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議題

首頁> 科技議題 - 政策動向> 促進菲律賓半導體生態系發展
促進菲律賓半導體生態系發展 Promoting the Growth of the Semiconductor Ecosystem in the Philippines
2024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
https://www.oecd.org/content/dam/oecd/en/publications/reports/2024/12/promoting-the-growth-of-the-semiconductor-ecosystem-in-the-philippines_6e0445d6/01497fea-en.pdf
一、前言

半導體產業在全球資通訊科技(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產業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於2024年發布「促進菲律賓半導體生態系統發展」報告,分析菲律賓半導體產業的現況與發展潛力,並提出政策建議,旨在協助菲律賓鞏固其在半導體組裝、測試和封裝方面的現有優勢,並持續促進當地半導體生態系統的發展。


二、菲律賓半導體生態系統概況

菲律賓的晶片出口量名列全球第九位,擁有活躍的半導體生態系統,在組裝、測試和封裝(Assembly, Testing and Packaging, ATP)服務方面的發展使得電子和半導體製造成為該國最大的出口產業,菲律賓統計局(Philippine Statistics Authority, PSA)的數據顯示,電子產品佔菲律賓商品的出口總額將近60%,其中約70%屬半導體產業。

與其他東南亞國家相比,菲律賓在全球半導體價值鏈的排名僅次於馬來西亞和泰國、優於印尼和越南,尤其是在組裝、測試和封裝這一類的後端製造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因為菲律賓的半導體生態系統包含了本土企業與國際公司,這樣的結構發展出多元的企業組織和商業模式,其中較具代表性的本土企業有:Automated Technology (ATEC) Philippines、Cirtek Electronics Corporation、Fastech,以及Integrated Micro-Electronics (IMI),均提供封裝、測試與組裝代工服務。國際品牌的跨國公司則有:美國半導體產品封裝和測試服務供應商Amkor Technology、美國半導體裝置生產商Analog Devices、美國半導體供應商OnSemi、美國半導體技術及產品公司Texas Instruments、日本電子零件製造廠Murata Manufacturing,以及韓國晶片與電子零件製造商Samsung等。

自2003年以來,國際企業已在菲律賓半導體產業投資超過55億美元,主要挹注地點集中在呂宋島中南部的Calabarzon經濟特區。整體而言,美國、韓國、日本是菲律賓半導體生態系統中三大主要的境外投資經濟體,其中美國的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s)為最關鍵的投資者,總投入資金佔菲律賓半導體產業綠地投資(greenfield investments;泛指用於開創全新項目的境外資金挹注)總額的近四分之一。另外,新加坡、挪威、奧地利和印度也有較小比例的投資。

然而,菲律賓的半導體生態系仍面臨幾項關鍵挑戰,包括:

(一)作為亞洲地區最大的英語系國家,菲律賓擁有語言的優勢,但是在專業技術上卻因為高等教育跟職業培訓的資源不足,而使得人力資本結構年輕卻同時又存在特定技能與科研人員密度低於鄰國的現象。

(二)基礎建設是半導體產業發展的命脈,但是電力成本高昂且供應不穩定阻礙了半導體的投資,同時使菲律賓的道路和航空運輸服務的品質均有待改善。

(三)菲律賓在特定的半導體產品和資源仍然與其他經濟體存在著高度依存的關係,包括中國和日本,以及曾經高度依賴但目前程度降低的韓國,且報告進一步指出,菲律賓相當依賴從中國進口氬氣,此氣體為半導體製造的關鍵材料之一。

(四)多元的半導體生態系統,同時也造成了本土創新技術發展的劣勢,主要原因為跨國公司的研發活動仍然設在菲律賓境外,導致菲律賓半導體相關的專利申請數量與研發支出佔比都相對偏低,並且所發展的技術偏向傳統封裝而非先進封裝技術。

(五)雖然菲律賓的半導體產業在近20年已獲得超過55億美元的國際資金挹注,但僅佔菲律賓總體綠地投資的4%,實際上,大部分的綠地投資都流向了半導體以外的產業,表示菲律賓的半導體產業仍然有許多尚未實現的潛力。


三、OECD對菲律賓的建議

目前,菲律賓半導體產業至今仍面臨諸多挑戰,在勞動生產力、基礎建設與技術創新能力方面均有待改善。OECD為菲律賓提出了建議,包括:菲律賓政府必須要繼續改善營商環境、鼓勵研發投資、發展人力資本,並積極利用各種潛在的國際合作機會,以進一步地吸引和利用外國投資推動國內半導體生態系統的持續成長,詳如下文:

(一)以需求為導向發展人力資本,並以提升教育和技能水準為目標,可行方法包括:(1)加強STEM教育(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Math),並優化現行教育制度。(2)促進在職培訓,並根據半導體產業的需求制訂課程。(3)推動產學合作以增加與強化多元的合作關係。(4)實施各項留住及吸引國內外人才的計畫,並創造更具吸引力的工作機會和發展前景。(5)與其他國家和國際組織合作,共同開展人才培養和技術交流的計畫。

(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並以改善半導體生態系統環境為目標,可行方法包括:(1)優化投資相關法規與稅收制度,並聚焦於提升行政效率。(2)增加對穩定且價格合理的電力供應的投資,擴大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同時強化物流基礎設施的品質與效率。(3)推動本地化政策以鼓勵本土供應商參與半導體產業鏈,降低國內產業對進口的高度依賴。(4)加強化學品管理法規,除了提高透明度和行政效率,同時也應兼顧環境和健康保護。(5)維護和升級現有的技術設施,並以半導體產業技術發展需求為優先依據。

(三)促進技術、研究和創新,並以發展完整產業聚落為目標,可行方法包括:(1)制定更有力的激勵措施,擴大政府對電子產業技術創新的資助,並積極鼓勵企業增加研發支出。(2)促進產業、學術界和研究機構的合作,除了建立更緊密的聯繫,也要支持建立產業導向的研究中心,以促進知識和技術的轉移。(3)建立完善智慧財產權保護體系,為半導體產業創新提供更好的法律保障。(4)提供更多資金和技術上的支持,幫助菲律賓本土企業導入更先進的半導體製造和封裝技術。


四、小結

本篇報告為菲律賓提供了量身定制的政策建議,旨在協助其鞏固組裝、測試和封裝領域的既有優勢,並持續推動當地半導體生態系統的發展。報告指出,菲律賓若要實現進一步的增長並提升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就需要克服基礎建設、監管和創新等方面的挑戰。政府必須在受限的財政環境下,審慎評估各項支出決策,在維持預算中立的原則下,明確聚焦於對半導體生態系統發展具有關鍵影響的投資項目。
葉郁欣
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