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議題

首頁> 科技議題 - 政策動向> 理解區塊鏈的潛力:對區塊鏈與加密貨幣管理的多方利害相關者方法
理解區塊鏈的潛力:對區塊鏈與加密貨幣管理的多方利害相關者方法 Realizing the Potential of Blockchain: A Multistakeholder Approach to the Stewardship of Blockchain and Cryptocurrencies
2017/06
World Economic Forum
http://www3.weforum.org/docs/WEF_Realizing_Potential_Blockchain.pdf
一、區塊鏈的內涵以及區塊鏈與網際網路之差別
如同網際網路世代的第一代,緊接而來的第二代誓言要扭轉商業與產業模式。區塊鏈(Blockchain),同時被稱作「分佈式分類帳」(distributed ledger),是一種發展加密貨幣(cryptocurrencies)的技術,比特幣(bitcoin)與以太坊(Ethereum)皆為加幣貨幣的一種。隨著區塊鏈的進展,將人類帶向開放(openness)、分權(decentralization)與全球包容(global inclusion)的新紀元。區塊鏈利用全球對等網路(global peer-to-peer network)的資源確保數以萬計的電子裝置不用透過第三方即可實踐價值交換的完整性。網際網路較集中、封閉、具排他性,但是區塊鏈比起網際網路更分散、更開放、更具包容性、更穩定也更加安全。

區塊鏈賦予了社會前所未有的能力去創造價值、交易價值,其作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基石,帶來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機械學習(machine learning)、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IoT)、機器人甚至是人體科技等創新,使得人們能夠發展經濟、創造財富、改善世界。

然而,區塊鏈技術可能因各種原因而中斷、未能被妥善利用;換句話說,如何使用此種特殊的科技主要取決於利害關係者(stakeholders)管理一系列資源的模式。

二、區塊鏈的七種管理網絡
區塊鏈世代就如同網際網路世代一般,不應被任何國家、國家組織或是企業掌控。現今管理網際網路資訊這種全球性資源的模式應可作為管理區塊鏈的參考。透過多方利害相關者方法(multistakeholder approach)使用「全球管理網絡」(global governance networks),檢視多方利害相關者網絡如何解決全球問題。此概念探討了七種網絡,分述如下:

(一)標準網絡(standards networks):如網際網路工程任務組(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
(二)知識網絡(knowledge networks):如網際網路研究專門工作組(Internet Research Task Force)。
(三)運輸網絡(delivery networks):如網際網路名稱與號碼指配組織(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for Assigned Names and Numbers)。
(四)政策網絡(policy networks):如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的網際網路政策研究行動(Internet Policy Research Initiative)。
(五)宣傳網絡(advocacy networks):如廉價上網聯盟(Alliance for Affordable Internet)。
(六)監察網絡(watchdog networks):如電子自由論壇(Electronic Freedom Forum)。
(七)網絡組織(networked institutions):如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

三、區塊鏈的三大管理層面
再者,本研究提出了區塊鏈最急迫的威脅,也就是管理層面的挑戰,此處的管理意指合作、找出各方的共同利益並且實踐之,而非政府、法規、由上而下的控制,而管理在平台、應用與生態系統三方面皆不可或缺。

誠如前述,區塊鏈作為價值網路的象徵不像網際網路僅只需要單一層面的管理,而是三個層面都需要兼顧。
(一)在平台(platform)層面,報告關注的是比特幣擴充性議題與能源消費、以太坊的危機管理、超級帳本對於標準急迫性與調節的呼籲。
(二)在應用(application)層面,強調監管、才能以及方便的使用者介面相關之需求。
(三)在整體生態系統(overall ecosystem)層面,注重適當的法規架構、規範限制、觀點多樣性、科學研究與商業發展的串連。

四、生態系統的八大利害關係者
其中,生態系統中的八大利害關係者分別為:
(一)創新者(innovators);
(二)創業資本家(venture capitalists);
(三)銀行與金融服務(banks and financial services);
(四)發展者(developers);
(五)學術界(academics);
(六)非政府組織(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NGOs);
(七)政府機構(government bodies);
(八)使用者或是公民(users or citizens)。

五、生態系統的挑戰
由於目前多數利害關係者只在意建立起自己的企業、組織或是平台,卻忽略了建構健全生態系統的重要性,對於接踵而來的挑戰也漠不關心。然而,更重要的是,沒有組織能在不健全的環境中成長或取得成功。因此,每一個關係者或多或少都應承擔管理生態系統的責任。

六、解決方法與建議
先前發展的「全球解決方案網絡」(global solution networks, GSN)架構已被應用於區塊鏈的管理,此報告敦促利害關係者經由標準網絡表達他們的共同訴求;歡迎來自各方的觀點表達網絡組織的任務應該為何;透過宣傳網絡尊重成員的利益與限制;藉由監管網路確保沒有利害關係者造成任何損傷;經由政策網絡參與政策論辯並且統籌法規制度;藉知識網絡加快發展速度;透過運輸網絡將大規模合作的激勵因子謹記心中。最終,此份研究報告點出管理工作的優先任務,唯有徹底實踐任務才能保存並有效運用區塊鏈這份嶄新的全球資源,充分發揮其最大潛能。
林晏平
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