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議題

首頁> 科技議題 - 智慧科技> 2021 年政府人工智慧準備度指數
2021 年政府人工智慧準備度指數 Government AI Readiness Index 2021
2022/01
Oxford Insights
https://static1.squarespace.com/static/58b2e92c1e5b6c828058484e/t/61ead0752e7529590e98d35f/1642778757117/Government_AI_Readiness_21.pdf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在過去10年呈現爆炸性成長,2021年AI已廣泛應用於全球企業。相較於2017年政府人工智慧準備度指數首度發布時的情況,各國政府對AI的應用已擴及改善公民對公共服務的體驗、政府決策與增進公民的民主參與等面向中。這份報告中,Oxford Insights彙整了2021年政府對人工智慧準備程度的調查結果,以政府評估各項條件並協助政府進一步應用AI於公共服務中。

一、評比指數架構與整體發現
政府人工智慧準備度指標已發表了第四版。2021年指數與前幾年的命題相同,即「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務時,關於AI的準備情況如何?」該報告使用了10個面向的42個指標進行評估,指標數比去年增加了9個。指標的增加可以讓指數對政府AI的準備工作有更全面的評估,但卻使得今年的指數與往年比較變的困難。該報告建議今年指數應以應用於全球各國或地區AI準備度的比較為主。
與去年的指數報告相同,該報告將全球劃分為9個區域。每個地區都綜合了當地專家的訪談意見、指標分數以及相關文獻資料進行分析,並為每個地區增加了重點國家或地區的分析。此外,2020年版本還增設第一個責任AI子指數(Responsible AI sub-index),今年則改為獨立發布。2021年整體指標架構與本次評比發現如下:
1. 政府支柱:政府應有AI開發與管理戰略規劃,並輔以適當的管理與道德問題規範。此外,政府也必須擁有龐大的內部數位量能,包括面對新技術的技術及實踐能力。
2021年發現,在列入評比的國家中,有30%國家擁有國家AI戰略,另有9%國家則正擬定草案,不過這些國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顯示有區域上的落差。美國科技政策辦公室宣布開始制定AI權利法案以規範AI技術必須保護的權利與自由。此外,歐盟於2021年4月提出的AI法案(Laying Down Harmonised Rules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ct) and Amending Certain Union Legislative Acts)將建立一個統一的橫向管理架構,定義如何在該地區開發和部署AI,雖然此類規範不會影響各國的評分,不過許多西歐國家亦在這項架構下,擬定國家戰略方針。
在今年的指數中,各國政府在網路安全方面的進步,除了各國平均得分較2018年提高了10分,亦有72.5%的國家制定了資料保護法。隨著越來越多政府將AI技術應用於公共服務,民眾更加重視政府是否具備相應的基礎設施與管理架構。
2. 技術支柱:政府對於來自國內的技術部門所提供具有競爭力及規模化AI工具之依賴程度,此支柱必須為了商業環境及技術發展,提供高度的創造力及充沛的人力資本。
本次評比中發現,大型科技公司的規模及民營技術獨角獸企業數量的快速增加,大型科技公司市值隨著COVID-19的流行而上升,其中前7大公司在2020年市值增加了3.4兆美元。同時,加拿大、以色列、新加坡的技術獨角獸企業也較2020年增加了一倍以上。本次的指數評估也將獨角獸企業的數量納入指標中,使得擁有4家AI領域獨角獸企業的以色列分數大幅躍升。政府可以透過採購、引入民間人才、建構專家平台等多種方式,與私部門共享技術成果。
3. 資料與基礎建設支柱:AI需要大量的高品質且具代表性的數據資料,也必須有足夠的基礎設施,提供公民應用這些數據資料的平台。
隨著全球網路發展,資料與基礎建設支柱創下全球總平均58.56的高分,且每個地區皆創新高,主因是網路及行動裝置使用的提高,使得資料的代表性與可用性提升。網路及行動裝置上網,提供了許多用戶資料,可應用於AI訓練建模;同時,這也顯示了人們有能力使用政府運用AI所提供的數位公共服務。
儘管全球網路用戶持續成長,但根據2021年聯合國的統計,全球仍有29億人沒有使用過網路,其中96%集中於開發中國家。指標中也進一步顯示網路的使用在性別與社經地位上存在差異。雖然指標並未將此問題納入評估中,但這些差異無疑將是人工智慧準備的障礙,值得政府在解讀指標及推動AI戰略時進一步反思。

二、全球評比結果
美國憑藉著在技術部門中,遠優於其他國家的規模與成熟度位居榜首
新加坡憑藉著政府的強力支持與數位能力,位居政府支柱之首、整體排名第二。
東亞國家憑藉著優質勞動力和基礎設施推動了該區域的競爭力與研究能力,並首次在前20名國家中佔據四分之一名額。
芬蘭有高效的政府與創新的商業環境,其表現優於其他相對較小的經濟體,這也意味著北歐國家在2021年的指數中再次名列前茅。
該指數同時也顯示了地區間顯著的不平等。排名最低的沙哈拉以南非洲及中亞和南亞的平均分數(36.27)只有北美和西歐這兩個前兩名地區(76.75)的一半。此外區域內也呈現很大的差異,例如位於東亞、中東和北非地區的各國分數差異很大。
隨著網路及行動裝置使用的成長,越來越多數據資料據有跨區域的特性。

全球主要區域指數評比結果如下:
1. 北美
美國是指數排名最高的國家,因此北美是2021年政府AI準備度指數中排名最高的地區(82.94分)。加拿大總體排名為第7,在政府支柱中排名第6。兩國都具備領先的創新生態系統,包含高技術水準的勞動力、良好的資料基礎設施,非常有利於AI發展。此外,AI也是兩國政府的優先施政事項,致力於提高資料的可用性,在未來數年中,可期待在此領域不斷創造高分。

2. 西歐
西歐國家對應用AI於公共服務有高度意願,同時擁抱數位商業模式,並擁有龐大的數位技術人口,使得西歐國家在本次排名中,佔據前20名的一半席次,同時有6個國家排名前10。英國是西歐分數最高的國家(81.25分),其次為芬蘭(79.23分);荷蘭、瑞典、德國、法國、丹麥、挪威緊接在後,分數都在76~79之間。西歐的人工智慧準備是採用跨國合作的方法,因此各國得分皆十分接近。

3.東歐
東歐的得分是高於全球平均的55.24分。前三名分別為愛沙尼亞、捷克、立陶宛。愛沙尼亞由於其長期投注心力於網路安全,使其成為全球排名第22。捷克的優勢則在技術部門支柱;立陶宛則同樣十分重視網路安全。

捷克
捷克排名27,其在各面向的排名十分平均。值得注意的是,捷克研發支出佔GDP的比例,排名全球前20。捷克政府今年實施的開放策略及教育計畫,也進一步有助於AI的實踐與產學合作。政府持續擴大數位服務的範圍,也進一步獲得更多的數據資料,改善AI準備度。2020年新的國家網路安全戰略開始建構新的網路安全服務,可期待這將使得未來捷克在網路安全指標獲得更高的評價。
捷克政府更投入了4.5億歐元,用於建立備份與備援機制,將建立強大的後端基礎設施,串連多個公共管理資訊系統,並設置專門機構,對公部門數位化提供指引。
根據數位經濟和社會指數,捷克企業使用AI的比例是歐盟各國中最高的。捷克同時是世界第15大工業機器人市場。
捷克在本次評比中,最值得改進的是數位量能。其主要因為民眾在數位通訊技術的使用及政府效率的面向獲得分數較低。同時,捷克人民對於政府網站的信任度明顯較低。

4.東亞
在今年的指數中,第一次進入前20的國家,有四分之一來自東亞,分別是新加坡(第2)、韓國(第10)、日本(第12)、中國(第15)及台灣(第18)。除台灣以外,其他國家在人力資本與基礎設施方面的得分均顯著高於全球平均,顯示該地區在AI研究及先進計算能力的發展上十分成功。新加坡在整體指數中排名第二,並且是全球政府支柱中,得分最高的國家。該國的國家AI戰略致力於解決AI中的道德問題;同時,政府在數位能力上獲得極高的評價,顯示新加坡在致力於建設高品質數位服務及政府對新技術支持上的努力。新加坡強大的5G基礎建設及該國社會對於行動技術的高度使用,使新加坡在資料和基礎設施支柱也獲得很高的分數。

5.太平洋地區
包括澳洲(第14)、紐西蘭(第23)、斐濟(第69)在內的太平洋地區,今年以63.89分在區域排名中名列第二。
澳洲在政府支柱方面獲得83.79的高分,顯示其致力成為全球AI領域的領導者。他們今年發布了包含AI行動計畫在內的多項AI報告和戰略。澳洲於2018年首次啟動了國家AI戰略,在4年內撥款2,990萬澳幣改善AI和機器學習技術。2021年AI計畫顯示澳洲政府對發展AI的承諾和投資持續,且日趨成熟。紐西蘭由於仍在制定國家AI戰略中,因此在國家支柱的得分較低。但澳洲和紐西蘭在資料和基礎設施支柱的得分都獲得85分以上的高分。技術支柱則是此區域較為薄弱的,儘管澳洲、紐西蘭都擁有雄厚的高等教育實力,但在學術成果轉化為公共服務及商業應用上面臨挑戰。

澳洲
2021年6月,澳洲啟動「AI行動計畫」。該計畫的思想目標如下:
在企業中開發並使用AI。
提高AI專業知識。
運用AI解決國家挑戰。
在兼顧道德與責任的前提下優先運用AI。
澳洲將發展成熟的AI勞動力做為優先事項。同時,政府也撥款支持企業與政府合作,運用AI解決國家挑戰。
黃奕嘉
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