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報導

首頁> 焦點報導清單> 2025年IMD世界人才競爭力

2025年IMD世界人才競爭力

張曉琪、張艾琦/ 發布日期:2025/11/13/ 瀏覽次數:40

一、前言

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nstitute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 IMD)發布「2025年IMD世界人才排名」(IMD World Talent Ranking 2025)報告,針對全球69個經濟體的人才競爭力進行評比分析。

 

二、主要經濟體的人才競爭力概況

IMD世界人才競爭力之評比架構由「投資與發展人才」、「吸引與留住人才」及「人才準備度」三大主要指標及31項細部指標所構成。「投資與發展人才」衡量各經濟體對當地人才投資和培育;「吸引與留住人才」主要衡量生活成本、生活品質、薪酬及賦稅制度等對高技能人才的吸引力;「人才準備度」則評估各經濟體在人才供應方面的準備程度與潛力。

2025年IMD「世界人才競爭力」前十名的經濟體與2024年大致相同。瑞士表現穩定且優異,2025年再度奪冠,三大指標皆位居全球前列。前十名中仍以歐洲經濟體為主(共七個),亞洲經濟體則有香港(第四名)與新加坡(第七名),中東地區的阿聯表現亮眼,較2024年進步八名,躋身全球前十,名列第九名。在三大指標中,阿聯以「人才準備度」面向表現最佳,為全球第一名,展現其具有充足的高技能的人才資源。同時,阿聯具吸引力的稅制環境,例如個人所得稅稅率為0%,成為吸引專業人才的重要優勢。

 

 

三、亞太地區領先經濟體概況

2025年,亞太地區共有14個經濟體參與評比,前三名為香港、新加坡與台灣;澳洲在2024年位居亞太第三,今年被台灣超越,位居第四。第五至十名依序為馬來西亞、紐西蘭、韓國、中國、日本,以及泰國。

(一)香港:香港人才競爭力排名由去年的第九名升至今年的第四名,排名為歷年最佳。主因為三大指標持續進步,「人才準備度」指標排名第三,較去年進步一名;其次是「投資與發展人才」指標,為第12名,較去年進步一名;「吸引與留住人才」指標則從去年第28名顯著提升至第20名。IMD報告指出,香港理工科系畢業生比例高,高技術勞動力持續增長,對國際人才的吸引力較上一年度明顯提升。

(二)新加坡:新加坡人才競爭力排名自2022年的第12名躍升至2024年的第二名,今年回落至第七名。主要是因三大指標均有所減弱,「投資與發展人才」指標下降最多,從去年第22名降至第30名。新加坡在「人才準備度」方面仍領先全球,僅從第一名略降至第二名(第一名為阿聯);「吸引與留住人才」指標仍維持全球前十位置,從去年第五名降至第九名。IMD報告指出,新加坡的優勢包括卓越的教育表現、充足的國際人才資源,以及具吸引力的管理階層薪酬等。

(三)台灣:台灣2025年人才競爭力排名第17名,較去年進步一名,並且超越澳洲成為亞太地區第三名,領先馬來西亞(第25名)、韓國(第37名)、中國(第38名)及日本(第40名)等。在三大指標中,台灣在「人才準備度」方面表現最佳,排名第11名;其次為「吸引與留住人才」,從去年第15名略降至第16名;「投資與發展人才」有較明顯的進步,從去年第27名上升至第21名。

進一步觀察細項指標,台灣的五項優勢指標依序為:企業員工士氣(第三名)、PISA教育評比成績(第三名)、衛生與健康環境(第四名)、企業重視員工培訓(第六名),以及理工科系畢業生占比(第七名)。而五項弱項指標依序為:公共教育支出占GDP比率(第53名)、勞動力成長率(第47名)、人才外流(第45名)、對外籍技術人才的吸引力(第42名),以及生活成本指數(第41名)。

(四)澳洲:澳洲2025年人才競爭力排名第19名,較去年退步五名。2021-2024年,澳洲在三大指標方面均呈現持續上升或持平的趨勢,帶動整體人才競爭力排名上升,至2024年達到第14名。然而,2025年三大指標排名下降,其中「吸引與留住人才」與「人才準備度」分別退步四名,排名為第13名及第16名;「投資與發展人才」退步七名,排名為第22名。三大指標表現下滑導致整體人才競爭力排名同步下降。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