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報導

首頁> 焦點報導清單> 歐盟推動癌症預防之成功案例分享

歐盟推動癌症預防之成功案例分享

陳靜怡、薛孝亭/ 發布日期:2025/06/05/ 瀏覽次數:229

一、前言

根據歐盟區域委員會(European Committee of the Regions)出版之「癌症:區域預防與篩檢政策資料庫(Cancer:Repository of Regional Prevention and Detection Policies)」,統計顯示,2021年歐盟成員國約有115萬人死於癌症,2022年新增癌症病例高達274萬件,癌症除了造成人員傷亡外,也帶來經濟上的嚴重損失。該報告同時提出多項以預防為核心的具體行動方案(如圖一)。

 

 

二、預防癌症的六大行動方案

前述報告彙整多個成員國與各區域在癌症預防與健康促進上的創新做法,說明如何透過具體行動提升癌症預防效能。以下將介紹六大類型的防癌行動方案,涵蓋從篩檢機制到健康生活倡導的多元策略。

(一)篩檢(Screening)
癌症篩檢是預防與早期發現的重要手段,可顯著提升治療成功率與降低死亡率。以下就各國成功案例說明如下:

1. 郵寄檢測試劑提升大腸癌篩檢率
大腸癌是西班牙巴斯克地區(Basque Region)最常見的癌症之一。過去每年約新增2,000例患者,並導致600人死亡。為提高早期發現率並降低死亡,當地政府於2009年起針對50至69歲民眾實施以郵寄為基礎的大腸癌篩檢計畫。民眾每兩年可收到糞便免疫化學檢測試劑包,並依說明進行採樣後寄回檢驗。此模式降低就醫門檻,提升民眾參與意願。結果顯示,實施初期的五年間,雖因大量早期偵測而導致診斷率上升,但之後發病率顯著下降,整體死亡率亦逐步改善。該計畫結合郵政體系與公共衛生部門運作,提高篩檢涵蓋率。

2. 乳癌康復者納入篩檢系統,降低晚期風險
義大利艾米利亞-羅馬涅(Emilia-Romagna)於2024年執行重返篩檢計畫,目標是針對已完成乳癌治療的女性提供持續性的追蹤與影像檢查。該計畫聯合區域乳癌中心、篩檢中心及女性協會等單位,確保康復者不因療程結束而中斷後續照護。調查顯示45-74 歲女性乳癌篩檢參與率為71%。乳癌死亡率從每 10 萬女性4.2人降至3.2人,晚期乳癌減少31%。該計畫透過系統性召回與各機構間的合作,使康復者重新納入醫療體系,進而確保持續監測與復發風險控管。

(二)行動式檢測(Mobile Detection)
行動式檢測透過攜帶式設備與遠距科技,將癌症預防資源帶進偏遠地區或日常生活中,有效突破地理與社會障礙。其靈活與即時的特性,提昇民眾接受度,及增加篩檢的可及性。藉由人工智慧與雲端技術加值,行動式檢測成為連結公共衛生與個人健康管理的橋樑,有助於打造更具彈性與效率的癌症預防網絡。以下就各國成功案例說明如下:

1.海灘設站推動紫外線高風險區域皮膚癌篩檢與衛教
在西班牙田尼利夫島(Tenerife)因其地理位置接近赤道,全年接受強烈的紫外線輻射照射,增加皮膚癌風險。為減少未診斷與晚期皮膚癌個案,該地區由政府機構、癌症防治協會與藥師公會合作,在熱浪期間於主要海灘與市區設置篩檢站,進行皮膚篩檢與防曬衛教服務。期間完成800人篩檢,有26例懷疑有癌前病變而轉介至醫療院所,其中8例確診。該計畫不僅提升民眾警覺,實現「醫療進入生活場域」的概念,使早期預防成為高可近性與高參與率。

2.移動式應用程式預防前列腺癌
在荷蘭前列腺癌在男性癌症致死率占23.2%。傳統的前列腺特異性抗原測試和組織活檢等檢驗方式,常出現假陽性結果,導致過度診斷與不必要的侵入性檢查。為提升診斷準確性與減少患者負擔,鹿特丹(Rotterdam)研究團隊,開發一款整合磁振造影影像和臨床風險因素的應用程式,臨床醫生可藉由程式快速判斷患者罹癌機率,並做為評估是需要侵入性診斷的依據。該應用程式降低醫療成本和減輕患者焦慮,並符合腫瘤醫學中精準醫療的原則。

(三)跨國合作(Cross-border Cooperation)
癌症防治涉及資源整合、專業技術與資料共享,對於資源有限或地理邊境地區而言,跨國合作更具關鍵意義。歐盟透過跨境醫療指令與Interreg合作計畫,推動成員國在癌症篩檢、診斷、治療與登記制度上的協同作業,突破制度與文化隔閡。以下就各國成功案例說明如下:

1.跨國醫療單位合作改善邊境癌症照護
費馬恩海峽(Fehmarn Belt)地區位於丹麥和德國交界,該地區面臨罹癌人數增加但醫療專業人員不足之雙重挑戰。該地區為解決此困境,聯合相近但不同醫療體系合作,包含丹麥的奈斯特維德醫院(Næstved Hospital)與德國石勒蘇益格-荷爾斯坦大學醫院(University, Hospital Schleswig-Holstein),成立跨境癌症研究與照護單位,整合雙方專業知識與研究成果。透過對癌症的治療方法進行聯合測試和實施,改善護理品質,並擴大服務量能。

2.中歐合作打造以病人為核心的癌症照護指引 
隨著癌症存活率提高,如何提供長期、個別化的照護成為各國政策新焦點。中歐地區聯合多家機構,透過Interreg資助,制定以病人為中心之照護模型,強調從預防、篩檢、診斷、治療與康復等各階段融入病患需求。該模型事先與利益相關者訪談和協調,制定癌症預防、篩檢、治療和癒後等指引,進而增加該地區的醫療服務品質。

(四)提高意識(Awareness-raising)
提高大眾的防癌意識是減輕整個歐洲癌症負擔的關鍵策略之一。調查顯示,吸煙已被廣泛認為是癌症的主要風險因素,但許多人對飲酒過量、肥胖、缺乏運動或環境暴露等其他危險因子,仍缺乏認識。尤其在社經地位低或教育程度不足的群體,這些知識落差更為明顯,進一步增加罹癌風險。以下就各國成功案例說明如下:

1.東歐第一個建立低排放區,降低肺癌風險 
保加利亞首都索非亞(Sofia)為空氣汙染最嚴重的城市之一。為解決此一問題,該地區推動低排放區政策,禁止老舊與高排氣量車輛進入市中心,並配合教育宣導鼓勵改變大眾交通習慣。政策實施後,空氣品質逐步改善,市民對公共運輸、自行車與步行的接受度也逐步提升。地方政府透過溝通政策背後的健康效益,提高大眾支持度,能夠促進公眾支持,達到低碳城市與癌症預防的目標。

2.HPV疫苗接種運動
瑞典已推動涵蓋男女的HPV疫苗接種計畫,其中韋姆蘭(Värmland)地區在既有公衛框架下,由診所主導疫苗接種計畫。該計畫結合健康控制系統,簡化接種流程及減輕行政作業,並強化尚未接種疫苗者的追蹤機制。該計畫成功施打8,000名女性,並使疫苗接種覆蓋率超過70%。地方政府與診所合作優化現有資源、與提升接種率,對於縮小參與差距極為重要。

(五)協助弱勢族群(Projects Targeting Vulnerable Populations)
弱勢族群常因社經困難、地理隔離、語言或文化障礙,以及缺乏穩定的醫療資源,而承擔著更高的罹癌風險與死亡率。研究顯示,年齡、教育程度、性別與經濟條件皆與癌症預後息息相關,例如低教育者罹患肺癌的死亡風險可高出兩倍以上。為克服這些不平等現象,歐洲各地開始採取具有針對性的公共衛生策略,並重視篩檢與教育的可及性。以下就各國成功案例說明如下:

1.針對弱勢男性的口腔癌教育行動
德國每年約有1.4萬例口腔癌被診斷出。早期篩檢可提高生存率,但特定族群如年長、教育程度較低的男性往往因認知不足而延誤就醫。為提升此高風險族群的警覺性,什列斯威-霍爾斯坦邦(Schleswig-Holstein)地區為提升此高風險族群的警覺性,開發互動式口腔模型,搭配淺白易懂的教育資訊,在各地舉辦巡迴展出。民眾可透過觸摸與觀察實體模型,直觀理解口腔癌的早期症狀與自我檢查方式。此策略顯著提升目標族群的參與度與理解力。

2.針對高風險族群的肺癌篩檢計畫
科西嘉島(Corsica)罹患肺癌死亡率顯著高於法國全國平均,該地區每10萬人中有75人因肺癌死亡。為改善此情況,提出一項針對高風險吸菸者的肺癌早期篩檢計畫,目標對象為50至74歲之間,具長期吸菸史者,包括目前吸菸與在過去15年內戒菸者,參與者使用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後,若結果異常,將轉介治療;正常者則納入三年期追蹤並提供戒菸服務。該計畫包括公共宣傳活動,以告知早期篩檢的好處及其在肺癌預防中的作用,進而改善該地區的早期檢測和治療。

(六)健康生活方式(Healthy Lifestyle Campaigns)
根據歐盟的估計,高達40%的癌症病例可透過均衡飲食、規律運動、戒菸、適量飲酒等健康生活方式加以預防。歐洲抗癌計畫(Europe’s Beating Cancer Plan)已將打造無菸世代與健康生活倡議列為優先政策目標,各國透過稅收、警示標籤與教育干預等多元手段,引導大眾建立長期健康行為。以下就各國成功案例說明如下:

1.夜間酒精限售政策以降低癌症風險
飲酒過量會造成肝癌、乳腺癌和結直腸癌等癌症,在歐洲每年約18萬例癌症病例與9.2萬人死亡是與酒精攝取有關。為減少過度飲酒行為,波蘭克拉科夫(Kraków)市議會決議禁止夜間酒精銷售。結果顯示公共秩序有明顯改善,此政策透過折衷協調逐步縮減酒精銷售,避免對餐飲業造成過度衝擊,同時創造社區參與與回饋機會,有助於減少過度的零售酒精消費,為後續防癌政策修正與推廣奠定社會基礎。

2. 職業學校推動無尼古丁校園,防癌從教育做起 
在芬蘭成人每日吸煙率已為歐盟最低國家之一,但低教育程度者吸菸率仍明顯偏高。因此,庫奧皮奧市(Kuopio)與薩沃職業學院(Savo Vocational College)及當地癌症協會合作,在校園推動「Nikotiiniton Amis(無尼古丁職業學院)」模式,結合禁煙校園政策與學生支持計畫,營造健康無煙環境。該計畫減少校內煙品使用,成為促進年輕族群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示範。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