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議題

首頁> 科技議題 - 政策動向> 韓國第六期科學技術前瞻(2021-2045)
韓國第六期科學技術前瞻(2021-2045) The 6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esight (2021-2045)
2022/09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ICT, Korea; Korea Institute of S&T Evaluation and Planning (KISTEP)
https://www.kistep.re.kr/board.es?mid=a20401000000&bid=0046&act=view&list_no=42923
一、 前言
為了預測由全球化及資訊化在未來所帶來的不確定性,科學技術政策建立及實施的重要性日益增加。韓國第六期科學技術前瞻報告即是在COVID-19流行病、數位轉型帶來的極大不確定性,以及多樣化改變的時空背景下產生的報告。在有限的資源下,為了達成科學技術的發展,對於有策略性的科學技術計畫的需求逐漸增加;為了分析未來改變的需求以建立策略性的科學技術計畫,並且制定研究發展方向,全世界的主要國家都在進行科學技術的預測。

韓國從1994年開始,以五年為一期進行科學技術前瞻計畫,並於2017年出版第五期科學技術前瞻的調查結果報告,該報告亦成為制定第四期科學技術基礎計畫(Basic Pla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及其他政策的參考資料。科學技術前瞻報告中有意義的部分是報告中分析了近期環境的改變,並從中延伸出韓國社會未來改變的中長期展望及需求,同時亦藉由介紹新的預測方法引領韓國科學與技術領域的預測內容。韓國科學技術前瞻報告是依據韓國科學技術基本法(Framework Act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的第13條,以及科學技術基本法實施令(Enforcement Decree of the Framework Act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的第22條進行。

二、 科學技術前瞻報告目標
韓國第六期科學技術前瞻報告的目標主要有三個,第一個是考慮內部及外部環境變化後預測未來社會狀況,並且預測及分析預期會出現在科學與技術通用領域的技術,而在該報告中預測的未來技術是將會在2045年之前出現的技術。第二個目標是藉由反映未來社會的社會經濟需求以增強未來因應能力的科學技術計畫及政策發展做出貢獻,且該報告使用德菲(Delphi)法調查提供政策制定的基本數據,例如科技實現的時機、重要性以及未來技術實現的方式等,同時也提供制定第五期科學技術基礎計畫(2023-2027年)所需的未來技術的相關資訊。第三個目標是按照社會擴散預測技術引爆點(Tipping Point of Technology),聚焦在未來與人類現實生活相關的創新技術。該報告預測在社會中快速傳播的技術的預期面向、預期的時機,再加上技術融合的實現等內容以為未來做好準備。

韓國第六期科學技術前瞻報告透過與不同範圍領域包含R&D管理機構、政府資助機構、產業界及學術界的專家合作找出未來技術,並且加強與政府相關政策如科學技術未來策略2045(Science and Technology Future Strategies 2045)之間的連結。除此之外,該報告也辨識出並預期這些創新技術將快速與社會融合,對未來社會產生深遠影響,同時該報告也對未來社會的樣貌做深入分析。

三、 科學技術前瞻報告調查程序
韓國第六期科學技術前瞻報告由四個委員會進行,包含未來前瞻執行委員會(Future Forecast Executive Committee)及未來前瞻小組委員會(Future Forecast Sub-Committee),由科學與技術、社會科學的專家組成,負責檢視及協調整個科學技術前瞻調查的主要議題、為技術引爆點分析選擇目標、審視未來技術結果清單等。另外兩個委員會是未來技術執行委員會(Future Technology Executive Committee)及未來技術執行小組委員會(Future Technology Sub-Committee),主要負責未來技術選擇準則。其中,未來技術執行委員會是由數位世界小組、社會結構改變小組、全球環境改變及資源開發小組、全球秩序改變小組及程序化風險小組等五個小組部門組成,每個部門由15位或更多位人員組成,大部分是科學與技術及社會科學領域專家。該委員會的主要任務是掌握未來社會議題及需求,並由該委員會審視趨勢分析結果、根據趨勢確認關鍵議題、審視關鍵議題後再了解社會經濟的需求。而未來技術執行小組委員會則是由六個部門組成,包含數位轉型技術、生產與材料技術、人力與生活科學技術、都市區域及災難技術、安全與探勘技術及能源與環境技術部門,負責確認關鍵議題及需求,根據科學技術發展選擇未來技術候選名單,並且決定未來技術。

四、 趨勢與未來技術預測
韓國第六期科學技術前瞻報告預測未來社會會有五項大趨勢(Megatrend)及12項趨勢(Trend),同時預測241項未來技術,再加上15項預期會在2045年出現在所有科學技術領域的未來創新技術。該報告為了分析未來趨勢及大趨勢,首先透過社會到2045年前中長期應該關注的面向以分析未來社會地改變趨勢;接著藉由分析趨勢之間的連結找出大趨勢。該報告分析的資料是從2017年第五期前瞻報告之後產生的國內外資源、趨勢分析及網站內容,並且利用社會、技術、環境、經濟及政治分析(STEEP),針對每個種類進行環境掃描(Environmental Scanning),衍生出趨勢之間分群樣態,最後辨識出五項大趨勢、12項趨勢及62個主要議題,相關內容簡述如下。
(一) 數位世界(Digital World):含括數位經濟趨勢的線上經濟主流化、流行平台資本化、數位商品市場成長、無現金社會來臨、數位社會的職場轉換、數位製造技術融合等議題;非接觸式社會趨勢的連結式社會來臨、個人化學習、實際與虛擬空間的整合、資訊價值的改變、社會溝通方法的改變、廣泛的客製化服務等議題。
(二) 社會結構改變(Change of Social Structure):包括多元價值觀的社會趨勢的價值觀多元化、價值衝突的出現、公共價值的強調等議題;人口組成改變趨勢的人口老年化、低生育率、單身人口增加、多元文化社會的進步、生物技術創新成果為生活帶來改變等議題;城市改變趨勢的加速建立高度連結的智慧城市、巨型城市與地區、省地區的中小型城市減少等議題。
(三) 全球環境改變及資源開發(Global Environment Change and Resource Exploitation):涵括環境及資源改變趨勢的嚴重全球暖化導致異常氣候事件、細粉塵等空氣汙染、增加日常生活暴露於化學物質下的機會、加速能源轉型至碳中和、去碳化社會的未來能源、水資源安全及供應危機、資源的良性循環、微塑料的威脅等議題;探索未知的領域趨勢的發展極地資源及路徑、挖掘深海資源、太空生活時代、挖掘月球、火星及小行星資源等議題。
(四) 世界秩序的改變(Change of World Order):含有全球地區化時代趨勢的全球價值鏈及商業體的改變、民族主義增強、國家之間非關稅壁壘增強及國家產業結構重整等議題;東北亞情況的改變趨勢的中國崛起與中美關係、韓國-日本關係、韓國人之間的關係等議題;國家角色的改變趨勢的加強政府的角色、對民主的看法改變、對政府的觀念改變等議題。
(五) 常規化風險(Routinized Risk):涵有新興安全性問題趨勢的國防技術展現、網路安全性、AI系統的威脅、數據安全性、經濟安全性、健康安全性、社會與人類安全性、因為環境問題產生的國家衝突等議題;極端衝擊趨勢的瀕臨絕種的蜜蜂、瀕臨絕種的家禽、超級颱風帶來的土石流、直接發生在大城市的地震、針對非特定大眾的恐怖攻擊、磁風暴的發生、鄰近國家的核意外、東北國家情況的快速變化、韓國版的Nokia衝擊等議題。

未來技術是一種可能在2045年之前實現的特定技術,包括完成的產品、材料、來源技術、服務等,而且會對韓國科學技術、社會及經濟有很大的影響力,同時未來技術也是來回應未來社會處理關鍵議題的需求,並展示科學技術進展的結果。在第六期科學技術前瞻報告中將未來技術劃分為六大技術群,而其中的未來技術清單是由執行委員會審視及定案,總計有241項技術,內容如下。
(一) 數位轉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技術群:含括41項技術,例如以AI為基礎的高端個人化虛擬教育環境系統。
(二) 製造業及材料(Manufacturing and Materials)技術群:包括34項技術,例如以3D/4D列印為基礎的人類器官製造且對個人身體資訊加密的技術。
(三) 人類與生活(Human and Life)技術群:涵括47項技術,例如客製化基因治療技術以有效率治療基因疾病。
(四) 城市區域及災難(Urban Area and Disaster)技術群:含有38項技術,例如預先偵查犯罪的自主無人巡邏機器人。
(五) 安全性及探勘(Security and Exploitation)技術群:涵有37項技術,例如在月球及火星環境可以大量生產的農業技術。
(六) 能源及環境(Energy and Environment)技術群:共有44項技術,例如沒有溫室氣體、環境友善的氫煉鋼技術。

五、 未來創新技術的定義及技術引爆點
另外,就政策利用面,第六期科學技術前瞻報告中以未來技術預測的實現時機分析了未來創新技術的引爆點。而所謂的未來創新技術是與每日生活相關的融合技術(Convergence Technologies),預期會對未來社會產生重要的漣漪影響。技術引爆點的分析首先是由未來技術委員會依據案例分析韓國內外具有發展潛力的技術後選出候選技術,再由該委員會選出了15項主要未來創新技術。接著將對這15項主要技術進行引爆點分析,進行額外的研究檢視這些技術將在什麼時間點擴散普及。除此之外,亦分析重要程度、政府的優先行動、未來社會改變的型態、風險、社會衝突等,總共進行兩輪的Delphi法調查,15項創新技術的引爆點時程如下。
(一) 完全無人化的航空載具:預期在海外(美國)及韓國的引爆點時間分別為2031年及2036年。
(二) 完全無人化的交通載具:預期在海外(美國)及韓國的引爆點時間分別為2030年及2033年。
(三) 個人化疫苗:預期在海外(美國)及韓國的引爆點時間分別為2025年及2029年。
(四) 氫氣能源:預期在海外(美國)及韓國的引爆點時間分別為2030年及2032年。
(五) 高度個人化的AI利用:預期在海外(美國)及韓國的引爆點時間分別為2029年及2031年。
(六) 生物晶片:預期在海外(美國)及韓國的引爆點時間分別為2030年及2033年。
(七) 複合式災難的因應系統:預期在海外(美國)及韓國的引爆點時間分別為2029年及2032年。
(八) 量子密碼學溝通技術:預期在海外(美國)及韓國的引爆點時間分別為2030年及2034年。
(九) AI半導體晶片:預期在海外(美國)及韓國的引爆點時間分別為2028年及2030年。
(十) 自主工作機器人:預期在海外(美國)及韓國的引爆點時間分別為2028年及2030年。
(十一) 小型核能電池:預期在海外(美國)及韓國的引爆點時間分別為2030年及2035年。
(十二) 災難偵測:預期在海外(美國)及韓國的引爆點時間分別為2029年及2033年。
(十三) 碳中和能源:預期在海外(美國)及韓國的引爆點時間分別為2030年及2034年。
(十四) 碳循環觀察技術:預期在海外(美國)及韓國的引爆點時間分別為2029年及2033年。
(十五) 細胞重編程技術預期在海外(美國)及韓國的引爆點時間分別為2030年及2034年。

六、 小結
韓國第六期科學技術前瞻報告與前幾期的前瞻報告不同之處有三點。首先第六期前瞻報告提出的未來技術是與R&D管理機構、政府資助機構、產業及學術界等專家共同合作的成果,目標是預測社會的中長期未來以及根據未來趨勢可能出現的關鍵議題;第二點是該報告提出的未來技術涵蓋多元領域,並且加強技術命名及呈現的方式,使其可以被更廣泛的應用;第三點是該報告中的未來技術,是根據量化分析找出有展望的研究領域,再加上依據社會需求詮釋相關研究論文後衍生提出的。新技術的創造建立是為了符合因為未來不確定性增加,以及更加多元化的改變而快速變化的社會需求,在該報告中提出的未來技術預測及實現時程可能會因為不確定性而變得不合時宜。然而,該報告的研究結果將協助研究者辨識新的研究想法、政策制定者可以做出系統化的計畫以為未來做準備。
李家緯
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