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議題

首頁> 科技議題 - 能源科技> 東協發電廠潔淨煤炭技術手冊(第二版)
東協發電廠潔淨煤炭技術手冊(第二版) ASEAN Clean Coal Technology Handbook for Power Plants, Ver 2
2017/12
ASEAN Center for Energy, ACE
http://cloud.aseanenergy.org/s/Uj4hh4uE7vMVh3e#pdfviewer
本手冊是東南亞國家協會(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ASEAN,簡稱東協)之官方刊物,基於東協國家順應全球減碳目標及東協發展目標等共識與新進展,進行第二版更新。由日本(基於東協加一合作架構)、東協官方智庫-東協能源中心(ASEAN Centre for Energy, ACE)及東協次級論壇─東協煤炭論壇(ASEAN Forum on Coal, AFOC)所共同合作制定,為東協目前針對煤炭火力發電廠之淨煤科技(Clean Coal Technology, CCT)之重要進展文件。

著眼於東協未來能源發展趨勢上,煤炭之使用仍對東協能源安全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其是東協成員在發電部門中之需求成長最高的能資源,其中又以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及越南為要。第32屆東協能源部長會議於2014年9月23日於寮國永珍舉行,肯認推動下一階段即2016-2025年新《東協能源合作行動計畫(new ASEAN Plan of Action for Energy Cooperation, APAEC)》,其主題為「強化東協能源連結性與市場整合而為東協全體帶來能源安全、能源可及、可負擔與永續的發展」。於2016年9月在馬來西亞吉隆坡召開之第34屆東協能源部長會議中,重新肯認APAEC之進展,強調其計畫主軸之一的「淨煤科技與煤炭發展(Coal & Clean Coal Technology)」為未來推動之重點,並責承AFOC就碳補捉與封存(carbon capture andStorage, CCS)進行強化知識與資訊分享之合作。該次部長會議亦責承AFOC進行CCT電廠設施之革新進行可行性研究與推展相關計畫,並將決策者、產業專家、及其他私部門參與者的意見納入其中,以完成針對煤炭使用之共同政策研究報告,及加強專業人員之能力建構。

APAEC是一連串引導政策文件來支持多邊能源合作以促進東協區域整合與連結性目標。此計畫作為進行更佳合作的藍圖以在東協能源中心指定期限的架構下朝向新的APAEC主題發展。APAEC的主要倡議包含從事多邊電力貿易以提升東協電網的實現以及藉由擴展跨東協天然氣管線的重點來強化天然氣連結,包含液化天然氣的再氣化站與提升淨煤科技。亦包含達到更渴望的目標以改善能源效率與增加再生能源來源的使用的策略,此外還有建立民用核能的能力。2016-2025年APAEC將分為兩個階段執行。第一個階段的期限是從2016-2020年來執行短至中期措施以強化能源安全合作,並進一步朝向連結性與整合性發展。2018年時,將就第一個階段的進程進行檢視,會指引東協制定2021-2025年的第二個階段的路線與指令。2016-2020年APAEC第一階段仍會著重七項計劃的發展,分別為東協電網、跨東協天然氣管線、淨煤科技與煤炭發展、能源效率與管理、再生能源、區域能源政策與計畫以及民用核能。

淨煤科技與煤炭發展計畫是用於認識煤炭角色作為東協地區電力生產的主要燃料來源。該計畫開始於1999-2004年APAEC首次發展過程。APAEC的前五年支持東協願景2020的河內行動計畫之能源合作議程,係由六項基礎計畫範圍所組成,包含淨煤科技與煤炭發展,主要是就東協的煤炭生產與使用所產生的環境問題進行討論,特別是要透過提升淨煤科技與煤炭發展來強化與改善對煤炭的印象。此份報告除新加坡及汶萊沒有提供相關淨煤科技與煤炭發展之資訊外,其他東協八國皆有提供,下列將就這些東協會員體的淨煤科技與煤炭發展進行說明:

柬埔寨方面,有關煤電廠發展,一系列生產計畫正在施工中,截至2014年的情況係分別在西哈努克有一座240 MW及135 MW的燃煤電廠。240 MW燃煤電廠,計畫的第一個單位已於2014年進行委託建造,而第二個單位係在2015年進行委託建造。135 MW燃煤電廠,該計畫於2017年進行委託建造。

印尼方面,為了解決印尼增加電力需求及部分系統電力干擾的問題,由政府所進行的燃煤電廠會是其中一項解決方案之一,因為能夠縮短建造過程,而且與其他傳統電廠比較起來具有價格競爭性。然而印尼政府正面對降低燃煤廠二氧化碳排放的挑戰。就這一點而言,在政策發展上考慮到煤炭與淨煤科技,能夠確保電力供應更高的安全性。而Java-Bali系統為目前成熟應用煤炭與淨煤科技的發電系統。依據2011年所進行的煤炭與淨煤科技研究報告,可以在印尼採用與執行的煤炭與淨煤科技為超超臨界發電(Ultra Super Critical, USC)與整合氣化複循環發電(Integrated Gasification Combined Cycle, IGCC)。中央爪哇電廠的裝置容量有2個100 MW的機組,將會成為首座超超臨界發電電廠,並預計在2019年運轉。此外,依據印尼國家電力公司PLN(Perusahaan Listrik Negara, PLN)電力商業計畫,預計會有一個9 GW超超臨界發電技術在2019年上線。

寮國目前就煤炭與淨煤科技的發展,尚未有具體的政策與計畫。不過,政府已持續從已開發國家的不同容量建立活動來改善其相關知識與經驗。

馬來西亞在未來使用能源組合時,將優先考量新技術如複循環燃氣渦輪機(Combined Cycle Gas Turbine, CCGT)、淨煤科技與改善再生能源技術。作為東協最繁榮的經濟體之一,馬來西亞不可避免的有電力需求成長之趨勢。2015年,煤炭應為其燃料組合第二大之能資源,佔28%;然而,依馬來西亞政府的預估,到了2024年會達66%,2034年會維持在54%。因此為了維護環境,新的煤電廠發展必須採用超臨界或超超臨界發電。

緬甸方面,提出透過煤炭與淨煤科技發展來降低環境衝擊,如邀請當地與國外投資與技術、協助政府人員、私人企業家及公司員工參與在國外舉辦的國際研討會,包含東協國家、研究低品位煤的煤炭與淨煤科技及其升級技術、鼓勵燃煤電廠使用煤炭與淨煤科技以及私人合資公司與能源部的長期合作。

菲律賓方面,政策制定者、專家及科學家都指出擴展使用煤炭會面臨多項環境障礙。為因應這些挑戰,菲律賓需要執行煤炭與淨煤科技來降低。關於這點,其增加使用循環流化床燃燒(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Combustion, CFBC),以改善發電廠的效率,並使用二氧化碳蒐集與儲存方式。燃煤電站的立法是用嚴格規定更新的燃煤電廠要有排煙脫硫設備(Flue Gas Desulfurization, FGD)與靜電除塵器(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 ESP)。幾乎所有已規劃的燃煤電站都是循環流化床燃燒,它們尺寸都是300 MWe。近期,菲律賓政府已計劃在米沙鄢群島建造達1.6 GWe容量的燃煤電廠。

泰國於2016年,國內褐煤與進口煤的消耗分別在發電生產及產業部門達52%與48%。產業部門對於煤炭的需求正在增加中,主要是煤渣生產以及用於製造紙及食物產業的鍋爐。現今泰國的燃煤電廠都有設置次臨界,其中一個係超臨界單位,而其他單位係流體化床燃燒(Fluidised Bed Combustion, FBC)。其他的煤炭與淨煤科技則係排煙脫硫設備與靜電除塵器。泰國在短期之內將會在新的燃煤電廠設置超超臨界發電。

2016年,越南的能源經濟主要是由傳統生質燃料與石油產品所供應。在發電生產部門方面,水力及燃煤電廠為主要燃料來源。同時燃煤電廠仍維持40 Mt/y的供應。煤炭在越南的能源扮演關鍵的角色,其煤炭出口活動係增加經濟成長的因素。越南政府準備增加燃煤電廠以解決電力短缺問題,依據到2030年對電力發展的總投資來看,燃煤電廠在2014-2015年佔47.9%,而預計在2016-2020年會降低至34.7%。
洪承豊
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