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議題

首頁> 科技議題 - 生醫健康> 生物相似性單株抗體市場
生物相似性單株抗體市場 Monoclonal Antibody Biosimilars
Natasha Udpa; Ryan P. Million
2015/12
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
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
http://www.nature.com/nrd/journal/vaop/ncurrent/pdf/nrd.2015.12.pdf
單株抗體(mAb)治療劑,目前全球銷量超過美金500億。因有許多原廠藥物專利即將到期,許多製藥公司已經進入了快速發展的單株抗體生物相似藥市場。本文旨在查驗目前核准的生物相似藥定價行為模式和未來市場動態。

單株抗體生物相似性藥物的出現:在開發生物相似藥物時,製造廠面臨一個艱鉅任務,一個近似而不是參照原開發廠產品的精確副本,但在品質,安全性和有效性等各方面沒有臨床顯著差異。主要面臨的挑戰是逆向工程,生物藥物具有大分子的複雜性和對製造和處理變化的敏感。近來,全球生物相似性藥物市場主要歸類為肽類和蛋白質類,如人體生長激素和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複雜的單株抗體生物相似性藥物開發,是銷售量最高的生物製品和主要治療類別,包括各種癌症和自身免疫疾病,如類風濕關節炎,其最暢銷藥物的專利即將到期。歐洲藥品管理局(EMA)在2013年發布了最終的生物製劑產品指導方針,兩個抗發炎鎖定腫瘤壞死因子(TNF)的單株抗體生物相似性藥物,Remsima跟Inflectra,一鳴驚人,且已核准上市。Remsima已經在全球超過50個國家獲得許可證。歐盟的另一種抗腫瘤壞死因子的生物相似性藥物,etanercept (Amgen/輝瑞公司),銷售量亦是一鳴驚人。在2015年3月,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核准了第一個filgrastim(Neupogen; Amgen)的G-CSF生物相似性藥物(Zarxio; Sandoz公司)。

定價策略:雖然大多數生物相似性藥物只需要證明其生物相等性就可以獲得上市許可證核准,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目前對於生物相似性藥物的要求是需經過嚴格的臨床試驗,相較於小分子學名藥的研發,其成本的相對提高導致較低的品牌價格侵蝕。文獻預期生物相似性藥物的價格約為原廠藥物的50-70%。有趣的是,infliximab在英國的生物相似性藥物價格僅10%,也許是因為醫生不願接受生物相似性藥物真的相當於原廠藥物有關。德國有一個參考藥價制度,並要求新病人須有一定比例處方生物相似性藥物,此一政策促使infliximab 被生物相似性藥物大幅取代。

Orion Oyi公司最初提供infliximab的生物相似性藥物,Celltrion,在挪威以39%的折扣價格僅獲得6-7%的市場。因應此結果,公司提供了一個更大幅度的69%的折扣,結果導致50%的取代infliximab 的使用。我們預計,在主要市場包括美國的單株抗體生物相似性藥物的定價,將遵循這一發展模式。亦即生物相似性藥物上市初始設定適中的折扣價格,隨著時間增加更多的折扣,直到達到市場上平衡點。這對原廠藥廠商而言是一個正向的發展,他們在專利到期以後一段時間,仍能保有部份利潤,這種市場動態情況類似於疫苗的常青樹企業。

產品線的發展和策略:生物相似性藥物的成功歸因於大型生物製劑製造商在法規的經驗,敏感的製造條件,醫師和病人的使用意願,以及各種政府和納稅人的政策。相反的,在生物相似性藥物產品的競爭場上,製造廠商們似乎逐步注重提高比對原開發廠產品標準與後續達成生物更佳(bio-betters)的目標。通過提高一種或多種的臨床表現,試圖限制新一代產品上市的影響。

歐洲衛生主管機關最近核准了皮下注射形式的單株抗體生物相似性抗癌藥物,trastuzumab (Herceptin; Genentech/Roche)。因著給藥途徑的不同,與原來標準靜脈輸注相比,完全吸收的時間縮短並降低整體醫療保健費用。此外目前發展中的是長效皮下配方的干擾素β-1A。

未來展望:因為市場上的顯著機會,一些單株抗體生物相似性藥物的交易和夥伴關係逐漸形成。一些大型龍頭生物製造廠如默克和輝瑞公司計劃繼續研發巨星級生物製劑的同時,也加入生物相似性藥物在整個計畫上市產品線中。舉例來說,在2015年9月一個著名的交易,輝瑞公司以170億美元完成併購Hospira公司,該公司具有廣闊的生物相似性藥物產品群。大市場的帶動和幾個龍頭公司的大手筆投資,單株抗體生物相似性藥物將成為未來全球生物製藥市場的一個矚目重點。
施苙萱
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