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議題

首頁> 科技議題 - 智慧科技> 2020年日本人工智慧
2020年日本人工智慧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Japan 2020
2020/11
Netherlands Enterprise Agency
https://www.rvo.nl/sites/default/files/2020/12/Artificial-Intelligence-in-Japan-final-IAN.pdf
一、前言
人工智慧對於將資訊社會轉變為未來社會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日本被稱為「Society 5.0」是以人為中心的新經濟社會,透過網絡空間與實體空間的融合來解決經濟和社會問題,共享給人們帶來愉悅生活的「超智慧社會」社會型態。
本報告著重於當前現況,因此重點關注弱人工智慧(Artificial Narrow Intelligence, ANI)。弱人工智慧(ANI)是能夠自主地執行特定任務,但只能執行編碼範圍內的AI系統。即使至目前為止,最複雜的AI技術也仍處於弱人工智慧(ANI)階段。
透過設備、感測器與線上活動收集到越來越多的虛擬資料數據,運用人工智慧進行資料分析,並將結果反饋到現實空間中。例如:可繞開交通擁堵的自動駕駛汽車,及能提出客制化建議的虛擬助理。2020年發布的2021-2026年第六期科學技術基本計畫,延續Society 5.0的思維,借助AI技術讓Society 5.0能滿足每個人的特定需求,以下將介紹日本大眾日常使用六項AI應用,日本AI市場發展及日本AI發展方向。

二、日本大眾日常使用六項AI應用
(一). 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
機器學習是AI的核心,及其他應用的基礎,這項技術使機器得以學習與借鑒過去的經驗,並根據提供的數據進行輸出,無需再次重複進行程式的撰寫。
應用:Google根據即時路況數據計算出交通時間。
(二).語音辨識(Speech Recognition)
語音處理或語音識別使機器可以辨別與解釋人類語音。這項技術可將單詞翻譯為文本,類似轉錄器的功能。亦可將人類的簡單命令轉換為機器可以理解與執行的動作。
應用:Apple的Siri透過語音需求呼叫聯絡人
(三).影像處理(Image processing)
影像處理透過演算法增強、恢復、壓縮或分析影像,進而從影像中獲得更多資訊。
應用:直接使用手機鏡頭進行Google翻譯文本
(四).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
深度學習是機器學習更複雜的版本,在輸入與輸出層之間堆疊出多層次演算法,致使深度學習有分層的概念,做出更明智的決策。
應用:Netflix個人化建議
(五).自然語言處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自然語言處理是語音識別的一種更複雜的類型。此技術可以確定口語的意圖。
應用:WhatsApp的個人化自動完成功能。
(六). 電腦視覺(Computer vision) 電腦視覺「理解」影像的含義。這使機器可處理影像,並識別視覺特徵所呈現的資訊。
應用:Facebook檢測與審查違禁圖片。

三、日本的AI市場
目前,日本有200至300家與AI相關的公司。日本是供應工業機器人處於世界第一,在AI研發方面僅次於中國與美國,位居第三名。日本企業2019年的AI專利排名,第一名為東芝(5,223件),世界排名僅次於IBM與Microsoft,位居世界第三,日本排序其次為日本電氣NEC(4,406件)、富士通Fujitsu(4,303件)、日立Hitachi(4,233件)。其中以機器學習為最大宗,近幾年則是深度學習逐漸增加的趨勢。未來2030年,日本在AI市場估計將成長至0.7至7.5億歐元,日本政府預計到2045年將獲得11億歐元的經濟回報。日本的重點領域之一是交通,預計將大幅增加,交通運輸業的成長達2.6億歐元;製造業的成長僅1億歐元,其中還包括無人駕駛汽車。

四、小結
日本在設計未來社會時,採用自己獨特的方法,傾向於研究機器人解決方案,將AI融入在每個角落。相反地,在歐洲則傾向於研究機器人解決方案集中在開發軟體與APP上。
隨著日本社會對機器人化的關注度以及AI機器人的認可,已可見Society 5.0的早期佈署已呈現在東京當地的超級市場。在成田機場,日本再次採用AI強化型機器人與COVID-19作戰。從機器人歡迎客人開始;發現旅客發燒後的清潔或是發燒後立即致電給醫生,這些舉動則更強化設置機器人的必要性。

在這疫情流行期間,出現了AI虛擬旅遊計畫,透過VR將人們運送到任何地方,在幾秒鐘之內與任何人會面,徹底改變時間與空間的含義。Society 5.0的生產力軌道設想出一個零浪費的社會(zero-waste society),在此社會中,一切都可依照個人化以滿足個人的喜好。最後,醫療、保健與福利方面的足跡,展示出可以預防疾病、增強人體、改善人體,甚至不可避免的死亡也將會受到質疑挑戰。在日本將這些影像融合在一起,已成為日本智慧城市發展的願景,並且已達概念化階段。
許元潔
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