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議題

首頁> 科技議題 - 政策動向> RTOs對社會經濟復甦、韌性及轉型的貢獻
RTOs對社會經濟復甦、韌性及轉型的貢獻 The Contribution of RTOs to Socio-economic Recovery, Resilience and Transitions
Philippe Larrue; Orestas Strauka
2022/05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
https://www.oecd-ilibrary.org/docserver/ae93dc1d-en.pdf?expires=1653267449&id=id&accname=guest&checksum=17E4363E3A0E0D5D2C82D21F9559AEA1
一、前言
歐洲研究及科技組織(European Association of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Organisations, EARTO)將研究及科技組織(Research and Technology Organisations, RTOs)定義為非營利組織,其任務為透過科學與技術提供創新服務、提高生活品質與經濟競爭力。該報告研究分析過去十年間,RTOs的資金、管理及政策背景的演變,並探討RTOs對解決社會挑戰與支持永續轉型(Sustainable Transitions)的貢獻,進而提出可採取的政策。

二、研究方法
該研究採用下列三種研究方法。
(一) 量化資料蒐集:包含RTOs歷年的資金、人力資源、專利等;
(二) 線上調查:透過問卷調查RTOs的融資模式與服務模式的變化與影響;
(三) 深度訪談:與特定的RTOs決策者進行訪談,深入了解RTOs面對的挑戰與未來發展趨勢。

三、主要內容
(一) RTOs的類型與特色
依據學者及協會對RTOs的分類描述,該研究將RTOs定義為非營利組織,其核心任務為生產、組合和連結各種類型的知識、技能與基礎設施,並與各種規模的公共及產業夥伴合作研究和開發活動,透過技術與社會創新及系統性解決方案,促進並相互加強其經濟、社會和政策影響。依據功能、規模與特色區分成合作網絡形式的RTOs、專注於應用服務的RTOs、以技術為中心的RTOs及中大型規模的RTOs等四種類型。

(二) RTOs的任務
RTOs的三項主要目標任務依重要性優先順序分為經濟影響、社會影響及政策影響,其中對社會影響的關注近十年不斷提高。大多數RTOs的任務宗旨維持不變,除非政府政策或自身結構、管理階層產生重大變化,但在執行任務目標和活動方面,隨著服務對象(如企業或政府)的需求和社會環境的變遷而變化。近年由於全球暖化、永續發展以及COVID-19等社會議題,RTOs趨向為解決這些社會挑戰做出貢獻,使RTOs的角色由提供研究技術服務,演變為更廣泛、更具系統性的提供創新政策。

RTOs在持續性轉型方面的優勢包括具備不同學科領域和部門,可針對特定社會問題提供貢獻;擁有分析當前及預測未來的系統性策略能力;可以影響政策,提出運作的環境與條件。然而面對不確定的社會挑戰變化,需要高度的靈活性和敏捷性,RTOs透過新興技術研發提升創新能力,招聘具有社會科學領域背景的人員,增強在公共政策制定的經驗,並與多方利益相關團隊合作大型計畫等。

(三) RTOs的活動和產出
將RTOs的活動分成短期、中期和長期,短期為向產業和政府單位提供諮詢與技術服務,中期建立完善的知識庫並在合作計畫中使用,長期則是進行探索性的研究開發。十年前主要以短期活動為主,近年則轉變成三種類型的活動越來越重要。在產出部分,知識交流、智慧財產權、出版物與檢測屬於較為重要的,而衍生產品則是最不重要的,且近年對於認證與策略研究的相關產出更加重視。

隨著環境變化,RTOs的活動內容與產出也變得廣泛多樣化,例如為滿足特定企業需求而產生的知識與網絡,促使RTOs能擴展到企業與價值鏈上游或下游的活動;以開發特定應用研究或技術領域為基礎,擴大應用範圍,以維持其競爭力與優勢;依據政策發展重點而開發的大型基礎設施,其維護與管理影響並提高其永續金融的壓力;原本專注於上游的研究活動,為提供具影響力的結果及確保公共資金與外部收入,使其轉移至下游並加強對產業的服務;資金充足的大型RTOs與新創公司合作開發新興技術及市場,從事更具探索性的研發創新活動。面對社會挑戰及創新服務的擴展,RTOs的管理策略更加重視不同活動與產出的平衡,也依賴資金結構的演變,尤其是對長期發展與短期需求的人力及資源流動。

(四) RTOs內部組織與外部合作
RTOs享有高度的營運和策略自主權,對於內部能力及各研究團隊與單位間的內部合作相當重視,而過去十年間RTOs增加與各類外部組織的合作,主要合作對象以中小企業和大公司為主,近年也與大學和公共政府部門保持密切合作。面對複雜且充滿不確定性的社會變遷挑戰,RTOs保持策略一致性,並加強組織橫向性,促進內部與外部的跨領域和跨部門合作。在組織結構上,有些通過部門整合以擴增、加深涵蓋範圍與規模,有些則衍生建立「虛擬組織」,即以任務為導向組成的團隊,依據特定需求或計畫運用不同部門的人員與設備,待完成後解散。在制度上,對於依任務組成的「虛擬組織」分配專門的資金,而為了促進內部合作,也嘗試在評估標準中加入跨部門合作的表現。

(五) RTOs的資金結構與模式
在RTOs的資金結構中,具競爭性研究計畫的資金被視為最重要的部分,指定用於特定任務的基本資金則占比最少,資金模式的改變受到政策影響,在過去十年間,以任務為導向的政策重要性提升,影響較大的包含政策、產業生態系統、負責任的研發與創新、利益相關者的參與與跨領域研究,影響較小的則是產出的收入、智慧財產權及開放科學等。RTOs的資金模式具有多樣性,取決於各國政府提供的基本資金、RTOs技術成熟度(Technology Readiness Level, TRL)及發展重點領域和產出等,分成基本、競爭和委託三種類型,各種資金近年的趨勢變化:
1. 基本資金:以達成關鍵績效指標(KPI)為條件,運用範圍廣泛,但少部分會用於配合特定政策,而多年期的資金可提前規劃或投資創新研究的開發。
2. 競爭性資金:以更多的任務和更大的計畫為導向,包含與其他國家合作(如參與歐盟計畫的間接成本),或解決社會環境相關議題的額外行政負擔。
3. 委託型資金:來自政府部門與社會挑戰相關的策略研究委託,也包括與新創中小企業的創新技術合作,而近期政府推動的開放創新趨勢不利於保護企業的競爭資產。對於2008年的金融危機與近年COVID-19的影響,RTOs的資金來源產生變化,經濟問題使企業間的合作減少,但促使其積極創新研發,RTOs重新分配資金和運用基礎設備,也迅速為COVID-19相關問題提出解決方案。

四、結語
該研究提出七項RTOs對加強經濟競爭力和解決社會挑戰,施行持續轉型政策的影響:
(一) 目前國際上對RTOs的定義仍未一致,且無系統性的分類標準,因此較難比較各國或各類型的RTOs實際貢獻,可運用先導研究(Pilot Study)探索RTO對社會和經濟的貢獻。
(二) 面對社會挑戰,RTOs對基本資金的分配比例尤為重要,與國家政策相關,需長期投資,評估優先事項的預期貢獻。
(三) 加強RTOs內部與外部跨部門和跨領域的合作,以解決複雜的社會挑戰問題,發展創新技術的解決方案。
(四) 檢視國家和國際組織對RTOs的框架條件,使RTOs能獲得公平的競爭與資金來源,降低其執行任務的障礙。
(五) RTOs為解決社會挑戰而建立的技術基礎設施,從開發、測試到維護營運需要長期投入,公共政府部門應確保能支持相關資金支出。
(六) 促使RTOs加強跨國專業領域的合作,在關鍵技術領域(如半導體或奈米技術等)擁有獨特的專業知識和基礎設施,增強相關產業技術的能力。
(七) 為避免RTOs與大學在創新研究的角色重疊,應制定公平競爭的獎勵政策,並促使雙方共同合作。
呂昱慧
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