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碳捕獲(Carbon capture)技術的發展是全球實現深度脫碳與淨零排放的關鍵之一,許多難以減排產業已開始部署相關技術。碳捕獲技術除可實現分散式的碳管理,同時可直接(即不進行化學改變)或間接(即轉化)生成各種產品的一系列應用,進而促進循環經濟的發展。而捕獲的碳主要被應用於化肥工業和提高石油採收率(Enhanced Oil Recovery, EOR),近幾年其他高市場潛力的創新應用也正在蓬勃發展,如合成燃料、化學品和建築骨材等。本文將著重於介紹碳捕獲技術於脫碳應用之創新案例。各項案例摘要請參閱圖一。
二、模組化捕碳技術創新案例
(一) 去碳同時產生水的高效直接捕碳技術
開發單位/廠商:美國Avnos
工業製程是排碳的主要來源之一,且需消耗大量的能源和水資源。因此,美國新創公司Avnos開發了一種名為「混合直接空氣捕獲技術」(Hybrid Direct Air Capture, HDAC)的創新技術,可有效去除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並同時產生水。傳統碳捕獲技術採用液體或固體吸附劑,去除二氧化碳時需消耗大量能源及水資源。該技術採用濕度吸附(moisture swing adsorption, MSA)技術,將捕獲的空氣經過除濕後捕獲二氧化碳,再利用除濕收集到的水釋放二氧化碳,預計捕獲每噸碳可產生5噸水。系統採用模組化設計,可根據需求靈活增加單元數量,適應不同規模和應用場景。然而,該技術尚處於開發初期,仍需進一步大規模示範來驗證其效益與穩定性。
(二) 分散式離網生產碳中性電子燃料
開發單位/廠商:美國Aircela
燃燒化石燃料造成二氧化碳不斷增加,致使極端氣候、海洋酸化、生物多樣性喪失及對人類健康的嚴重影響。為此,美國新創公司Aircela 正在開發第一台冰箱大小的小型分散式設備,能夠捕獲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並將其轉化為碳中和的電子燃料(e-fuels),用於多種應用。該技術將捕獲的空氣經由氫氧化鉀(potassium hydroxide)過濾器吸收二氧化碳,再利用回收水與可再生電力(如太陽能和風能)用於生產氫氣。同時,將捕獲的二氧化碳與氫氣結合並生成電子燃料,如電子甲醇(e-methanol)。其模組化設計,可使該產品可在離網裝置中生產電子燃料,擴大其應用領域。該技術已在合成燃料生產系統及相關技術領域申請2項專利。然而,該技術尚處於開發初期,仍需進一步大規模示範來驗證其成本效益和競爭力。
(三) 結合乾濕方法的捕獲技術
開發單位/廠商:烏克蘭Carbominer Ukraine
新創公司Carbominer Ukraine 開發一種創新且具經濟效益的直接空氣捕獲技術(Direct Air Capture, DAC)。該技術結合乾式(以固體材料吸附二氧化碳)和濕式(將二氧化碳溶於液體中)方法,採用離子交換吸附劑捕獲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並使用電化學原理進行原位酸鹼震盪(Electrochemical pH Swing),透過調整溶液的酸鹼度來分離出高純度的二氧化碳(純度可達 99.75%)。靈活的模組化設計,可部署在使用二氧化碳的現場,例如農業溫室、工業製程或其他需求場景,降低二氧化碳運輸成本及相關排放。然而,該技術尚處於試驗與小規模應用階段(2023 年於維也納成功完成每年 1 噸的小型 DAC 系統測試),仍需要進一步大規模示範與驗證其成本效益和競爭力。
三、微生物轉化技術創新案例
(一) 利用微生物捕碳並轉化為礦物質
開發單位/廠商:美國Andes Ag
為能長期去除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同時擴展二氧化碳的效益。新創公司Andes Ag透過有益微生物與玉米和小麥等農作物種子結合,進入土壤後與植物根系反應,加速將捕獲的二氧化碳轉化為土壤中的礦物質,並透過雨水將礦物質轉移到地底封存。同時,土壤中的礦物質還可提供植物養分,增加土壤中有機質的穩定與改善排水性能。該項技術已在種子處理領域申請27項專利。然而,在大規模的應用中,微生物的培養與管理可能是該技術目前面臨的重大挑戰。
(二) 以微藻培養技術捕碳並轉化為生物基產品
開發單位/廠商:西班牙AlgaEnergy
西班牙生物精煉公司AlgaEnergy創新將培養微藻(microalgae)的光合生物反應器(photobioreactor),用於捕獲二氧化碳並轉化為生物基產品(bio-based products),包括生物刺激素(bio-stimulants)、生物燃料(biofuels)及生物塑料(bioplastics),在最佳條件下碳捕獲率可達 90% 。該項技術已在微藻培養及生物精煉領域獲得30多項專利。然而,微藻培養需要精確的光照與溫度控制,對能源的需求較高,且系統若未能充分消毒或是維持封閉環境,容易受到微生物污染風險,影響藻類的生長。
(三) 利用微生物捕碳並轉化為乙醇
開發單位/廠商:美國LanzaTech Global
LanzaTech Global是美國第一家碳捕獲和再利用的上市公司。該公司利用微生物發酵的專利技術,從工業廢氣中捕獲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並將其轉化為永續燃料、化學品、材料和蛋白質等。例如:該公司與服裝品牌公司(如Zara、H&M Move、Adidas等)合作將捕獲的碳轉化為聚酯原料;與香水、美容護膚品牌公司合作(如Coty、Gucci)將捕獲的碳轉化為高純度乙醇等;與盧森堡的鋼鐵公司ArcelorMittal合作大規模捕獲鋼鐵製程中排放的碳,並轉化為燃料級乙醇,進行直接出售或進一步純化。該公司也與法國能源解決方案供應商Technip Energies獲得美國能源部(DOE) 2億美元的投資,用於將二氧化碳生產永續乙烯技術商業化(SECURE 計畫)1。
(四) 利用微生物捕碳並轉化為永續動物飼料
開發單位/廠商:英國Deep Branch(2024 年被荷蘭Aerbio 收購 2)
蛋白質是動物飼料的主要成分之一。為降低飼料生產對土地及水資源的依賴,同時減少碳排放,Deep Branch開發將二氧化碳轉化為蛋白質的技術。該技術透過氣體發酵平台「(R)evolve」,將工業排放的二氧化碳和氫氣作為主要原料,透過特殊培養的微生物進行發酵,生成單細胞蛋白質(Single Cell Protein, SCP) 產品Proton™,作為動物飼料中蛋白質的永續替代品。該技術不需要土地種植且耗水量極少,生產過程可較傳統蛋白質來源(如大豆或魚粉)減少90% 3的碳足跡。然而,該技術尚處於開發初期,仍需進一步大規模示範。
[1]LanzaTech Global (2024.12.19). Technip Energies and LanzaTech Awarded Funding from the U.S. Department of Energy for Commercializing Breakthrough CO2 to Ethylene Technology. From: https://lanzatech.com/technip-energies-and-lanzatech-awarded-funding-from-the-u-s-department-of-energy-for-commercializing-breakthrough-co2-to-ethylene-technology/
[2]Aerbio (2024.08.15). Unveiling Aerbio, the future of fermentation. From: https://aer.bio/unveiling-aerbio-the-future-of-fermentation/
[3]Aerbio (2024.08.26). Aerbio Unveils Fully Operational Pilot Line: Pioneering the Future of Sustainable Protein Production. From: https://aer.bio/aerbio-unveils-fully-operational-pilot-line-pioneering-the-future-of-sustainable-protein-produ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