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議題

首頁> 科技議題 - 生醫健康> 英國 生命科學領域計畫
英國 生命科學領域計畫 Life Sciences Sector Plan
2025/07/16
Department for Business and Trade,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Social Care, Department for Science,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and Office for Life Sciences
https://www.gov.uk/government/publications/life-sciences-sector-plan
一、前言
造成英國生命科學領域成長障礙的因素為:(1)科學研究:商業試驗效率與成本較美歐落後,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ational Health Service, NHS)醫療數據標準化不足;(2)營運環境:成長資金短缺,政府支援緩慢,許可流程冗長且成本高昂;及(3) NHS系統導入:因英國藥物及保健產品管理局(Medicines and Healthcare Products Regulatory Agency, MHRA)績效不彰,及NHS藥品定價機制未能反映長期效益,醫療機構採用新技術速度不一致,造成核准與應用間的落差。

二、願景與目標
1.願景
計畫整合科研、資本、產業與醫療服務體系,預期在2035年能充分發揮英國在科學與基因體學的優勢,於2030年躍升歐洲第一,2035年躋身全球第三,成為全球監管與臨床研究基礎設施的領導者,並建構安全合規、可支援研究、診斷與預防的資料生態系。資本市場將支持新創與中小企業規模化,大型企業帶動供應鏈升級;NHS則加速採納藥品、醫材與 AI 技術,形成創新-臨床-投資的正向循環,帶動高值就業與全民健康。

2.目標
專注於商業研發投資、規模化資金、病患可及性及外國直接投資等四項核心,目標於2030年在各領域達歐洲領先地位,2035年躋身全球前三。關鍵績效指標包括百億英鎊企業數量、羅素350指數(FTSE 350)生科公司家數、首次公開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s, IPOs)家數、藥物核准速度及NHS採用程度。計畫達成後,英國將確立全球創新領導地位,加速突破性療法轉化並促進經濟成長。

三、各項支柱與行動方案
為了在2030年成為歐洲領先的生命科學經濟體,並於2035年躍升為全球第三大生命科學經濟體,英國必須實現三大相互依存的戰略支柱。首先要成為世界一流的研發中心,其次要打造最佳的創業投資環境,最後要促進醫療創新導入並推動NHS體系改革。

1.成為世界一流的研發中心
行動方案1擴大發現型研究:英國探索科學強,但需長期資金把創意轉為智慧財產與新創。所以在策略上需聚焦高風險、高潛力主題,持續擴大發現型研究投資。具體行動包括,延續國家層級的資金挹注,並對分子生物學實驗室(MRC-LMB)提供十年期的經費撥款,藉此吸引全球頂尖人才、推動突破性的創新發現,進一步鞏固英國作為早期科學研究重鎮的領導地位。

行動方案2建立臨床前模型樞紐與轉譯網絡:因臨床前資源分散、動物試驗受倫理與成本限制,轉譯效率偏低。策略為設立臨床前模型樞紐與最多三個整合式轉譯網絡,以銜接從模型到臨床期之研究。具體行動包括,投入至少3,000萬英鎊,整合人源疾病模型與關鍵數據,生成監管所需證據,縮短新藥與醫材開發期程。

行動方案3加速臨床試驗與透明化:商業介入臨床試驗在英國啟動慢、程序繁瑣,削弱投資意願。策略上需簡化行政流程、標準化契約、建立績效公開。具體行動為,在2026年3月前把設置時間縮短至150天以內;每月發布NHS信託層級試驗成績卡;擴大全國合約價值審查至社區與院外場域,加速研究落地。

行動方案4建立國家健康資料研究服務(Health Data Research Service, HDRS):健康數據分散、可近性不一,限制AI與大規模研究。策略為建立HDRS單一入口,提供AI-ready多模態資料並強化資安。具體行動是,在2025年任命董事長與CEO;2026年上線最小可行版本;2030年達成人口級一站式取用,涵蓋門診、住院、處方、死亡登記與病理、影像、基因體資料。

行動方案5擴充基因體與同意式研究資料集:基因體與大型世代資料是精準預防與診斷基礎。策略是擴大「我們的未來健康」(Our Future Health)、「英國生物樣本庫」(UK Biobank)、「英國基因體學」(Genomics England)與NHS基因醫療服務。具體行動為,在2030年前達500萬人並每年促成5萬人參與商業試驗;分析50萬人多組學數據;累計50萬基因體學數據並新增15萬成人基因組定序,以挖掘基因組學在常規預防保健中的潛力;推動統一基因紀錄與公平可近性。

2.打造最佳創業投資環境
行動方案1補足成長資本:英國生科企業資金斷層,常需赴海外募資,導致總部與專利外移。策略為由英國商業銀行(British Business Bank’s, BBB)作錨定投資,擴充長期成長資本並帶動民間共同投資。具體行動是新增40億英鎊基金,結合保險與退休金,擴大股權與成長債務工具,配合上市規則優化,支援在地擴張與併購。

行動方案2培育高階技能與AI人才:AI、資料科學、臨床開發與監管人才短缺,成為創新落地瓶頸。策略上採國際招募及在地培訓雙軌制,導入產業導向課程與實作場域。具體行動為推動人工智慧菁英研究人才培育計畫(Turing AI Fellowships)、產學聯合職缺與監管培訓,精簡重點人才簽證,提供實習/輪調,強化企業AI與數據實務。

行動方案3落實創新製造:製造競爭力下降與地緣風險,致高值產線外移。策略以資本補助與用地、能源、規劃快速通道吸引先進製造回流。具體行動為啟動5.2億英鎊之生命科學創新製造基金(Life Sciences Innovative Manufacturing Fund, LSIMF),設大型投資組合(Large Investment Portfolio)支援超過2.5億英鎊專案,並優先使用在細胞基因治療、原料藥與診斷產能,強化供應鏈韌性。

行動方案4持續完善淨零供應鏈:ESG成為採購與投資門檻,中小企業在減碳與成本間兩難。策略是建立一致量測與揭露標準,提供技術與融資協助。具體行動採落實NHS淨零路徑圖,與產業制定碳盤查工具與目標管理,推動綠色採購與示範專案,使醫療器材朝循環低碳轉型。

行動方案5提供新創陪跑服務:新創易因資本與市場壓力被併購或出走。策略上將設置「一站式陪跑」服務,集中資源扶植在地規模化與上市。具體行動為每年遴選10-20家企業,提供融資撮合、國際拓銷與臨床/採購路徑輔導,對接出口信貸;以羅素350指數生科公司家數、首次公開募股家數及在地就業為成效指標。

3.促進醫療創新導入與NHS改革
行動方案1加速監管審核流程:MHRA審查時間長、要求不明確,讓臨床試驗與產品上市時程拉長,降低企業在英投資意願。策略上採風險等比例與全面數位化,提升透明與可預期性。具體行動為擴充MHRA人力與服務水準,2026年完成數位平台並導入AI 輔助審查;改革醫療器材之符合性評估(UK Conformity Assessed, UKCA)架構;採國際互認/依賴機制;發布 AI醫療器材軟體監管與電子病例(Electronic Patient Information, EPI)標準。

行動方案2加強MHRA與國家健康與照護卓越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 NICE)的協調性:上市許可與醫療科技評估(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ent, HTA)不同步,造成產品出現已獲核准,但尚未交付的空窗期。策略上將監管與評估前移,建立單一申請入口,並推動平行審查機制。具體行動包括,設整合式科學諮詢,強化MHRA與NICE的資料共享;以「創新許可和存取途徑/創新設備存取途徑」(Innovative Licensing and Access Pathway, ILAP/ Innovative Devices Access Pathway, IDAP)為基礎,建立常態化快速通道,鼓勵使用真實世界數據,讓病患能提前3- 6個月獲得新療法。

行動方案3降低藥品准入門檻:多適應症藥品評估冗長,加上各地處方標準不一,導致病患取得藥品的可近性受限。策略上應簡化NICE審查程序,導入以適應症為導向的定價模式,並建立全國一致的處方標準。具體行動包括,採用比例式評估方式,以簡化多適應症藥品的審查流程;在基層醫療體系中推動機密商業定價機制;建立全國單一藥品處方清單並加速生物相似藥轉換,將節省經費回投創新品項,提升公平與效率。

行動方案4提升醫材採購效率與數位健康服務入口:醫療器材與數位健康產品面臨重複評估、採購流程分散等問題,導致導入速度緩慢。策略上將透過「規則基準路徑」(Rules Based Pathway, RBP)、「創新者護照」(Innovator Passport)及「價值導向採購」(Value-based Procurement, VBP)三大機制,簡化整體流程。具體行動包括,自2026年起,擴大NICE評估範疇至部分醫療器械、診斷工具與數位健康產品,並設立強制性資助規則;推動創新者護照制度,以共用證據包簡化審查流程;發布全國性的VBP指南與關鍵績效指標;並試行在「健康商店」(HealthStore)平台上架經核准的健康應用程式,採中央型目錄與統一採購模式,提升整體效率與可近性。

行動方案5建立區域健康創新示範區:創新醫療方案在從試點推廣至全國時,常因缺乏可複製的模式與具體支付成效證據而受阻。策略為授權區域醫療系統作為實證場域,先驗證成效,再進行擴散推廣。具體行動包括,設立「區域健康創新示範區」(Regional Health Innovation Zones),是建立區域性的創新試點,透過賦予地方更大的自主權和彈性,使其成為全國創新的「開拓者」(Trailblazers)。這些創新「區」將為整個NHS系統的創新推動提供可標準化、可擴散的解決方案。
黃聖筑
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