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議題

首頁> 科技議題 - 政策動向> 國際勞工流動分析:以韓國為例
國際勞工流動分析:以韓國為例 An 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Labor Mobility: The Case of Korea
Juyoung Kim
2015/09
Korea Institute for Industrial Economics & Trade (KIET)
http://eng.kiet.re.kr/kiet_eng/main.jsp?sub_num=212&state=view&idx=51615&ord=0
由於韓國勞工近20年來平均年齡呈現老化的趨勢,且因勞動力為生產力的重要關鍵,是故勞動力的改變會影響到生產力的變化,這樣的問題不僅對當前韓國經濟會造成影響,對於韓國未來整體經濟的發展更是長久性的不利條件。有鑑於此,韓國政府開始對於勞動者的特質進行許多調整,例如勞動者退休年齡的限制、對於女性投入職場的要求、或是增加外來工作者的比例等。其中在韓國產業裡所謂的3D工作─骯髒、危險、以及社會地位較低的工作(dirty, dangerous, demeaning),其勞動者數量相對來說十分缺乏。因此本報告不僅討論勞動力的供給面,也討論勞動力的需求面。同時,對於外籍勞工對韓國當地勞動市場的影響亦進行分析,主要目的是希望從理論與制度的觀點上給予韓國政府對於勞動市場上的政策建議。

一、韓國外籍勞工聘用系統總覽
(一)韓國外籍勞工聘用系統的歷史
相對於英、美、德等先進國家,韓國對於外籍勞動者的任用歷史相對來說較短。最早是從1993年開始,由3D相關工作開始引入了外籍勞工,同時這些勞工大多是屬於較無經驗且需要培訓的新勞動者(trainee)。但在這期間產生了許多問題:如非法居留、移民賄賂、缺少有系統的管控系統等,都讓韓國無法有效的保障這些勞動者的權益。且在需求面上,韓國又十分需要這些勞動者來補足勞動力的缺口,故在後續的聘用上,開始對於新勞動者的條件與聘用時期進行調整與限制,但如此調整並不足以填補勞動需求的缺口。經過一番努力後,從2004年開始逐漸完成人力引薦系統的建置。對於外來勞工的工作內容、簽證、或是需求條件都開始上了軌道,而人數也開始循著要求而有所增加。

(二)現今的系統:雇傭許可制體系(Employment Permit System)
雇傭許可制體系是從2004年開始建置,於2007年時將所有相關的聘用系統做出整併而成。這個體系在聘用外籍勞工的5個原則分別是:互補性、透明性、符合市場需求、短期遷入、以及無岐視。此體系主要由兩個部分所組成:一般聘任許可和特別聘任許可。後者主要是聘任低技術、且在外國生活的韓國人,而這些人大多原本是居住於中國以及中亞地區。本報告以表格羅列關於一般聘任許可與特別聘任許可的相關研究,並依照不同的產業別,詳細列出所有研究文獻。從表中可清楚瞭解過去對於韓國在外籍勞動者於各大產業所帶來的影響,從研究中得知關於政策發展應當具備的知識與理論。

(三)聘任許可的過程
本報告分別以圖顯示聘用一般外籍勞動者以及特別外籍勞動者的聘用過程。圖中可看出,從產業的需求、勞動者移出的規定、日期、工作簽證、護照檢定、工作契約、教育訓練等內容,一一按照順序列出。其中特別要注意的是,一般外籍勞動者的聘用程度涉及的範圍與條件較多,而特別外籍勞動者的聘用程序較簡易,當然對於兩種不同條件的外籍勞工在工作上的需求以及薪資等條件自然有所差異。

二、國際勞工流動分析
(一)國際勞工流動效果的理論分析
本報告亦以圖顯示分析移入勞工對於當地勞動市場上的效果,包括分析國際勞工的流動所造成經濟上的影響、以及在配額系統下較不具技術勞工的薪資水準為何;並併入本地勞工,與外籍勞工的薪資進行比較,從中看出現今韓國本地勞動市場的薪資現況。

(二)目前韓國的外籍勞工現況
本報告將過去至現在所有勞工數目按照年份清楚列出,從附表可看出,外籍勞工人數從2003年的678,687人,成長到2014年的1,797,618人;並可見持有各種簽證的專業勞工數目,以及所有行業中所有外籍勞工的配額數量。另以附圖列出外籍居住者歷年在韓國的比例及歷年低技能的勞工與其所持有簽證的數據。

三、政策意涵
本報告共提出七點建議:
(一)勞工引薦系統與雇傭許可制體系兩者在使用上可能會產生相互抵消的效果。
(二)勞工短缺的資料需要更新與修正。
(三)未來的勞動薪資會下降─特別是低技術的本地勞工。
(四)目前的配額系統都是取決於短期的勞動市場,未來應考量長期的勞動市場需求。
(五)當政府開始允許外籍勞工長期居留時,則短期移入的政策將失去原有的效用。
(六)當政府對於低技術的勞工聘用系統沒有統一的規則時,則對專業技術的勞工聘用亦不會有完整的系統觀。
(七)韓國政府會依照其政策方向,未來傾向將勞工分為高階技術的專業勞工與低階技術的勞工兩種。
陳律睿
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