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議題

首頁> 科技議題 - 政策動向> 2017年10月世界經濟展望:追求永續成長:短期復原力、長期挑戰
2017年10月世界經濟展望:追求永續成長:短期復原力、長期挑戰 World Economic Outlook, October 2017: Seeking Sustainable Growth: Short-Term Recovery, Long-Term Challenges
2017/10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https://www.imf.org/en/Publications/WEO/Issues/2017/09/19/world-economic-outlook-october-2017
一、前言與研究背景
全球經濟活動急升的趨勢持續加強。2016年全球金融危機的全球經濟成長率僅有3.2%,然而到了2017年的預期成長率為3.6%,2018年更升至3.7%。前述的2017年與2018年的預期成長率比起2017年4月的世界經濟展望(World Economic Outlook, WEO)預測還高出0.1%。2017年上半年歐元區、日本、新興亞洲、新興歐洲以及俄羅斯的成長較預期水準佳。
儘管如此,全球仍未完全復甦,基線的前景(baseline outlook)雖然走強,但是許多國家的成長幅度依然疲軟。商品出口國(Commodity exporters)尤其是燃料與石油出口國特別受到重挫。雖然短期風險目前已達平衡,但是中期風險仍舊岌岌可危。全球經濟週期性的活動因而提供了因應主要政策挑戰的絕佳契機,一方面刺激產出潛能,另一方面確保利益能被廣泛共享,並且在負面風險情況下建構堅實的復原力,催生多邊合作也能應對整合性全球經濟所產生的種種挑戰。
2016年下半年開始的經濟進步在2017年更加明顯,而且新興市場(emerging market)和發展中經濟體(developing economies)由於外部因素,例如良好的全球金融環境、先進經濟體(advanced economies)的復甦,可望在今年與明年成長更多。
另一方面,中國與其他亞洲新興地區的成長走強,即便某些在拉丁美洲(Latin America)、獨立國家聯合體(Commonwealth of Independent States, CIS)、撒哈拉以南非洲(sub-Saharan Africa)的商品出口國仍面臨困難,但是許多跡象顯示情況有所好轉。至於先進經濟體方面,2017年的顯著成長相當廣泛,包含美國、加拿大、歐元區與日本的經濟活動都很活躍。然而,由於人口結構因素與生產力不振等負面元素壓過了潛藏的成長潛力,所以對於中期成長的預測卻沒如此樂觀。總體而言,有關2017年世界經濟前景的成長預測大多是正面而溫和的,部分特定的國家和集團亦面臨重大的改變。

二、世界經濟的挑戰與危機
中長期成長的風險依然偏向負面並且潛藏著許多危機,例如:
(一)全球金融條件更加嚴峻且緊縮
因為比預期還早發生的貨幣政策正常化(monetary policy normalization),抑或是期限溢價的下降(decompression of term premia)、伴隨著脆弱經濟體的衝擊,導致美國形成更高的長期利率。倘若重債經濟體的物價和經濟成長的恢復程度依然遠遠不及其他經濟體,而且負債經濟體又沒有採行必要的財政調整與結構改革以刺激供給,那麼歐元區貨幣政策緊縮可能為這些經濟體帶來相當大的風險。此外,全球風險承受能力(global risk appetite)驟降也可能是全球金融條件更為嚴峻的原因之一,連帶使得總體經濟活動信心下降、降低資產估價並且使風險溢價(risk premia)擴張。

(二)新興市場經濟體的金融危機
對於中國成長預測的向上修正意味著服務與消費活動的平衡減緩、預計的負債軌跡(debt trajectory)上揚、財政空間縮小等。除非中國當局能有效處理相關的風險,否則這些現象代表了中國經濟成長可能會急遽減緩,更帶來國際上的負面影響。在信貸供應(credit supply)充足的狀況下,全球金融情勢突然緊縮、美元疲弱可能造成某些新興市場的金融出現問題。

(三)先進經濟體持續的低通貨膨脹
假若國內需求衰退可能導致中期通貨膨脹預期的下降,延長並強化了通貨膨脹低迷的現象。低通膨以及名義利率(nominal interest rates)最終將削弱中央銀行降低實質利率(real interest rates)的能力,也削弱了一國在經濟衰退時期就業充分復甦的能力。

(四)自從全球金融危機以來金融規範與監度的改善幅度有限
如此一來會影響資金和流動性緩衝(liquidity buffers)或是消減監督效率,對全球金融穩定性產生不利影響。

(五)政策轉向注重國內市場
以保護主義(protectionism)為主的政策會減少貿易和跨境投資流動進而阻礙全球成長。

(六)非經濟因素
非經濟因素可能牽涉到地緣政治緊張(geopolitical tensions)、國內政治局勢混亂、政府治理不力與貪汙所造成的種種風險、極端氣候事件、恐怖攻擊與國安顧慮皆可能抑制成長。

三、結論與建議
為回應上述議題與挑戰,本研究指出可從以下三大策略著手進行改善以及擬定相關政策:
(一)提升並且致力發揮生產潛能。
(二)確保復甦並且發展危機後的復原能力。
(三)強化國際合作。
林晏平
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