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任務導向創新政策的國際興起
在全球暖化問題日益嚴峻的背景下,儘管各國紛紛承諾實現淨零排放,實際落實卻遭遇重重困難。截至2024年3月,全球已有110個國家承諾達成淨零目標,其中96個國家計劃在2050年前實現,占全球碳排放量的85%。然而,多數承諾缺乏具體執行計畫和法律約束力,導致氣候行動進展受阻。
近年來,面對氣候危機等全球性議題,國際政策圈逐漸重視一種更具整合性的「任務導向創新政策」(Mission-Oriented Innovation Policies, MOIP)。「任務導向創新政策」(MOIP)是一種以特定社會挑戰為目標,整合跨領域資源,並在限定時間內推動科技創新的政策框架。OECD於2024年發表的《Mission-Oriented Innovation Policies for Net Zero》報告指出,MOIP正成為全球氣候創新政策的關鍵工具。本文將依據該報告,摘述MOIP的的政策意涵、核心概念、設計原則及案例等,說明任務導向創新政策於氣候轉型政策工具中的作用。
二、MOIP政策工具的核心概念與設計原則
任務導向創新政策 (MOIP) 核心目標在於促進整體社會對特定公共任務的協作動員與創新資源集中,以回應如氣候變遷、能源轉型等複雜問題。相較於傳統科技政策強調知識累積,MOIP 更重視「方向性」(directionality)與系統性部署,推動創新實際應用與擴散。
OECD將MOIP的設計架構劃分為三大核心構成要素:
(一) 戰略導向 (Strategic orientation):每項任務需設定明確目標、具體成果與實施路徑,並透過利害關係人參與形成集體目標共識。
(二) 政策協調 (Policy co-ordination):任務需整合多層級政府機構與跨部門行動,避免分工片段化,強化橫向與垂直的協作機制。
(三) 政策執行 (Policy implementation):著重多樣化政策工具的組合運用(如研發補助、法規調整、標準制定、需求誘導等),並賦予任務團隊靈活的管理與調整權限。
此外,OECD 報告進一步提出九項設計原則,分屬三大核心構成要素,協助各國在任務的規劃、實施與調整過程中,建立具策略性、協調性與應變力的政策架構。這些原則分別為:戰略導向包含方向性與目的性(directionality and intentionality)、合法性(legitimacy)以及彈性(flexibility);政策協調涵蓋橫向(horizontality)與縱向(verticality)協調能力、及創新性(novelty);政策執行則強調政策組合的一致性(policy-mix consistency)、資金的可得性(fundability),以及可評估性與反思能力(evaluability and reflexivity)。
三、MOIP政策工具的案例簡述
OECD 的研究顯示,目前全球約有 148 項 MOIP 相關的淨零任務,其中約 80% 由歐洲國家推動,北歐國家更佔據 33% 的比重。這顯示 MOIP 在歐洲已成為重要政策工具,而其他國家如美國、日本、韓國、加拿大等也陸續採用類似模式,下圖為各國MOIP與淨零MOIP計畫數量分布圖。
OECD指出,任務導向創新政策(MOIP)雖有共同的設計邏輯與政策工具基礎,但在不同國家與任務主題下,其推動方式呈現出高度多樣化的治理樣態。以下介紹一些代表案例。
1. 澳洲CSIRO Team Australia Missions
澳洲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在2020年啟動「任務計畫」 (Missions Programme),透過趨勢預測與系統建模,鎖定對澳洲未來至關重要的國家挑戰,藉此整合全國創新體系中的研究與科技成果轉化機制。該計畫的願景包括:預測產業趨勢、掌握新興議題、創造新產業與就業機會、善用全球優勢,並推動重大科學與技術突破。
以「邁向淨零任務」(Towards Net Zero Mission)為例,其目標是在2035年前協助難以減碳的產業部門 (如鋼鐵、航空、農業) 減排50%,並創造正面的環境、社會與區域影響。此任務的策略包含三大主軸:一是建立減碳路線圖,引導資金流向與政策行動;二是強化制度能量與科技前瞻整合,讓決策更具包容性與知識基礎;三是打造產學研跨界聯盟,推動示範計畫的落地。
2. 丹麥 Innomissions計畫
「Innomissions」是丹麥高等教育與科學部(Ministry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Science)轄下的創新基金會(Innovation Fund Denmark)於2020年啟動的任務導向創新計畫,為「未來綠色解方策略(Green Solutions of the Future)」的核心行動之一。該計畫聚焦四大綠色任務,包括:二氧化碳捕捉與再利用或封存(CCUS)、綠色燃料(Power-to-X)應用、永續農業與食品生產,以及循環經濟。其核心目標是透過跨部門的創新合作,加速實現丹麥2030年減碳70%、2050年淨零排放 (後續更上修為2045年淨零、2050年負排放110%) 的氣候目標,同時強化產業競爭力與自然環境保護。
Innomissions 計畫透過「路線圖徵案」(Call for roadmaps)作為啟動機制,邀請產官學研與公民社會合作制定創新藍圖,說明挑戰、機會與潛力,並提出具體可行的技術與政策行動。獲選路線圖將作為後續「夥伴關係徵案」的依據,推動專案落地。以「碳捕捉、再利用與封存(CCUS)」任務為例,期望在2030至2040年間,協助捕捉、儲存或利用丹麥約400萬至900萬公噸的二氧化碳,並致力於降低捕碳成本、建立安全可靠的儲運系統,發展出能服務國內外的碳封存基礎設施。
3. 韓國 The Alchemist Programme
The Alchemist Programme為韓國推出的創新研發計畫,由韓國產業技術評價管理院(KEIT)主導,採主題導向與階段性審查機制(stage-gated),每主題首年啟動六項專案,次年篩選三項持續推動進行。目前已規劃19個主題,計畫主題設定過程結合既有資料分析、大數據分析、民眾構想徵集與產學界調查,並透過由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等領域專家組成的前瞻挑戰委員會(Grand Challenge Committee)進行審議與篩選,最終選出10至20個正式主題。每項主題設有專家工作小組與主題簡報,規劃技術方向、應用願景與社會影響。
例如「永續塑膠轉型」(Sustainable Beyond Plastics)主題旨在推動生物塑膠、新材料與回收技術,目標建立以再生資源為核心的永續塑膠循環體系。此外,各主題簡報也納入技術瓶頸、創新潛力、市場機會、落地時程與全球競爭力等分析,協助韓國在關鍵技術領域取得領導地位。
4. 法國 France 2030國家加速策略
法國2030國家加速策略(National Acceleration Strategies, France 2030)是法國政府推動科技創新與經濟轉型的重要政策工具。其核心目標是針對特定技術領域提供全方位支援,涵蓋從早期研究、技術開發,到市場導入的完整創新鏈。每項策略皆設有獨立的治理機制,並由一位部會間協調員統籌推動。目前France 2030共規劃了24項加速策略。
以「無碳氫能加速策略」(Carbon-free Hydrogen Acceleration Strategy)為例,該策略訂定2030年具體目標,包括建置6.5 GW電解產能以生產無碳氫能、減少600萬公噸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並在法國境內創造5萬至15萬個直接與間接工作機會。另「工業減碳加速策略」(Industry Decarbonisation Acceleration Strategy, AS)目的則是推動法國工業轉型、降低碳排,致力於建立一套具國際競爭力的法國工業減碳解決方案。
5. 美國 Energy Earthshots™
美國能源部(U.S. Department of Energy, DOE)推動的 Energy Earthshots™ 計畫,目標是在未來十年內實現潔淨能源技術的重大突破,進而達成 2050 年淨零碳排目標,並創造潔淨能源經濟下的新型就業機會。該計畫涵蓋從基礎研究到技術開發與示範應用的全階段政策工具,並整合 DOE 旗下科學部門、應用能源辦公室及能源高等研究計畫署(ARPA-E),結合研發社群共同加速創新。
Earthshots™ 中首項啟動的任務為「氫能 Earthshot™」(Hydrogen Shot™),於 2021 年啟動,目標是加快潔淨氫能的技術發展、降低成本並擴大市場需求。具體而言,其願景是「十年內將氫氣價格降至每公斤一美元」,即所謂的「1-1-1」目標。在 2022 年,能源部已投入約2.5億美元的預算支援該任務。另根據《兩黨基礎建設法案》,未來五年每年將投入 2 億美元(總額達 10 億)用於電解器的研發、生產與示範,協助提升氫能產製效能。
四、總結
任務導向創新政策(MOIP)的興起,象徵全球氣候行動正逐步從傳統的市場導向,走向更具策略性與系統性的政策模式。雖然 MOIP 仍處於發展初期,但其具備策略導向與跨領域協調的特性,使其成為因應氣候變遷的重要政策工具。OECD 建議,未來 MOIP 的發展應著重於:
1. 強化政策評估機制:發展更精確的追蹤與評估工具,以驗證 MOIP 的實際效益。
2. 提升政府與產業協作:確保企業、學術界與政府能共同參與任務導向創新,形成更強的創新生態系統。
3. 擴大國際合作:全球挑戰需全球解決方案,MOIP 的成功仰賴跨國政策協調與資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