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議題

首頁> 科技議題 - 生醫健康> 2025年醫學影像與數位健康產業成長機會
2025年醫學影像與數位健康產業成長機會 Growth Opportunities for the Digital Health Industry and Medical Imaging Industry, 2025
2025/01
Frost & Sullivan
www.frost.com
一、2025年醫學影像產業成長機會分析
隨著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技術快速進步以及行動化解決方案的普及,醫學影像產業正迎來重大轉型契機。以下將深入探討五項最具潛力的成長機會:

(一) 人工智慧應用優化工作流程
醫學影像產業正面臨檢查數量大幅增加、放射科醫師工作負擔加重的嚴峻挑戰。隨著醫療技術進步和病例複雜度提升,這些壓力更加劇了全球放射科人才短缺的問題,在此背景下,全球人工智慧醫學影像市場規模已突破10億美元,並預計在2024-2028年間將以20-22%的年複合成長率持續擴張。為了因應這些挑戰,自動化和人工智慧整合方案正蓬勃發展,不僅能簡化放射科醫師的工作流程,更可顯著提升診斷準確度。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心臟病學和神經科學的AI應用已佔整體AI醫學影像市場45%以上,顯示出這些領域的發展潛力。此外,相較於傳統軟體即服務(Software as a Service, SaaS)模式,市場趨勢顯示客戶更傾向採用訂閱制的AI解決方案。

代表案例:
(1) HeartFlow公司憑藉其創新的心血管AI解決方案,成功開發出包含HeartFlow One、心臟血流分析(HeartFlowFFRCT Analysis)等產品,並已獲得醫療保險給付認證。
(2) icometrix公司則專注於神經科學領域,其AI工具能夠執行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失智症等腦部磁共振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的精確定量分析。

(二) 企業影像整合通用解決方案
醫療機構面臨的一大挑戰是如何有效管理和分析大量醫學影像數據,特別是在大數據時代,傳統的單機系統已無法滿足跨部門、跨機構的影像共享需求。企業影像(Enterprise Imaging, EI)系統的發展正回應這項挑戰,通過整合各醫院和影像中心的放射部門,實現影像的高效率地傳輸與判讀。更重要的是,這種整合強化了電子病歷(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 EHR)系統的功能。市場顯示,雲端醫學影像資訊供應商正從傳統的現場部署模式轉向雲端基礎設施。這種轉變不僅降低了醫療機構在IT基礎設施上的大額投資需求,更提供了更具成本效益的醫學影像資訊解決方案,實現更快速的結果周轉時間。

代表案例:
(1) GE HealthCare推出的全方位解決方案涵蓋層面廣泛,從Datalogue Vue臨床數據庫(VNA)、TruePACS診斷影像儲存系統,到通用檢視器和Edison AI協調器等,構建了完整的企業影像生態系統。
(2) Koninklijke Philips則透過其工作流程協調器(Workflow Orchestrator)、通用數據管理器(Universal Data Manager)等整合型解決方案,為醫療機構提供全面性的影像管理服務。

(三) 高強度聚焦超聲波影像導引治療
微創手術和精準醫療的需求正推動影像導引治療(Image-guided Therapy, IGT)技術的創新,傳統手術方式往往需要較大切口,增加了併發症風險和恢復時間。IGT技術通過整合多種影像模態,特別是磁共振造影(MRI)和電腦斷層掃描(CT),實現了更精準的手術導航。高強度聚焦超聲波(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HIFU)技術的突破更帶來革命性進展,特別是在腫瘤治療領域。磁共振導引聚焦超音波系統通過即時溫度監測(thermometry)來評估治療的準確性和有效性,確保在不影響健康組織的情況下精確破壞目標腫瘤,讓患者通常可在一兩天內恢復正常生活。

代表案例:
(1) Insightec公司在2024年推出的Exablate Prime系統,為磁共振導引聚焦超音波平台帶來重大突破,其創新功能包括自動化計算、精準控制和即時監測等,大幅提升了治療的精確度。
(2) HistoSonics公司則透過其Edison系統巧妙運用HIFU技術,成功實現了無法切除肝腫瘤的非侵入性治療,為患者提供新的治療選擇。

(四) 放射性示蹤劑擴展PET影像應用
心血管疾病(CVD)和癌症的全球發病率上升正推動分子影像學蓬勃發展,尤其在腫瘤學、心臟病學和神經病學領域,PET/CT掃描在評估治療反應和癌症復發檢測方面展現獨特優勢,而心臟灌注掃描則用於冠狀動脈疾病和心臟病發等多種心臟疾病的診斷,同時也應用於支架置入和繞道手術。美國醫療保險給付中心(CMS)的最新政策將從2025年1月起,對每日成本超過630美元的診斷影像劑提供單獨給付,這項決策預期將突破核醫學影像領域長期面臨的給付包裹制度限制,加速新型放射藥物的開發和應用。此外,市場趨勢顯示醫療機構更傾向選擇能夠提供整合性解決方案的供應商,以降低管理負擔和優化成本結構。

代表案例:
(1) GE HealthCare提供多種放射性藥物,包括Cerianna、Datscan、Vizamyl等,其中用於心肌灌注造影的Flyrcado注射劑更獲得FDA突破性認證。
(2) Blue Earth Diagnostics專注於前列腺癌PET造影劑的開發,透過與PETNET Solutions的策略合作,成功將其Posluma和Axumin產品推向美國市場。

(五) 行動影像擴展醫療可及性
行動定點照護(Mobile Point-of-Care, POC)影像面臨的主要挑戰是如何在不犧牲影像品質的前提下,實現設備的輕量化和便攜性。這項技術對於服務偏遠地區患者和需要床邊檢查的老年或行動不便患者特別重要。市場研究顯示,將重症患者運送至影像診斷中心可能導致多種併發症,而行動醫療影像系統則能在非醫院場所提供診斷服務,徹底消除運送風險。設備製造商正積極開發使用者友善、輕量化的POC診斷設備,例如無氦封閉磁體的移動式MRI系統,預期這些創新將顯著改善醫療服務的可及性。

代表案例:
(1) Hyperfine公司開發全球首創的可移動式神經影像MRI系統,創新之處在於可推至病床邊使用,只需標準電源插座,即可通過iPad進行控制。
(2) Neurologica公司的便攜式光子計數CT掃描儀已獲FDA 510(k)認證,實現了高品質的定點照護掃描服務。


二、2025年數位健康產業的成長機會
隨著醫療照護系統的現代化需求日益迫切,數位健康(Digital Health)產業正經歷前所未有的轉型。透過創新的資訊科技工具與解決方案,產業正朝向更有效率、更易取得且更個人化的方向發展。以下將深入探討五項最具發展潛力的成長機會:

(一) 心理與行為健康數位化
心理健康照護面臨的主要挑戰是服務可及性不足和專業人力短缺。數位治療平台(Digital Therapeutic Platforms)和人工智慧評估工具的出現,正逐步改變這個困境。市場數據顯示,心理與行為健康數位化市場預計從2024年的28.3億美元成長至2028年的42.9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達9.6%。這個顯著成長主要源自三個關鍵發展:數位治療平台提供的實證導向介入治療、AI驅動的心理健康評估系統,以及自助式應用程式。這些解決方案不僅提供遠距治療方案,更通過數據分析提供個人化的照護建議,同時降低就醫障礙,減輕心理健康專業人員的負擔。

代表案例:
(1) Headway公司創新性地打造保險網絡連結平台,成功媒合接受保險給付的治療師與患者,顯著降低心理健康照護的經濟門檻。
(2) Ellipsis Health開發的聲音分析技術能精確評估和監測憂鬱症、焦慮等心理健康狀況,為臨床醫師提供客觀的診斷依據。

(二) 生成式AI優化營運與財務流程
醫療機構目前面臨的一大挑戰是資源配置效率低下和營運成本攀升。隨著照護模式日益多元化(包含院內、居家和遠距),優化資源配置和管理變得更加複雜。在營運決策支援系統方面,數位分身(Digital Twin)技術的應用確保了最佳的資源和資產配置。特別在財務流程中,事前授權一直是最大的痛點,雖然付款方的決策流程已實現部分自動化,但提供方的工作流程仍高度依賴人工作業。

代表案例:
(1) AKASA公司專注於開發付款方無關的生成式AI解決方案,特別在事前授權、拒付管理和理賠追蹤方面展現優異成效。
(2) HID Global通過近兩年的三次策略性收購,成功建立完整的資產追蹤解決方案,協助醫療機構優化設備使用效率。

(三) 居家照護與遠端病患監測創新
傳統住院模式正面臨效率和成本的雙重壓力,同時老年人口對居家照護的需求持續上升。遠端病患監測(Remote Patient Monitoring, RPM)和虛擬照護解決方案不僅能降低醫院再入院率,更能改善慢性病管理效果和病患滿意度。市場趨勢顯示,透過即時監測和改善病患-醫療提供者之間的溝通,RPM和遠距醫療的整合將大幅提升醫院居家化計畫(Hospital-at-Home, HaH)的適用病患數量。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虛擬優先的照護方式正在獲得動能,這種模式透過數位工具來克服醫療體系面臨的各種挑戰。

代表案例:
(1) Vivalink開發的遠端監測解決方案,結合物聯網(IoT)醫療穿戴裝置、客製化行動應用程式和多重病患臨床入口網站,實現住院和遠距照護的即時監測。
(2) BioIntelliSense專注於遠端監測和臨床數據智慧化,其技術能持續收集病患生理數據,為醫院和居家照護方案提供關鍵支援。

(四) 網路安全防護升級
隨著醫療數位化程度提升,網路安全(Cybersecurity)已從單純的技術議題演變為影響病患安全的關鍵因素。醫療機構面對的主要挑戰包括基礎設施安全、雲端保護,以及物聯網/醫療設備安全。整體性的網路安全方法必須涵蓋組織的技術、流程、人員和政策等面向,包括風險與漏洞評估、員工培訓、威脅偵測自動化、復原政策制定等。生成式AI工具的整合更為醫療網路安全帶來新契機,能夠更好地情境化安全功能,主動識別和緩解安全威脅。

代表案例:
(1) MedCrypt開發的整合式加密工具,為醫療網路安全帶來革新,能即時監控威脅並符合FDA網路安全指南。
(2) Zscaler的零信任交換平台(Zero Trust Exchange)提供無與倫比的安全存取方案,在保護敏感資料的同時確保數位轉型的順利進行。

(五) 急性遠距醫療發展
急性照護環境中的效率優化涉及臨床和營運兩大面向的工作流程。臨床效率的提升主要仰賴建立以病患和醫療提供者為中心的環境,透過整合虛擬照護、數位文件技術和床邊互動設備,創造無縫的照護體驗。在營運層面,關注焦點集中在病患流程與協作、人力資源管理,以及物資使用這三個核心要素。整合式平台的實施能支援資源和設備的預測性分析,讓醫護人員能根據病患需求提前採取預防措施。

代表案例:
(1) EQUUM Medical運用遠距醫療解決方案和分散式臨床醫師網絡,協助醫療系統克服人力短缺問題,改善臨床監測、照護品質和財務表現。
(2) Caregility的雲端虛擬照護平台提供多元功能,包括虛擬照護、遠距護理和病患與醫師間的溝通,有效解決急性照護中的營運和臨床挑戰。
林鈺喬
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