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隨著全球氣候變遷加劇與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重,各國紛紛推動減碳政策與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並尋找可替代石化產品的創新解決方案。生物技術(Biotechnology)成為推動工業永續的關鍵技術之一。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 WEF)1報導 ,生物技術正透過可再生資源、低碳製造、生物基產品與環保材料等技術,推動全球向永續經濟(Sustainable Economy)轉型。
目前,全球多家企業與研究機構正積極利用生物技術(Biotechnology)開發替代燃料、生物基塑膠、永續化學品,不僅能夠減少對石化資源的依賴,還能利用農業廢棄物、生質材料等可再生資源,提升資源循環效率。本文將簡述生物技術在替代燃料、生物基塑膠與永續化學品領域的創新案例、技術挑戰與未來發展方向。各項案例摘要請參閱圖一。
二、替代燃料創新案例
(一) 生質異丁烯轉化為永續航空燃料
開發單位/廠商:法國Global Bioenergies
異丁烯是化妝品、輪胎、永續燃料、有機玻璃和香水等產業的重要化學原料之一。法國生物技術公司Global Bioenergies開發一種利用生物質生產異丁烯(Isobutene)的生物技術,透過專有的發酵技術,將農業廢棄物(例如小麥、玉米、木屑、甘蔗)中的糖分轉化為異丁烯,而非傳統從原油提取的方式。而開發出的生質異丁烯(Bio-Isobutene)可再進一步轉化為異十二烷(Iso-dodecane),並與煤油基航空燃料混合,最高可達 50% 的比例。每燃燒 1 噸的異十二烷燃料,即可減少 2 噸二氧化碳排放,顯示其減碳潛力。此外,該公司已獲得280項以發酵技術生產異丁烯的相關專利,並計畫未來將原料來源,由農業廢棄物進一步轉向工業廢氣,以提升技術的永續性。然而,目前生物發酵技術的生產成本仍高於傳統方式,且在大規模應用時,穩定的生質材料供應可能是一項挑戰。
(二) 超臨界水(Supercritical Water)分解技術生產永續工業原料
開發單位/廠商:美國Renmatix
為促進工業領域的深度脫碳,美國Renmatix公司開發一種名為Plantrose®的技術,將農業廢棄物(如玉米秸稈、甘蔗渣、甜高粱等)透過超臨界水(Supercritical Water)處理,在高壓與高溫條件下,分解為木質素多元醇(Lignin Polyols)和半纖維素(Hemicellulose),可作為各種工業應用原料,例如永續航空燃料、聚氨酯泡棉、建築材料、黏合劑、可生物分解的塑膠製品及電池材料等。該技術在 2020 年愛迪生獎(Edison Awards) 中獲得銅獎,並取得457項處理生物質技術相關專利。然而,目前該技術雖已商業化,但初期設備建置成本較高,尤其是需要高壓處理設備。此外,大規模應用時,穩定的生質材料供應可能是一項挑戰。
(三) 整合生物製程開發高經濟效益的纖維素乙醇燃料
開發單位/廠商:美國Terragia Biofuel
每年約有數十億噸的農業廢棄物,通常被焚燒或不當處理而導致排放大量溫室氣體(GHG)。美國新創Terragia Biofuel公司研發了一種基因改造微生物,可高效轉化農業廢棄物為纖維素乙醇燃料,可用於航空、航運、貨運等難以電氣化的領域。使用耐高溫微生物直接分解纖維素,無需額外酵素。此外,並採用整合生物製程(Consolidated Bioprocessing, CBP),將多個步驟合併成單一步驟發酵,提高效率並降低成本。然而,CBP 技術仍處於商業化初期階段,仍須進一步擴大應用規模,以提早發掘未知的風險。
三、生物基塑膠創新案例
(一) 植物性廢棄物轉化為生物基塑膠
開發單位/廠商:荷蘭Solinatra
一次性塑膠餐具對環境及海洋生態造成嚴重污染,許多國家開始立法限制其使用。荷蘭的Solinatra公司開發一次性塑膠的永續替代產品,將農業和食品加工廢棄物轉化為適合各種射出成型的永續塑膠顆粒(pellets),用於生產一次性餐具、咖啡膠囊、吸管、食品包裝等。Solinatra的生物基產品,可在幾週到幾個月內於自然環境或垃圾掩埋場完全生物降解,不含有毒化學添加劑,且無需複雜回收流程,碳排放比傳統塑膠更低。然而,目前 Solinatra 的產品和所有生物基的塑膠製品一樣,無法微波加熱,這可能會影響其發展。
(二) 海藻基的無塑料永續包裝材料
開發單位/廠商:美國Sway
傳統塑膠包材的主要材料源自於石油,廢棄後難以分解,整體生命週期皆造成海洋和土壤污染。美國潔淨技術新創公司Sway開發了一種基於海藻(Seaweed)的生物聚合物樹脂(Biopolymer Resin)TPSea®,可用來製造可生物降解的包裝材料,不會造成長期污染。傳統生物基塑膠通常使用玉米和甘蔗做為原料,需要大量土地、水和能源消耗,且易與糧食生產競爭。該產品以海藻為原料,能快速生長、來源豐富、環境影響低,且生長不需要農地、淡水或農藥,不會與糧食生產競爭。該公司於2023 年榮獲 TOM FORD 塑膠創新獎(Plastic Innovation Prize)。然而,萃取海藻多醣體(polysaccharides)的加工成本較高,且海藻培育易受天氣、海洋污染和病害影響,目前仍需進一步優化生產流程以降低成本,並確保其供應鏈的穩定性。
(三) 以穀殼包材取代保麗龍
開發單位/廠商:德國Proservation
發泡聚苯乙烯(Expandable Polystyrene, EPS俗稱保麗龍)等塑膠材質主要來自石化原料,對生態環境造成長久的嚴重影響。德國新創公司Proservation 研發了 名為RECOU 的穀殼包裝材料,提供可生物降解的替代品,減少塑膠污染。利用天然果殼腔體做為緩衝材料,並使用環保黏合劑,低能耗生產,減少碳排放。該技術同時解決農業廢棄物和傳統包裝材料造成的高碳排問題,可取代保麗龍,適用於電子產品、食品包裝等產業。然而,目前僅小規模生產和試驗,仍須進一步擴大市場影響力。
四、永續化學品創新案例
(一) 以生物纖維素開發個人護理用品
開發單位/廠商:丹麥Cellugy
化學工業廣泛使用石化材料作為主要原料或包裝材料,但其生產與廢棄處理對環境造成大規模污染。丹麥生物技術新創Cellugy公司開發了一種名為EcoFLEXY 的生物纖維素,作為石化產品的替代方案。該技術使用果汁作為營養來源,透過醋桿菌的Komagataeibacter rhaeticus或葡糖桿菌的Gluconobacter oxydans進行發酵,產生生物纖維素。產品可以水性懸浮液、濃縮粉末或薄膜形式供各種商業應用(如個人護理用品、化妝品、食品包裝等),無需化學改質,生產過程不含有害溶劑,且可完全生物降解。然而,該技術尚未大規模商業化,預計2025 年才推出首款產品。
(二) 精準發酵技術生產永續棕櫚油
開發單位/廠商:英國Sun Bear Biofuture
棕櫚油因飽和脂肪含量高、成本低而被廣泛應用於食品、飲料、化妝品、藥品及各種產業,但種植棕櫚樹導致熱帶雨林砍伐與生態破壞。英國新創Sun Bear Biofuture公司開發了一種透過酵母發酵生產的棕櫚油替代品,以減少對環境的影響。該技術使用特定酵母菌株(基因優化後的菌種)發酵馬鈴薯皮、麵包廢料等食品廢棄物,生成類似精煉棕櫚油的脂肪酸。發酵產生的脂質無需再加工亦無需砍伐熱帶雨林,符合歐盟 2025 年起禁用非永續棕櫚油的新規定,可直接取代食品、化妝品產品中的棕櫚油。然而,該技術處於起步階段,仍須進一步擴大製程規模以驗證其成本效益。
1. World Economic Forum, 2023.09.14. Biotechnology: From transforming healthcare to transforming our planet. https://www.weforum.org/stories/2023/09/biotechnology-sustainable-development-go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