的後果不只財務損失,更會嚴重損害聲譽、引發法律問題,甚至導致供應中斷。因此,企業必須建立全面的風險管理策略,包含預防、應變及復原機制,並遵循 ISA/IEC 62443 (工業自動化與控制系統電子安全標準) 或 ISO/IEC 27001 (資訊安全管理系統標準)等國際標準。有效的網路安全策略應整合軟硬體資源,著重於事前預防,並透過識別關鍵資產和流程,全面掌握潛在的漏洞與威脅。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