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 WEF)於2025年1月發布兩年一度的「2025年未來工作報告」(The Future of Jobs Report 2025),旨在分析全球勞動市場的最新趨勢,並預測未來五年(2025-2030年)的就業機會與技能需求,作為政府與企業未來勞動力規劃的參考。WEF的調查涵蓋全球超過1,000家企業,這些企業來自55個經濟體及22個產業領域,總計擁有1,400萬名員工。
報告指出,隨著生成式人工智慧(Gen AI)等技術的突破,全球產業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變革。技術發展、綠色轉型、地緣經濟碎片化、經濟不確定性與人口結構變化等因素正重塑全球勞動市場,不僅改變企業的經營模式,也將影響工作者未來技能與職涯發展。
二、就業展望
WEF根據調查結果及結合國際勞工組織(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 ILO)的全球就業數據,估計未來五年,全球將有1.7億個新職位出現,占全球勞動市場現有職位的14%,並預計將有超過9千萬個現有職位消失。
根據對企業雇主的調查結果顯示,因AI等技術進步而產生的工作迅速增加,成長速度最快的工作首五名為:(1)大數據專家、(2)金融科技工程師、(3) AI與機器學習專家、(4)軟體與應用程式開發人員、(5)安全管理專家;相對來說,受訪者認為最快衰退的職位包括:(1)郵政服務員、(2)銀行出納員、(3)資料輸入員、(4)收銀員及售票員,以及(5)行政助理及執行秘書。(詳如圖一)
三、技能展望
WEF分別調查2025年及2030年工作者需具備的核心技能,其中有39%的核心技能將發生變化。報告顯示,2025年核心技能首五名為:(1)分析思考能力、(2)韌性、靈活和敏捷性、(3)領導力與社會影響力、(4)創意思維、(5)積極與自覺性,可見企業期待能擁有敏捷、創新與具有協作能力的工作團隊。另一方面,受訪企業預期至2030年需求增加最多且愈發重要的技能首五名為:(1)AI與大數據技能、(2)網路及資安技能、(3)科技素養能力、(4)創意思維、(5)韌性、靈活和敏捷性,反映出未來市場對技術相關技能的需求快速上升,詳如圖二所示。
四、因應策略
面對企業轉型,受訪企業認為未來五年的主要障礙為勞動市場的技能落差,將難以尋找擁有合適技能的人才,其次,企業內部的組織文化使員工抗拒改變、法規過時且缺乏彈性、行業吸引力不足等因素,均為企業轉型時面臨的挑戰。大部分企業將採取的因應策略為提升員工的技能以及招募新員工,此外也將加速採用自動化技術,以提升營運效率。
面對首要的人才與技能短缺問題,受訪企業認為有效的勞動力策略如下:
(一)企業管理實務:企業的首要任務為改善員工健康與福利、提供再培訓與技能提升機會、改善職涯發展與晉升機制、提高薪資、發掘多元人才以取代學歷門檻、提供遠距工作選項等。然而,根據WEF蒐集之員工意見,員工認為工作時間及加班政策應為首要改善項目。
(二)公共政策:提供技能升級培訓的資金及課程、改善公共教育系統、改善聘用與解僱的靈活性、調整薪酬機制,以及修改遠距工作及移民等相關法規以擴大人才供應。
(三)多元、公平與包容性(Diversity, equity and inclusion, DEI):全球企業對DEI議題的重視程度不斷上升,超過八成受訪企業已實施DEI措施,主要措施包括提供全面的DEI培訓、針對特定群體設計的招募、留任與晉升措施、設定相關指標與配額、減少薪資不平等、設定反騷擾規範等。
(四)薪資策略:主要策略為根據員工的生產力及績效調整薪資、考量薪酬水平在市場中的競爭力,其餘包括:減少薪資不平等、配合政府法規及勞資協商結果、降低營運成本等。
(五)技能評估方法:在招聘時取消對學歷的硬性要求,轉而以技能評估如以實際工作經驗為主要考量,透過能力評估測驗、面試、心理測驗等方式評估應徵者的能力。
(六)AI因應策略:高達86%企業預計至2030年AI與資訊處理技術將改變其業務,企業主要採取的勞動力策略包括培訓現有員工與AI協作、招聘具備AI技能的新員工、調整組織定位以開拓新商機等。同時,有約四成企業表示AI技術將取代部分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