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議題

首頁> 科技議題 - 政策動向> 碳信用交易平台市場- 至2027年預測
碳信用交易平台市場- 至2027年預測 Carbon Credit Trading Platform Market- Forecast to 2027
2022/11
Markets and markets
https://www.mnmks.com/interactivereports/display/ODlhNjNjYTM0MmMxMDgyMWI1NGE5ZGQ4OGQ4MDRkMTQ3NDI1ODU2MzM2OTgzOGNmNDdhNjhmZWFmYWZhNDhkZuoIanfJBYrvF8gz9vRGPZ-ubCUVZWUNQNmUXliGbPZu4T8ESqeOWtRkQuXOElt4iw,,
一、市場概況
碳權是一種可交易的商品,代表已從大氣中減少或去除一噸的二氧化碳當量(tCO2e)。碳權通常分為兩類:避免排放,例如避免森林砍伐、使用再生能源和採用節能方法;和移除已排放量,例如造林、樹木種植、以技術或工程去除二氧化碳等。碳市場通過對碳進行定價並給予污染者減少排放的激勵,是提供低碳經濟轉型所需資金的重要角色。

碳排放交易市場分為自願性碳市場(voluntary carbon markets)和強制性碳市場(compliance carbon markets)。自願碳市場是一種未受監管的市場,任何有興趣的個人、企業、政府和非政府組織都能從項目開發者購買碳抵銷,以實現碳補償和中和,而項目開發者則是根據Verra或Gold Standard等標準來創建項目,並經過獨立第三方組織的定期驗證和認證;相較於強制性市場,自願性碳市場的主要優勢是可以在沒有任何地理限制下購買信用額度。強制性碳市場又稱為排放交易系統(emissions-trading systems, ETS)或配額交易計畫(cap-and-trade programs),監管機構以拍賣或無償分配有限量的碳額度給各種受規範的企業,而減排效率較高的企業可以將未使用的額度出售給需要購買超額排放額度的企業。目前,強制性碳市場的運作較完整,而自願碳抵銷市場仍處於起步階段,大多是零散且以櫃檯買賣的店頭市場(over the counter, OTC)為主。

由於全球暖化的問題日益嚴重、碳權相關監管規範的制定、以及相關投資的增加,碳權交易市場預計從2022年的1.063億美元成長到2027年的3.168億美元,2022年到2027年的CAGR將達24.4%。

二、市場動態
碳市場的驅動因素包含大量的溫室氣體排放導致全球暖化、允許部分使用碳抵銷的市場日益增多、以及碳捕獲和去除技術的相關投資增加。根據InvestIndia的數據,2021年全球碳權市場的規模較2020年成長近164%,預計2030年其總規模將突破1,000億美元。承諾實現淨零排放的公司從2019年的500家增加到2020年的1000多家。此外,超過三分之二的國家計劃使用碳市場來實現巴黎協定中的自主貢獻,例如智利、迦納、約旦、新加坡和萬那杜等國家已經在建設端到端的數位基礎設施,以支持它們參與國際碳市場。

市場的主要限制因素是缺乏透明度和可追溯性,碳權價格持續上漲以及缺乏透明度所導致的價格波動將影響市場上的投資。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由於期望儘速脫碳的需求增加,碳價格急劇上升,2021年11月自願碳市場的總價值首次超過10億美元。此外,市場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亦是重要的問題,根據《金融時報》報導,經紀人提供的價格可能是項目直接銷售碳抵消價格的兩倍。
不斷增加的監管標準和產業要求,是碳市場的主要成長機會。雖然碳抵消額度在自願性碳市場中很常見,但被納入強制性市場的趨勢逐漸提升,例如中國的碳排放交易系統計劃將高質量的碳抵消額度納入其市場機制。此外,許多強制性市場將涵蓋到更多產業類別以實現零排放目標,因而將提升碳抵消的需求。

碳權市場的主要挑戰在於交易平台上的因網路安全問題而衍伸的詐騙事件,將破壞消費者和企業對數位交易中的信任。在過去18個月,歐盟排放交易系統曾受到欺詐交易的破壞,導致約50億歐元的國家稅收損失,法國、荷蘭、英國等國也因此改變交易的稅收規定,但改變稅收規定也導致這些市場的交易量下降90%。

三、各地區的碳權市場
歐洲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碳權交易市場,2021年佔全球市場市占率79.1%。在2021年7月,歐洲委員會提出「Fit for 55」計劃的第一部分,其目標是在2030年將歐盟的碳排放量減少55%(以1990年為基礎),以實現歐盟2050年氣候中和的大目標。歐洲排放交易體系(EU ETS)是歐盟對抗氣候變化的政策基礎之一,也是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工具,是世界上第一個主要的碳市場,也是目前最大的碳市場。EU ETS限制約1萬個能源產業、製造業與航空業設施的排放,同時也涵蓋了歐盟約40%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其中主要的市場分別是法國、英國與德國。

法國是歐洲最大的碳交易市場,市占率為16.2%,其中該國的「新歐盟20億歐元的氫能戰略(EU R2bn hydrogen strategy)」將加速高排放產業的脫碳措施。英國佔歐洲碳交易平台市場市占率15.9%,該國政府於2021年10月發表的「淨零戰略(Net Zero Strategy)」中指出,公平的碳定價是英國實現零碳目標的重要原則之一,同時英國排放交易計劃(UK ETS)也於2021年1月1日啟動,取代歐盟排放交易系統,旨在達成英國碳定價政策的抱負,並利用免費配額減少碳洩漏的風險。德國在歐洲碳交易平台的市佔率為14.3%,主要是因爲於2021年該國成功推出其排放交易系統,該系統補充了歐盟排放交易系統,並涵蓋運輸與建築領域的上游燃料產業。

北美是目前第二大的全球碳權交易平台市場,占全球14.4%的市占率。其中,美國在2021年佔北美碳權交易市場市占率的81.5%,預計到2050年該國市場規模將達約341億美元。北美市場主要是在這15年來由州級與地區級的市場發產起來的,以美國而言,目前碳排放的主要領導者仍是該國東北部和西部的12個州,包含加利福尼亞州、康涅狄格州、特拉華州、緬因州、馬里蘭州、麻薩諸塞州、新罕布什爾州、新澤西州、紐約州、羅德島州、佛蒙特州和維吉尼亞州,這幾個州擁有超過四分之一的美國人口和三分之一的美國GDP,他們實施碳定價計劃,並組成區域溫室氣體倡議(Regional Greenhouse Gas Initiative, RGGI)。而在聯邦層面,對於應對氣候變化的共識進展則較慢,直到近期,美國才設定在2035年實現100%無碳污染電力的目標,並宣布到2030年將美國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一半並實現2050年零碳排放的目標。

四、碳權交易市場的最終應用產業分析
碳權交易市場的最終應用產業可分為六大領域:工業、公用事業、能源、石化、航空和其他,其他領域包含林業、農業和廢棄物。其中,工業領域是目前最大的市場(市佔率為40.2%),預計在2027年達到6630萬美元,2022年至2027年的CAGR為24.5%;而公用事業為第二大市場(市佔率為20.8%)、能源領域為第三大市場(市佔率為13.2%) 。

工業部門包括鋼鐵、水泥、金屬與礦業等重工業。每年的鋼鐵生產約釋放34億噸碳,相當於全球總排放的7%,是最難實現脫碳的行業之一,因此採礦公司必須減少運營排放,並投資於新的綠色鋼鐵技術,包括高品位礦山(high-grade mines)和DR級球型顆粒(DR-grade pellets);除了以碳捕獲、利用和儲存(Carbon Capture, Use, and Storage, CCUS)的技術來抑制排放外,這些行業仍有強大的碳權交易需求才足以應對氣候變化。

公用事業如電力與熱能的生產是目前碳權交易市場的第二大應用領域,也是成長最快速的領域,其2022年至2027年的CAGR為25.4%。公用事業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每年超過900 Mt,且隨著電力的需求不斷提升,排放量也不斷提升。根據統計,全球僅有20%的最終能源消耗是以電力形式存在,然而,電力的發電過程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卻超過全球總量的40%以上。由於電力產業迫切需要脫碳,進而促進對碳權的需求。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其他產業中的農、林業。在這產業中,若是以效率低下且不顧後果的方式經營,將會持續堆高世界的碳負債,但若是妥善運用,將會對減少溫室氣體有顯著的貢獻。例如在印度,農業排放佔該國溫室氣體排放的18%,草率的農業實踐導致土壤的營養、生物活性和天然碳含量極低。然而,若是能利用技術融入農業生態系統的各個價值點,將能同時實現氣候、生物多樣性和農業盈利等益處,而來自自願性碳市場的碳權需求可以作為額外的經濟獎勵,因此未來農林業相關碳權交易將有巨大的潛力。


葉采青
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