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議題

首頁> 科技議題 - 智慧科技> 歐盟汽車產業未來
歐盟汽車產業未來 The Future of the EU Automotive Sector
David BROWN; Michael FLICKENSCHILD; Caio MAZZI et al.
2021/10
Policy Department for Economic, Scientific and Quality of Life Policies, EU
https://www.europarl.europa.eu/RegData/etudes/STUD/2021/695457/IPOL_STU(2021)695457_EN.pdf
本研究提供了對歐盟汽車工業格局的獨立概述。 該研究評估了當前重塑汽車行業的綠色和數位趨勢,並提供了考慮到歐盟當前和未來行動的充分性和一致性的建議。

汽車產業佔歐盟總就業人數的 6% 以上和GDP 的 7% 以上。在 COVID-19 疫情之前,趨勢已改變為從內燃機( ICE) 動力汽車轉向電動汽車,這對汽車全球價值鏈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同樣,連線性和自動駕駛等趨勢也在加速軟體的重要性,數據和電子產品的趨勢也將繼續推動汽車全球價值鏈的變革。
新的數位技術降低了進入市場的門檻也驅動新的商業模式,具體而言在以下領域:
 具有自我意識並為新商業模式(如共享汽車)提供平台連線,代工廠(OEM)開發新的業務領域。
 將新車銷售與新的訂閱式充電和共享服務組合在一起的能力。
 基於聯網汽車數據計算的保險。
 顧客忠誠度受品牌和便利性影響變小,而受相關移動選擇價值影響較大。
 整個供應鏈加速數位化。
 人才與其他先進技術產業正面交鋒。人工智慧(AI)成為要角。

勤業眾信於2017年指出未來影響汽車主題還有:連線能力、創新、輕量化技術、自動駕駛、電動車商業模式、人才競爭、OEM廠信任度、供應商角色及環境法規。
很明顯,向前發展、更環保的消費者偏好和新的數位技術正在推動整個汽車全球價值鏈的顛覆性變化。

在本世紀的第一個十年,汽車全球價值鏈 (GVC) 組織出現了三個重要特徵,即:
● 整車出口到大型成熟市場受到政治考慮的限制,其中包括OEM本地生產的壓力、吸引外國直接投資的壓力以及進口汽車市占率過大的反彈風險。
● 產品架構的整體性質導致代工廠和一級供應商之間有相當穩固的連結性,這導致創建了與客戶長期合作並共享產品開發的 0.5 級供應商。
● 基於上述兩點,生產架構仍是區域性非全球性。
未來十年,區域面向將繼續影響汽車行業和供應鏈。預期對新技術和移動模式的適應也是如此。

COVID-19 疫情提供了壓力測試,加速電動車的發展。內燃機(ICE)動力汽車的銷量銳減,2020年插電式油電混合車(PHEV)及輕型商用車銷量創紀錄達230萬輛,所有類型的電動汽車佔歐洲道路上汽車的 6%。對電動車的需求增長也增加了對電動車電池生產的投資。疫情也凸顯了數位管道的重要性,例如線上銷售及非接觸試駕等。疫情也凸顯了供應鏈的脆弱,十三或十四年後,考慮到消費者行為的根本變化與前所未有的可用性相吻合,變革驅動因素變得不同且更加複雜和採用先進技術。 一方面,這些技術可以提高競爭力。 另一方面,提供新進者機會,尤其是在電子公司向汽車行業轉型方面。

汽車行業是歐洲一個緊密的區域一體化行業,集結專業中小企業。但歐洲法規架構導致 PHEV 在歐洲的市場份額相對較大。在純電動車領域,歐洲整車廠的創新和生產性能與許多國際競爭對手相比仍然較弱。儘管在傳統汽車中佔有一席之地,歐洲汽車製造商仍然難以進入全球最大的中國純電動車市場。在機會方面,歐洲汽車製造商和供應商在國際市場(包括高速增長的中國市場)的存在提供了許多競爭對手無法獲得的重要增長平台。歐洲電動汽車發展的主要威脅仍然是薄弱的電池供應基礎,其中亞洲生產商有明顯的先機,並且已經在歐洲建立了存在。

歐盟汽車產業數位化
塑造歐洲的數位未來已被確定為歐盟的關鍵優先事項。對於汽車行業,從以硬體為導向的行業轉變的越來越受軟體和(數位)服務驅動。具體而言,連通性被視為其他服務和技術的推動因素,這將推動該行業的創新。數位和資訊通訊技術 (ICT) 技術領域的創新力度加大。
汽車軟體技術主要有四大趨勢-電子架構集中化、車內通訊的標準化、允許車輛間與基礎設施的連線及合作、自駕汽車自主功能創建。這些趨勢可能會趨向聯網部署和自動駕駛汽車 (CAV)。預計 CAV 將不僅是一個高端細分市場,而且是一個大批量細分市場。考慮到目前的障礙(技術、法律、公眾接受度),預計在 2035 年之前不會廣泛部署 CAV,在 2040 年代至 2060 年代,當 CAV 對低收入人群也變得足夠負擔時才能看到。因此,有一個持續的過程將行業從具有駕駛員支持功能的車輛中剝離出來(SAE 2 級)到完全互聯的自動駕駛汽車(SAE 5)。這一過程已經對行業產生了影響,並影響了傳統的製造商和供應商。

一個重要的影響是競爭動態的變化,新技術使汽車行業的新進入者成為可能。對於 CAV 的發展,我們特別關注軟體架構的策略能力、連線性和自動駕駛。特別是,為了管理新的連線性和自主功能的集成所帶來的日益增加的複雜性,最重要的是必不可少的。然而,使用來自 CAM 的數據,在所有三個領域中,沒有歐洲 OEM 商可以被視為頂尖創新者。歐盟汽車行業在這些領域落後。受訪者特別提到了對第三方軟體和數據的依賴以及大型數位公司的市場影響力。然而,所有人也都對歐盟部門可以利用其在車輛工程方面的專業知識和資源來趕上並提高其在新技術領域的地位感到樂觀。

縱觀當前的創新形式,這些領域的創新由少數歐洲和亞洲代工廠領導,即VW集團、Daimier、BMW、長城和現代。歐洲代工廠目前在創新方面處於領先地位。 然而,越來越多的 CAV 創新源自第三國,特別是中國和美國,其ICT 公司的實力可能有助於該領域的創新。從專利數據中可以看出 ICT 在推動創新方面日益重要的作用。
為了提高創新的能力,需要進行投資。歐洲汽車 OEM 越來越多地投資於他們自己的軟體解決方案。例如,VW集團計劃投資 70 億歐元來開發一個專門的軟體團隊,以推動其操作系統的持續開發。這對於歐盟汽車行業的競爭地位至關重要。目前尚不清楚這些投資是否足夠,歐洲互聯和自動駕駛夥伴關係 (CCAM) 也將創新投資水平不足列為一項挑戰。此外,並非所有代工廠都擁有進行所需投資的財務資源。因此,歐盟汽車行業需要代工廠和數位公司之間的合作和合資,以確保進行足夠的投資。除了來自該行業本身的投資,金融公司和投資者也發揮著重要作用。

除了投資,該行業的數位化轉型還需要熟練的勞動力。據估計,汽車軟體市場預計每年增長 13%,而對軟體工程師的需求每年增長 6%。Cedefop 的數據突顯了汽車行業中高技術工作(研究人員、工程師、ICT 專業人員)的重要性日益增加,而對金屬和機械工人的需求下降。對該行業技能需求的調查確定了大數據/數據分析,軟體開發和技術知識為前三項技能。提供足夠的熟練勞動力來滿足歐洲汽車行業的需求將至關重要。國際數位經濟與社會指數 (I-DESI) 強調,表現最好的歐盟國家在數位技能方面的表現優於大多數第三國(美國除外),歐盟在其大量 ICT 畢業生方面表現尤其出色。然而,平均而言,歐盟在基本軟體編碼技能等領域落後於第三國。

2030 年數位指南指出,預計需求增長快於供應,超過 70% 的企業報告稱缺乏具備足夠數位技能的員工。有鑑於此,歐盟面臨的一個關鍵挑戰是在這些新技術領域提供和吸引足夠的人才。潛在的解決方案包括使該行業對年輕人尤其是女性更具吸引力,並利用中歐和東歐的潛在勞動力。也有可能重新培訓因向電動汽車轉型而職位受到威脅的工人。


需求的數量和類型都是影響行業創新和提高競爭力的意願和能力的重要因素。對車輛軟體和 CAV 的需求被認為是由以下因素驅動的:替換現有設備提高能源和成本效率、透過主動安全實現零事故、車輛無縫連線、車輛功能個性化將車輛訊息與用戶個人設備連接。
自動駕駛汽車 (AV) 的採用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最終用戶的接受程度。研究已經確定了五個主要因素:信任、價格、支付意願、駕駛樂趣和安全。總體而言,研究表明使用自動駕駛汽車的意願越來越高,男性、年輕人和城市地區的接受度更高。事故會削弱接受度,可能會對未來的需求構成風險。

已經確定了歐洲立法環境中的兩個突出問題:
● 知識差距:自動駕駛技術發展迅速,法律法規很難始終反映最新的發展。
● 缺乏大規模測試:與美國相反,歐洲缺少支持大規模公共測試的監管環境,導致測試和推出自動駕駛汽車的延誤。

測試實行或測試監管框架在全球不一致,如試駕時的安全規定因國家而異。截至 2019 年,公共道路上的自動駕駛測試已在法國、德國、荷蘭、挪威、瑞典和英國合法化。在美國、日本和中國也是合法的。
PWC預測,2022-2030 年間,歐洲自主共享概念的市場份額每年將增長 70% 以上,到 2030 年將占出行形式的 25% 以上。預計這種轉變也會減少私家車的銷量。然而,共享汽車的銷量可能會部分抵消銷量的下降,因為這些車輛由於使用率較高而需要更頻繁地更換。

1998 年至 2015 年間,汽車電子產品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導致汽車半導體銷售額增長了三倍。預計到 2025 年,BEV 的比例將增加到 35%。預計到 2030 年,這一比例將進一步上升至 50%。電子產品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導致汽車價值鏈發生結構性變化。歐盟 2021 年策略前瞻報告也承認半導體是歐盟需要提高其開發和生產能力的領域。

物聯網世界下,車輛連線性和自動化將需要一個安全、安全可靠的基礎設施,能夠實現高速數據傳輸移動通訊標準。5G可以提供這樣的基礎設施。據歐盟 5G 觀察站稱,歐洲的 5G 部署進展順利,25 個歐盟成員國提供 5G 服務,並且已經建立了 12 個跨境 5G 廊道,以適應對 CAV 的 5G 測試。為了建立良好可靠的基礎設施,早在 2015 年,歐盟委員會就提出了五個關鍵績效指標 (KPI):可靠性和可用性、安全傳輸、延遲/等待時間、頻寬、網路拓樸(Topology)。顯示安全性指標為汽車行業面臨的主要挑戰(包含對中國5G技術供應商的依賴)。

歐洲的一個主要優勢是其完善的汽車行業。另一個優勢在於歐盟汽車行業現有的創新能力。大多數導致 CAV 的創新都來自歐洲製造商。此外,歐盟汽車行業非凡的高研發強度顯示了在全球創新競賽中保持領先地位的雄心。一個重要的優勢還在於歐盟和許多成員國監管機構在解決未來移動性問題時的遠見卓識,重點關注自動駕駛汽車的運行和測試等主題,責任問題、數據訪問、數據保護等。歐盟汽車行業在數位技術方面的主要弱點是缺乏強大的 ICT 行業來對其進行補充。第二個弱點是缺乏風險投資和用於擴大初創企業的資金。在機會方面,歐洲製造商在歐盟市場的主導地位和進入世界市場的機會,歐盟在復甦資金和歐盟研究願望中的雙重轉型中的政治野心使歐盟部門能夠獲得資金和政治支持,以引領數位化轉型。最主要威脅是市場新進入者的威脅和隨之而來的破壞。另一個威脅是對關鍵支持行業的普遍依賴,例如半導體減緩了新車的生產,以及對 5G 基礎設施的依賴以實現適當的連線。

歐盟的政策回應
歐盟2020年產業策略,旨在支持向綠色和數位經濟的雙重轉型,使歐盟產業在全球更具競爭力,並增強歐洲的策略自主權。汽車被置於這兩個轉變的核心,因為該行業同時關注替代燃料和智能互聯移動性。

歐洲綠色協議制定了到 2050 年使歐洲成為第一個氣候中和大陸的詳細願景。歐盟循環經濟行動計劃中電池和車輛是被選中的關鍵價值鏈之一。其優先事項,包括修訂有關報廢車輛的規則。目標是推廣更多循環商業模式,將設計與報廢問題連結起來。
為使歐盟產業在關鍵技術上處於領先地位,委員會在產業策略中將產業聯盟稱為發展歐盟領導力的成功策略。成功的產業聯盟的一個很好的例子是歐洲電池聯盟。2018年,歐委會還發布了電池策略行動計劃。該行動計劃有六個優先領域:確保獲得原材料、支持歐盟電池製造、加強 R&I 計劃,確保高技能勞動力,支持永續的歐盟電池製造,並確保與更廣泛的歐盟框架保持一致。在聯盟和歐盟的行動計劃之間,歐洲成功地成為電池技術的主要投資目的。2030年歐洲成立歐洲清潔氫聯盟,目標是2030年部署氫技術。促進和實施歐洲氫能源策略。
2020年歐盟提出永續和智能交通策略,該策略主要遵循:
透過低排放和零排放車輛取代現有車輛,減少對石化燃料的依賴,增加再生能源的使用、將75%公路運輸貨運轉移至鐵路及水路、將外部成本內部化。該策略目標是到2030年在歐洲擁有3000萬輛零排放汽車上路並大規模部署自動化。到 2050 年,歐盟委員會預計,在歐盟,幾乎所有的汽車、貨車、公共汽車和新卡車都將實現零排放。
在以"適應55"名義的提案中與汽車行業直接相關的有:嚴格化汽車和貨車的二氧化碳排放標準、修訂關於替代燃料基礎設施部署的指令。

產業策略清楚地認識到可擴展性是數位化經濟的關鍵。歐盟需要加快在人工智慧和數據分析等領域的研發投資和技術部署,這對於聯網和自動駕駛汽車等至關重要。例如:創建5G汽車聯盟。智能轉型的兩個關鍵領域——使互聯和自動化的多模式移動成為現實和創新。汽車行業的數位化轉型需要在數據可用性、訪問和交換方面做出進一步努力。為此,委員會將為建立歐洲通用移動數據空間鋪路。TN-ITS 和 DATEX II 項目致力於改善智能交通服務並為數據交換提供電子語言。在討論汽車領域的數據時,一個核心面向是車載數據存取,即使用汽車時生成的數據以及與使用相關的服務。傳統上不願分享收集到的數據的代工廠 ,最近與數據聚合商和數據市場簽署了協議,以提供這些數據。歐盟數位化轉型的另一個關鍵是為人工智慧技術的開發和部署創造一個連貫且值得信賴的環境。人工智慧法案提案為人工智慧應用規定了不同類別的風險。
鑑於半導體在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汽車的生產中越來越重要,促成歐洲處理器和半導體技術聯盟。該聯盟的總體目標是確定微晶片生產中的當前差距以及公司和組織保持競爭力所需的技術發展。旨在滿足對下一代安全、節能、強大的晶片和處理器。該聯盟將支持一系列行業和技術,尤其是汽車和人工智慧系統。它將透過加強歐盟電子設計生態系統和建立必要的製造能力來實現這一目標。

由於疫情,人們更廣泛地認識到分析和評估策略依賴關係的重要性,技術和工業。歐盟在一份單獨的文件中繪製了策略依賴關係,如原材料、電池和半導體。除了對歐洲價值鏈的依賴之外,還存在與缺乏熟練勞動力來推動雙重轉型相關的風險。
到 2050 年,原材料需求預計將翻倍,使多元化採購對於提高歐洲的供應安全至關重要。歐盟通過了關鍵原材料行動計劃,啟動歐洲原材料聯盟,使命是縮小現有供應鏈中的差距,確保獲得 CRM 和其他先進材料,並“打破”歐盟缺乏技術、能力和技能等缺陷,以解決汽車的策略依賴性。
隨著雙重轉型的速度加快,歐洲將需要確保教育和培訓跟上步伐。啟動了歐洲計劃議程,以實現永續競爭力、社會公平和恢復力。議程的主要內容之一是技能公約。每年提升 5% 的勞動力的雄心將促成整個生態系統中約 七十萬人的技能得到提升,以解決汽車領域技能短缺問題。
洪穎華
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