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報導

首頁> 焦點報導清單> 2025年替代燃料發展趨勢

2025年替代燃料發展趨勢

古慧雯 / 發布日期:2025/03/18/ 瀏覽次數:314

一、前言
隨著全球減碳壓力增加,傳統化石燃料已不再是永續能源的首選,各國政府與企業紛紛尋找低碳替代方案,以達成 2050 年碳中和(Net Zero)目標。根據 Frost & Sullivan 的研究報告顯示,替代燃料市場正迅速崛起,成為解決碳排放問題的重要關鍵,並為多個產業帶來嶄新的成長機會。尤其是,運輸業每年排放約8億噸的二氧化碳,約占全球排放量的七分之一。

然而,實現零碳排放的願景充滿挑戰,不僅面臨供應鏈的重塑,還需克服能源價格波動和技術不成熟等障礙。在此背景下,各國政府已積極制定政策,推動替代燃料的發展,例如生質柴油(Biodiesel)、可再生柴油(Renewable Diesel, HVO)、生質液化天然氣(Bio-LNG)及電子燃料(e-fuels)。預計到2030年,替代燃料的需求將因技術進步而大幅成長。

在眾多替代能源技術中,又以生質燃料(Biofuels)、電子燃料(e-fuels)、生質氣體(Biogas & Biomethane) 逐漸成為市場關注焦點,並被視為未來能源轉型的重要支柱。以下將簡述替代燃料的發展現況和未來市場潛力。

二、替代燃料的發展趨勢
運輸業作為全球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要來源,產生了全球15%的溫室氣體(GHG)排放。隨著經濟發展,乘用車、貨運、物流與旅遊業的交通需求預計將持續增加。然而,運輸業若要實現2050年的淨零排放目標,仍須面臨諸多挑戰,尤其是航空、航運及重型貨運等領域,難以透過電氣化或從碳排放源捕獲二氧化碳。


 

(一)替代燃料發展現況
1.生質燃料(Biofuels)
生質燃料指利用生物質(如植物油、廢棄食用油、農業廢棄物)轉化為燃料,主要包括生質柴油(Biodiesel)、可再生柴油(Renewable Diesel, HVO)、乙醇(Ethanol)和永續航空燃料(SAF, Sustainable Aviation Fuel)。Frost & Sullivan預估,全球對生質燃料的需求在2023年至2030年間將增長47.6%,其中可再生柴油因其高品質、低硫含量及與石油柴油相似的化學成分,至2030年可達458.6億美元。

2.電子燃料(e-fuels)
電子燃料(Electrofuels, e-fuels)是以低排放電力產生的氫氣與其他碳源進行合成的低碳燃料。因可利用現有基礎設施與設備,避免高昂的轉型成本,適用於航空與航運等長途運輸領域。根據國際民航組織(ICAO)的預測,到2035年,電子燃料有可能占全球航空燃料的3%至17%;到2050年,電子燃料占比將提升至8%至55%。

目前,電子燃料的高製造成本是其廣泛應用的主要障礙。製造電子燃料的成本約為傳統化石燃料的3至4倍。然而,隨著技術進步及新型設計方案的出現,預計到2030年,這一成本差距將逐漸縮小。

3.生質氣體(Biogas & Biomethane)
沼氣主要來自有機廢棄物(如農業廢棄物、畜牧廢水、食品垃圾)的厭氧消化過程,透過進一步純化後可轉化為生質甲烷(Biomethane)。生質甲烷(Biomethane)又稱可再生天然氣(Renewable Natural Gas, RNG),是甲烷的純化形式,可直接應用既有的天然氣基礎設施,亦可轉化為生質壓縮天然氣(Bio-CNG)或生質液化天然氣(Bio-LNG)作為運輸燃料。
雖然,生質甲烷製造成本相對高於傳統天然氣,但價格不易受地緣政治及能源危機波動,且可促進廢棄物循環利用,作為潔淨能源載體、長途運輸及工業領域的替代燃料皆具發展潛力。

(二)替代燃料創新生產技術
1.太陽能轉化技術
太陽能轉化為燃料技術(Solar-to-Fuel Technology)是利用聚光式太陽能(Concentrated Solar Power, CSP)透過光化學或熱化學反應,將二氧化碳與水轉化為電子燃料,實現碳循環再利用。隨著太陽能的發展速度以及燃料轉換技術的突破,將進一步提升該技術的經濟效益,特別是擁有豐富太陽能資源的國家。

2.碳捕獲轉化技術
利用碳捕獲與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CCS)技術將捕獲工業排放的二氧化碳直接轉化為電子燃料,減少了碳封存的風險與成本,並可提供額外收入來源。透過碳捕獲技術與電子燃料生產相結合的模式,不僅提升了經濟效益,還促進了資源的高效利用。

3.藻類轉化技術
藻類生質燃料以其高效的生物轉化能力與環境友好特性,成為最有發展的替代燃料領域之一。藻類生質燃料主要是將藻類透過酯交換(Transesterification)、厭氧消化(Anaerobic Digestion)或熱裂解(Pyrolysis)等技術轉化為生質燃料。藻類可在開放的池塘或封閉的光生物反應器(Photobioreactor)中栽培,其生長不會與糧食生產競爭土地或水資源,且能有效吸收二氧化碳,在減碳與能源供應上具有雙重效益。

隨著基因工程及大規模栽培技術不斷進步,藻類生質燃料的生產成本逐漸降低,應用潛力也顯著提升。隨著全球對低碳燃料需求的增加,Frost & Sullivan 預估藻類生質燃料市場將在未來三至五年內大幅成長。

4.廢棄物轉化技術
透過熱裂解(Pyrolysis)或氣化(Gasification)等技術,將農業廢棄物(如稻草和玉米秸稈)進一步生成永續航空燃料(Sustainable Aviation Fuel, SAF);或透過厭氧消化(Anaerobic Digestion),將有機廢棄物轉化生質甲烷(Biomethane)。不僅能將廢棄物轉化為高附加值產品,還可有效減少燃料全生命周期的溫室氣體排放。

三、主要市場政策與法規推動
(一) 美國
「降低通膨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 IRA)提供替代燃料生產與使用的稅收優惠,如SAF信用額度、低排放航空技術補助計畫(Low-Emission Aviation Technology competitive grant programs) 、碳捕獲再利用和封存(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 CCUS)和產氫等計畫。並在2021年啟動永續航空燃料大挑戰(Sustainable Aviation Fuel Grand Challenge)計畫,目標於2030年前SAF生產量達110億公升,以減少航空業碳排放。此外,還有由加州等州政府推動的「低碳燃料標準」(Low Carbon Fuel Standard, LCFS),以及「可再生燃料標準」(Renewable Fuel Standard, RFS)要求煉油商將一定比例的生質燃料混入汽柴油。

(二)歐洲
2023年歐盟通過「再生能源指令 III」(Renewable Energy Directive III, RED III)修訂案,目標於2030年前再生能源佔比達42.5%以上;運輸部門的再生能源佔比須達29%以上,其中先進生物燃料和電子燃料佔比須達5.5%
1
此外,在ReFuelEU Aviation計畫中制訂航空業的SAF目標,在2025年前需混合2% SAF,2030年前增加至6%,其中電子燃料佔1.2%。

(三)亞太地區
印尼與馬來西亞依賴棕櫚油生產生質柴油,並對出口課稅,以補貼國內生質柴油成本。此外,印尼、馬來西亞和泰國規劃利用棕櫚油工業廢棄物開發沼氣市場。
印度則擴大乙醇生產,目標至2025年/2026年達到20%乙醇混合率的目標,並提供補助以支持生產。另一方面,印度將客運車隊轉換為使用壓縮天然氣(Compressed Natural Gas, CNG),並增加13 MTPA (Million Tons Per Annum)的生質甲烷用於公車和卡車。
亞太地區尚未有強制性SAF標準,但亞太航空協會(Association of Asia Pacific Airlines)正呼籲各國政府應積極推動相關立法及制定獎勵措施,以至2030年可實現大規模採用SAF。

[1]European Commission (2023). Renewable Energy Directive. https://energy.ec.europa.eu/topics/renewable-energy/renewable-energy-directive-targets-and-rules/renewable-energy-directive_en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