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議題

首頁> 科技議題 - 政策動向> APEC案例研究:數位時代智慧城市的最佳實踐
APEC案例研究:數位時代智慧城市的最佳實踐 APEC Case Study: Best Practices of Smart Cities in the Digital Age
2021/08
SOM Steering Committee on Economic and Technical Cooperation(SCE), APEC
https://www.apec.org/Publications/2021/08/Best-Practices-of-Smart-Cities-in-the-Digital-Age
一、前言
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D)積極呼籲會員國在運輸、基礎建設及能源等領域推動智慧城市,該研究主要在介紹 APEC 國家在相關領域的實踐的案例,目的在提供相關的經驗、知識或創新解決辦法等經驗提供各國參考。此外,報告亦詳述了有助於對抗當前 COVID-19 疫情的模範倡議,目的是分享最近實施的成功方法,這些方法可能對其他 APEC 和非 APEC 經濟體都具有相關性。以下謹就智慧城市倡議之運輸、基礎建設及能源相關領域各取中國濟南、日本加古川、越南、加拿大等國的案例經驗作為經驗的參考。

二、智慧城市主要案例研究
(一) 智慧城市倡議-運輸
交通是城市發展最大的挑戰之一,它對人類福祉和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環境以及經濟成長都有直接的影響,交通部門的智慧城市計畫有助於減少交通對氣候和環境的影響,透過擁堵管理改善公共和私人交通系統和其他交通方式的交通,研發新的運輸技術,透過物聯網/ICT 解決方案,提高所有道路使用者的互聯性,促進網路效率、安全和事故預防車輛控制系統等。
案例參考:
中國:濟南--構建交通管理智慧生態系統(濟南交通大腦)(Building an Intelligent Ecosystem for Its Traffic Management (Jinan Traffic Brain))
中國濟南市構建了「一雲四樞紐」(one cloud plus four hubs)的操作系統架構,是一個交通管理生態系統,具有交通標誌即時感知、交通突發事件動態分析、交通狀況科學評價、交通控制決策智慧化等特點。這些樞紐負責構建「實時感知-分析判斷-智能決策-發布評估」的循環控制模式,最終演化為具有自我進化和自我學習能力的真實交通大腦。濟南交通大腦透過使用AR全景和態勢監測、靜態和慢速交通感知等技術,構建全域、時間、維度的訊息感知觸角,打造全市實時態勢感知。自2018年上線以來,智慧交通系統已擴展至濟南整個核心城市。交通智能化轉型提高了經濟運行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促進了汽車、航運、冶金、物流、電子商務、旅遊、房地產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創造了多個新的就業機會,也由於路線優化減少了運輸時間,因此也進一步推動了城市節能減排和生態環境的保護。

(二) 智慧城市倡議-基礎設施
城市基礎設施管理的智能解決方案側重於城市的永續性、韌性和效率,內容可包括:廢棄物、水、空氣、安全、醫療保健和房屋以及教育管理等,例如:減少建築和拆除廢物對環境影響的措施、大樓自動化,能源與用水效率,安全和健康管理以及城市基礎設施管理等。以下就日本加古川市及馬來西亞布城湖的經驗作為觀察對象。
案例參考1:
日本:加古川智慧城市計畫(Kakogawa Smart City Project)
日本的城市面臨著老齡化社會、人口減少、城鄉經濟差距等各種問題,加古川市設定了成為「被有孩子的家庭所選擇的城鎮」(town selected by families with children)的目標。 因此,該市推動利用ICT平台的舉措,重點關注城市的安全和保障,以改善有孩子的家庭的生活環境並加強社區網絡。市政府舉行了 12 次「公開公民會議」,以在公民中建立對倡議和攝影機的了解。此外,藍牙低功耗(BLE)標籤探測器被納入城市的公共車輛、公共設施、郵政車輛等,並對私有財產的圖像進行適當的視頻遮蔽,以保護公民的肖像權和隱私權。此外,該倡議可能與健康預防和道路安全方面的兩項後續政策有關,包括:老齡化解決、路面管理。當該市啟動該計畫時,缺乏有關跟踪和記錄的規定是最大的問題之一,另一個挑戰是如何安裝和操作如此大量的監控攝影機。施行結果發現犯罪率大幅下降,人民對治安滿意度上升。為了實現「以市民為中心」的方式,該市注重與市民建立共識。保護個人形象和隱私權,特別是通過在視頻錄製中屏蔽個人形象,在獲得認可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因此,幾乎所有的市民都接受了在城市安裝大量的監控攝影機。

案例參考2:
泰國:孔敬智慧健康 (Khon Kaen Smart Health)
孔敬市(Khon Kaen)是國際、國內主要鐵路的交匯點,是東北經濟走廊經濟區的中心。該市選擇了三個發展重點:移動性、MICE14 和智能健康,作為該市發展的主要社會經濟驅動力。該市的問題在於老齡化人口的增加將很快超過經濟的公共衛生能力,政府花費了大量的醫療保健預算在老年人口的慢性病問題。
孔敬實施了一個名為「孔敬智慧健康」的集成智能醫療模式,它包含三個組成部分:(1)預防保健服務;(2) 智慧救護車/救護車運營中心和 (3)健康資訊交流。目的在實現健康觀念的轉變,從而為城市的醫療保健基礎設施提供良好的設計,其中包括從家庭到醫院的無縫健康連接。「孔敬智能健康」遵循泰國「Digital Economy Promotion Agency,DEPA)制定的「智慧生活」指南。自孔敬市成為泰國智慧城市推廣區之一以來,獲得了各種形式的支持。該倡議顯示醫療保健服務和個人健康監測中採用該技術以增強其市民的能力缺少必要的技能。為了在泰國實施互聯醫療,基於堅實的數位基礎設施和以人為本的方法,需要不斷的培訓使目標群體熟悉技術並了解其實用性。

(三) 智慧城市計畫-能源
全球不斷增長的能源需求與人口和消費習慣的爆炸式增長有關,這些消費習慣主要基於線性而非循環經濟系統,需要智慧解決方案和策略來減少消耗和提高能源效率。永續發展目標之一是確保所有人都能獲得負擔得起的、可靠的、永續的現代能源,這對大多數APEC經濟體以及世界其他地區仍然是一項重大挑戰,越南在智慧電網所提供的經驗是一個值得參考的案例。

案例參考:
越南:智慧電網發展(Smart Grid Development)
在過去十年中,越南的能源需求持續成長。2012年越南政府已經發布了關於越南智慧電網發展的智能電網路線圖。旨在發展具有高科技支持的智能電網,以提高越南電力供應的質量和可靠性;促進需求側管理,鼓勵節能措施和效率;為提高勞動生產率創造有利條件,減少對發電和電網的投資需求;加強能源資源的合理開發;確保越南的能源安全,並為環境保護和永續的社會經濟發展做出貢獻。在2022年後的第三個發展時期,將部署一些與智慧城市發展相關的智慧電網應用,包括投資為所有用電客戶建立完整的遙測系統,以及擴大安裝先進計量基礎設施(AMI) 為客戶打造智能家居和智慧城市試點。2012年11月越南總理批准越南「發展智慧電網計畫」,其目標是開發具有現代技術的智慧電網,以提高電能質量和供電可靠性。在行動計畫實施的隨後幾年中,法律框架透過以下新規定得到擴展,包括:無人值守變電站、發電廠和變電站的控制中心、可再生能源(風能、太陽能)的技術要求、國內需求側管理計畫和需求響應路線圖和實施計畫、新的風電上網電價、風電項目的標准購電協議、新的太陽能上網電價、太陽能項目的標準PPA、促進越南太陽能項目發展的機制、太陽能項目的標准購電協議。
自2018年底以來,越南99.7%的發電廠實現了遠程計量。在國內電力系統運行的110-220kV變電站總數中,自動化變電站的比例已達到77%。提高配電網自動化的技術、解決方案和設備也在逐步部署。遙測(Telemetry)有助於提高勞動生產率、電力索引和發票的透明度以及提高客戶服務質量。自動化變電站和配電網自動化方案的開發取得了許多積極成果,有助於提高電力系統運行效率,減少電力損耗,提高供電可靠性和勞動生產率。
(四) 智慧城市計畫-橫向研究(Cross Sectional)
APEC經濟體提供的一些智慧城市計畫不僅側重於一個部門,而且採用了相當跨領域的重點。加拿大正努力通過技術驅動的解決方案和數據來鼓勵採用智慧城市方法,以改善國民的生活。
案例參考1:
加拿大:智慧城市挑戰 (Smart Cities Challenge, SCC)
加拿大社區面臨多樣的挑戰,包括不斷變化的氣候、獲得高速可負擔的互聯網、貧困、無障礙性和流動性等。2017年加拿大政府宣布了一系列投資,包括「智慧城市挑戰」。SCC是一項耗資 3 億美元、為期 11 年的計畫,包括加拿大範圍內面向各種規模社區的智慧城市競賽。SCC旨在透過獎勵使用數據和互聯技術解決當地問題的社區來激勵加拿大社區的創新。挑戰旨在識別和調動各種機會來滿足社區需求,並將這些解決方案分享和轉讓給他人。該挑戰旨在優先考慮社區主導、居民驅動的創新,同時鼓勵申請人發展多利益相關方夥伴關係,夥伴關係和社區參與是用於評估申請的優劣標準之一。透過挑戰,社區本身的任務是讓居民以他們選擇的任何方式來確定他們最緊迫的當地問題。
SCC是加拿大政府影響加拿大倡議的指標性計畫。「Impact Canada」在聯邦政府中引入了一種新的任務和基於結果的方法,以幫助加快解決加拿大面臨的重大挑戰的努力。SCC沒有產生新的公共政策,然而新的政府政策促進了SCC的創建,例如影響加拿大倡議。SCC完全由加拿大政府透過投資加拿大計畫的三個流程提供資金—公共交通、綠色和社會。SCC 中遇到的一些挑戰包括數據和隱私方面的考慮、社區能力的不同。技術採購是社區面臨能力挑戰以及使用和調動數據的另一個領域。
智慧城市社區支持計畫提高了對將智慧城市方法應用於加拿大社區的好處的認識和理解。該計畫為加拿大的所有社區提供能力建設資源和諮詢服務,以確保智慧城市成熟連續體各個階段的社區可以從該計畫中受益。根據 SCC 的經驗,關鍵建議是將居民參與和隱私保護承諾納入計畫標準,將產生更好的解決方案,並增加社區對智慧城市項目的支持。

案例參考2:
中國:深圳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總體規畫(Overall Plan of New-Type Smart City Construction of Shenzhen Municipality)
深圳是中國發展最快的實驗城市,在短短40年內從一個漁村發展成為一個國際大都市,贏得了「中國矽谷」、「中國最智慧城市」的美譽。
深圳在城市發展中面臨著資源永續性、環境和社會治理、交通雍塞、社區管理和服務不足等普遍問題。2018年深圳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總體規劃旨在適應深圳作為現代創新大都市的形象,優先改善公共服務和城市管理能力。該市確立的六個目標是:(1)覆蓋整個城市的安全、交通、環境和網路空間的傳感器網路系統。(2)基於個人和企業身份的電子公共服務體系。(3)利用大數據、訊息共享和人工智慧的決策支援系統。(4)城市綜合經營管理體系。(5)創新創業平台。(6)城市居民綜合服務平台。
此外,該市還優先考慮了十個具體項目,包括:(1)高速寬頻網路。(2)綜合傳感器網路和物聯網(IoT)。(3)大數據的城市中心和雲服務的統一平台。(4)智慧運營管理,整合政務訊息來源。(5)發揮互聯網優勢,為市民和企業提供智慧服務。(6)智慧公共安全系統,全方位防控公共秩序,加強安全生產監控,建設智慧港口。(7)智慧城市維護優化,包括低碳交通系統、環境監測系統等。(8)智慧產業園。(9)網路安全支援。(10)標準化;透過引入有關數據的開放性、安全性、保護和正確使用的法律法規等。
「城市大數據中心」(The urban big data center)提供數據資源和數據共享相關的開放服務;「智慧城市運營中心」(smart city operation center, SCOC)負責經營與展示、跨域業務協調和決策支援服務等。這兩個中心被設計為城市的「大腦」。
深圳為中國第一個5G網路全覆蓋的城市。到2018年全域高速Wi-Fi網路覆蓋率達到95%。深圳市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大大提高,公共服務更加便利,公眾滿意度和城市交通管理效率顯著提高。政府效率、交通擁堵和社區安全都得到顯著改善,日常生活變得更加便利。

三、結論與建議
以下結論基於提供的智慧城市案例研究及其分析,以及智慧城市專家的次要訊息和引用,他們被要求在智慧城市解決方案的背景下分享他們的意見和經驗:
(一) 新技術的實施需要對所有受益者進行能力建設和培訓。
(二) 數位素養是成功應用新技術/現代技術的基本要求:只有目標群體知道如何使用它,基於技術的解決方案才能為公民帶來好處。
(三) 在新技術應用的開發和實施過程中,需要時刻考慮用戶的後備方案
(四) 智慧城市解決方案的設計應遵循共同創造的綜合方法,涉及所有相關利益相關者並考慮所有受影響部門的相互依存關係。
(五) 所有明智的決策都基於數據。 對此,既要保護個人權利,又要從收集到的數據中創造價值。
(六) 經驗分享有助於開發智慧城市解決方案。
(七) 數位時代的智慧城市需要一種專注於創新、整合、共創和永續性的文化,國內和地方政府機構以及企業都採用這種文化。
(八) 智慧城市轉型不僅為城市治理帶來更多便利,也帶動和推動交通、數位經濟等各類智慧產業發展,為城市轉型升級帶來巨大機遇。
(九) 城市的智慧轉型需要四個層次:技術基礎(數位經濟基礎設施)、透過使用技術建立實體和數位安全,包括高速網路和人工智能的進步、數位化進程中的公私合作、數位大腦智能管理。
(十) 城市發展方面,APEC 是一個非常有活力的地區,不同經濟體都開發了智慧城市解決方案,無論其可用預算或是否存在融資機會。
洪穎華
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