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議題

首頁> 科技議題 - 生醫健康> 至2025年全球再生醫學市場預測
至2025年全球再生醫學市場預測 Regenerative Medicine Market : Global forecast to 2025
2020/09
Markets and Markets
https://www.marketsandmarkets.com/
市場研究機構Markets and Markets指出,2020年全球再生醫學市場約為8570百萬美元,然而,至2025年將增長至約17900百萬美元,平均年增長率達15.9 %。 以下將簡述再生醫學整體市場發展的驅動力與侷限,並分別依產品、應用分類進行簡介與分析,最後再觀察各國市場現況與發展趨勢。

一、再生醫學市場發展驅動力與侷限

市場驅動力包含患病率上升、相關投資之增加,及相關產品之迅速發展,各項因素簡述如下:
(1) 患病率上升:全球人們平均預期壽命大幅增加,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遺傳性疾病等等的慢性疾病的發病率和患病率也隨之增加;糖尿病和肥胖導致傷口易發生感染、潰瘍、深部傷口和截肢,這都提供了組織工程的產品的發展機會,如:敷料、器官、韌帶、軟骨、骨頭植入物等等。
(2) 投資增加:諸多疾病需要更好的療法,導致投入研究的經費增加。目前細胞療法、基因工程、組織工程的產品都相當昂貴,透過政府資金、企業合作夥伴、私人募資、政府組織投資研究機構將能推動產業的發展。
(3) 產品發展迅速: FDA加快了對再生醫學研究的法規批准,造成有關再生醫學的公司數量增加、臨床試驗、併購/合作計畫的數量也隨之增加。

然而,再生醫學之發展尚有許多侷限,其中包括:在使用基因重組和幹細胞療法於動物和人類時會因為要知道藥物於人類體內的毒性而傷害動物。使用人類胚胎幹細胞進行臨床應用,也會導致胚胎的破壞。同時,這些細胞和基因療法與傳統療法相比,價格昂貴也影響消費者使用意願,限制了市場的成長。

二、再生醫學市場樣貌 — 依產品分類

基於產品,再生醫學市場可分為幾大類:
(1) 組織工程產品
因缺乏可用的器官移植、臨床前模型及藥物測試的局限性,組織工程正成為醫學領域中的一項重要技術。組織工程學是利用細胞和材料在體外製造活體組織和器官植入體內,如:人造皮膚移植物、骨骼、神經、腱、軟骨等等都是FDA核准的實例。

(2) 細胞療法
對細胞療法的認識提高、資金投入增加、合作夥伴關係和收購不斷增加,皆是推動細胞療法市場成長的一些關鍵因素。細胞療法包含了免疫細胞療法、自體細胞療法、異體細胞療法。
免疫細胞療法是目前用於治療癌症的技術之一,通過設計的藥物刺激白血球或T細胞,識別癌細胞並消除癌症。
自體細胞療法是從患者體內分離出自己的細胞,並在體外放大細胞數量,最後再重新植入體內,主要用於治療癌症、關節軟骨受損、燒傷、慢性心肌缺血、缺少血管造成之壞死、外傷性腦損傷等等。
異體細胞療法則是從相同物種但不同個體獲取細胞來源,可能包含來自胎兒(臍帶血和胎盤)或健康人的年輕細胞,這些細胞具有較高的再生潛力和可塑性,異體細胞療法常被用於與急性肢體缺血、神經細胞生長、退行性骨關節炎、深度二級燒傷等等。

(3) 基因治療
基因治療是將目標基因嵌入細胞中,將正常健康的基因複製並取代掉突變或致病的基因、失活有問題的基因、將新基因編輯至患者體內以治癒或預防疾病。基因治療目前正用於治療小兒脊髓性肌萎縮、與雙等位基因RPE65突變相關的視網膜營養不良、淋巴瘤、頭頸部鱗狀細胞癌等等。但其很多關鍵技術仍處於研究階段,例如載體設計、DNA疫苗設計、基因傳遞載體。

(4) 前驅細胞和幹細胞療法
前驅細胞和幹細胞特徵是具有永續自我更新和分化成專門成年細胞類型的能力,使其成為再生醫學產品的理想材料。幹細胞主要分為兩類:多功能性幹細胞可以變成成年體內的任何細胞;而多潛能性幹細胞只能變成更有限的細胞群。
幹細胞在組織再生和修復中具有巨大潛力,但是仍需要研發及資金來確定其使用的安全性。這些療法主要用於治療影響造血系統、退化性骨關節炎、缺血性中風、和視網膜相關的疾病。

三、再生醫學之市場應用

(1) 肌肉骨骼疾病
肌肉骨骼再生研究主要集中在針對肌腱、神經、肌肉、軟骨、半月板和骨骼疾病患者。骨科疾病的流行、老年人口的增加、幹細胞研究的增加、以及使用自體和異體細胞療法,治療肌肉骨骼疾病的幹細胞產品是該市場成長的主要驅動力。
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則包含了大腦和脊髓中發展、退化和創傷性神經系統疾病,例如:帕金森氏病、亨廷頓舞蹈症、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阿茲海默症、多發性硬化症和中風,起因於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細胞的功能的缺少和失去功能,預估使用細胞療法和基因轉殖療法是潛在的治療策略。近年來,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C)的出現,越來越多細胞和非細胞產品,以及在自體和同種異體細胞療法下進行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治療是支持市場成長關鍵因素。

(2) 腫瘤學
在再生醫學市場上,許多公司採用基於細胞和基因療法來對抗各種形式的癌症。全球癌症的發病率顯著增加,政府和非政府機構都在癌症研究上投入大量資金,開發可以為癌症患者提供有效治療的新療法,皆是支持再生醫學用於癌症研究的主要因素之一。

(3) 傷口護理
數種再生醫學產品可用於治療急性和慢性傷口,例如糖尿病足潰瘍、燒傷、外科傷口,產品多是皮膚的替代品,並促進癒合和傷口閉合過程。而慢性傷口往往須採用較保守的治療方法,例如組織工程再生產品。

(4) 牙科
口腔內常會使用間質幹細胞開發再生醫學產品,細胞來源為牙髓幹細胞、脫落乳牙的幹細胞、牙周韌帶間質幹細胞以及來自牙齦的間質幹細胞。市場受到口腔癌和疾病患病率上升、老年人口的成長而影響。但多數國家中,口腔保健專業人員分佈不均、牙科治療的高昂費用以及缺乏適當的保健設施,將限制這一市場的成長。

(5) 眼科疾病
組織和幹細胞療法在修復眼組織方面具有極大的潛力。研究人員致力於對抗與年齡有關的老年性黃斑病變、青光眼、角膜疾病和眼癌。目前常使用自體幹細胞、角膜緣幹細胞修復受傷後的角膜、用基因療法治療遺傳性視網膜疾病。

(6) 其他應用
其他應用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臟病、乳房重建、婦產科疾病、呼吸系統疾病、淋巴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等等。慢性病的流行和外科手術量的增加,也導致對再生醫學產品的需求增加。

四、區域性再生醫學市場發展現況

(1) 北美
美國由於再生醫學領域的研發增加、患者人數增加、技術創新、醫療保健支出的增加,預計美國市場將高速成長。2016年,美國通過《21世紀醫療法案》,提供經費旨在加快用於危及生命的疾病和慢性疾病的新再生醫學療法的開發,同時加速FDA核准使用醫療產品。
加拿大市場的成長歸因於研發的投資增加,以及市場參與者在加拿大的關注日益增加。2016年1月,加拿大政府宣布向再生醫學商業化中心提供2,000萬美元,幫助在加拿大多倫多建立幹細胞療法開發設施。

(2) 歐洲
英國因慢性疾病的患病率上升、研發增加、老年人口上升正推動組織工程再生醫學產品的需求,許多企業將產品重點放在增加傷口護理領域的研發上。
德國具有強大的研究基礎,擁有近1,000個用於科學、研究與發展的公共和私人機構,德國醫療保健支出的成長也推動對再生醫學的投資。
法國的研發公共支出在歐洲佔第三高,僅次於德國和英國。近年來,法國的研究投資也正在不斷成長。法國因具有良好的法規制度,法國進行了歐洲第三多的臨床試驗。歐洲其他國家市場則主要由公共和私人計畫推動研發領域。

(3) 亞太市場
過去日本再生醫學產品的審批過程漫長且複雜,2014年,日本頒布了:《製藥與醫療器材法案(PMD)》和《再生醫學安全法》,加快和簡化再生藥品的審批流程。2012年,政府承諾在十年內在iPSC研究上花費約10億美元。政府支持的增加、良好的醫療保險、老年人口的增加、糖尿病的發病率上升以及相對寬鬆的再生醫學批准法規正推動日本的再生醫學市場。
在中國,老年人口的成長速度快於其他中低收入國家,政府對再生醫學的支持推動了市場成長,截至2018年,中國已建立了30多個再生醫學中心,於再生醫學領域投資了約4.5億美元,這些皆刺激中國的再生醫學市場。
澳大利亞在再生醫學方面相當重視,澳大利亞約有32家專注於再生醫學研究的公司。由於充足的研究資金和設施、老年人口增加、糖尿病患病率上升以及對傷口護理的意識提高等因素,澳大利亞的再生醫學市場可能會在不久的將來以顯著的速度成長。亞洲其他國家諸如可支配收入的成長等因素是推動該地區市場採用再生醫療的主要因素。

(4) 世界其他地區
世界其他地區包括拉丁美洲,中東和非洲的再生醫學市場明顯小於其他地區市場。市場主要成長為對幹細胞和再生藥物的持續研究而推動的,其他因素則為建立生物庫和研究中心、增加研究投資、糖尿病患病率上升以及老年人口的增加,也有望推動該地區再生醫學市場的成長。
楊易軒
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