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議題

首頁> 科技議題 - 政策動向> 2020年OECD數位經濟展望
2020年OECD數位經濟展望 OECD Digital Economy Outlook 2020
2020/11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
https://doi.org/10.1787/bb167041-en
https://www.oecd-ilibrary.org/docserver/bb167041-en.pdf?expires=1606704170&id=id&accname=ocid49012789&checksum=D940F79E86631FBE26196C50129EB22F
《2020年OECD數位經濟展望》(OECD Digital Economy Outlook 2020)由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於2020年9月底公布,是由其旗下科學、技術與創新委員會(Directorate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的數位經濟政策司(Division on Digital Economy Policy)所撰寫。該報告檢視數位經濟時代中的機會與挑戰,並列出包括OECD成員國與合作夥伴等多個經濟體,是如何運用網路與資通訊科技實踐公共政策目標。另透過綜覽合流趨勢、政策發展以及來自數位經濟供需兩端的資料,為公共政策制定者在法規實務與政策選項提供參考。

每個國家在為數位時代制定與執行一套妥善完整的政策都極具挑戰性,但卻也能為經濟民生創造許多好處。該報告中提出的「邁向數位整合政策架構」(Going Digital Integrated Policy Framework)即是針對此一目的。今年的新冠疫情放大了數位轉型的每一個面向,也進一步突顯從整合協調角度制定數位政策的重要性,因為無論是公衛威脅或經濟危機都是不斷在變化,政策領域中的取捨與考量也需配合因應。儘管各國因社會、文化、經濟等因素差異,會需要採取不同的平衡作法,但此架構已將數位轉型所需要的技術、資料與商業模式等三個驅動力都納入考量,其中更包含取用、使用、創新、工作、社會、信任與市場開放等七個面向,同時還考量橫向政策議題,例如性別、技能、數位政府與資料治理等。

該報告亦針對上述七個面向,依序列出其關鍵政策領域及指標,例如創新面向牽涉企業家精神、中小企業、競爭、科學與技術、數位政府、產業政策與法規;而工作面向的關鍵政策領域與指標則包括勞動市場、技能、社會保障、稅收與福利制度以及區域發展等;社會面向則包含社會政策、技能、稅收與福利制度、環境、健康照護與數位政府等。由此可見每個面向都必須從整合性的角度思考,而非單獨視之,才能充分發揮數位化優勢並回應挑戰。

該報告中除了簡要說明每個面向的關鍵政策領域外,同時還列出了政策制定時最應注意的地方,例如在強化信任面向上最需要注意三個部分,首先是運用風險管理為框架,發展能提高信任的政策,讓數位安全風險不僅只是技術問題,而是需成為政府、企業與每個人的策略優先項目;其次是增加隱私框架的互相操作性,提高個人資料蒐集目的與使用的透明度,並強化民眾對其資料的存取與控制,如「隱私納入設計(privacy by design)」;第三則是協助數位消費者在面對包括網路消費等行為時,能獲得從端點到端點的全方位保障。而在提升有效使用則列出了四項重點,包括透過檢視教育與訓練體系以提升數位學習並縮小數位落差、協助中小企業等採行數位科技與工具並鼓勵在如專利與軟體等無形資產的投資、從電子化政府轉變成以人民為導向的整體式數位政府、透過讓人民與企業能更加理解與妥善管理數位風險以提高線上活動參與。

另外,在著手制定數位轉型戰略時,該報告建議可依照下列五步驟執行,第一是建立能支持有效協調的治理方法;第二是闡明戰略遠景並確保一致性;第三是評估關鍵的數位趨勢、相關政策與法規;第四是發展全面且一致性的戰略;最後則是成功地執行戰略。而負責規劃與設計戰略的政府參與者必須謹記在心的是,不會有任何個人或單位能夠全盤掌握數位轉型戰略之所有的機會、挑戰與問題,因此必須從戰略或政策制定一開始就讓所有利害關係人參與其中,此舉不僅能帶來更好的政策與成果,還能提升規則制定的品質,更能提高政策與法規的合法性。

該報告的第二章則是介紹各國的國家數位政策趨勢,以及特定領域政策的關鍵發展。在2019年OECD數位經濟政策問卷調查中,調查各國政策目標優先順序時發現,這次的前兩名與三年前(2016年)的調查相同,分別是強化數位政府以及發展通訊基礎設施,而促進數位技術創新則是首次高居第三名。另第4至10名則分別為發展數位轉型的技能、改善數位安全、強化資料治理、促進企業數位化、提升民眾數位能力、強化線上消費者保護以及加強網際網路治理等。而各國在訂定國家數位政策目標最常遇到的挑戰包括地區差異、預算限制、不同單位間的協調互動、制定有效的監管工具與框架、因應數位科技的快速發展,以及在促進創新與保護消費者安全和隱私問題間取得平衡等。由於政治、經濟與文化差異等因素,各國政府在制定國家數位政策的做法都各有不同,但由最高行政層級負責協調的情況愈發普遍。最常見的情況有兩種,一是在最高行政部門下成立專職機構,另一種則是由單一行政部門負責。而除了政策制定外,包括意見提供、協調、執行、監督與評估等工作,是由其他部會負責的情況也很常見。

該報告接下來則是介紹數位經濟不同領域的主要政策趨勢,其中在取用與連接性部分,新冠疫情突顯了網路基礎建設的重要性,尤其為了確保訊息的即時取得以及遠距教學與工作需求,許多國家因此紛紛強化相關基礎設施及法規等以改善服務。而針對下一世代的行動通訊,許多國家都在過去三年間發佈了國家級5G戰略,重點之一即是有效的頻譜監理,尤其是網路密集度,因為它會對政府、產業與公眾產生技術、法規與與政策上的影響。在提升數位能力與使用上,針對民眾的目標包括縮減數位落差、提升數位技能與素養,以及強化網路安全與信任等,而不同國家著重之處差異頗大;針對企業端同樣也有所不同,從採用數位科技提升生產力到鼓勵發展創新產品與社會服務應用都有;而在數位政府的目標上則有志一同,只是在專案執行方式上會有差異,包括資通訊專案管理標準模式、商業個案分析法以及資通訊採購策略等三種方式,都有國家採用。

除此之外,資料的取得與應用愈發普遍,其中又以資通訊產業、公共事業、交通運輸與物流在大數據的應用最為領先。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資料的取用與分享可以為資料使用者創造10-20倍的價值,對整體經濟的助益更可達20-50倍,但也是有降低資料持有者收入的可能。而除了政府公開資料外,也有少數國家鼓勵民間企業進行資料開放計畫。儘管如此,各國政府並未忽視個人資料保護與隱私原則,透過與隱私權執法機構(Privacy Enforcement Authorities, PEAs)、私人律師事務所、社會民權團體與學術單位的諮詢與溝通,持續修訂隱私權與資料保護的架構與相關法規,其中包括資料蒐集的對象、時間與用途等。而為了不讓新冠疫情的追蹤與控制侵害到個人隱私,建議採用如同態加密(Homomorphic Encryption)與資料沙盒(Data Sandboxes)等做法。

截至今年(2020年)為止,大部分的OECD會員國都已建立國家級的數位安全戰略,但多數缺乏特別預算、評估指標與工具,同時未能與國家數位計畫整合。不過從包括德國、法國、英國、澳洲與以色列等都已成立創新中心,可見許多國家已將數位安全視為經濟發展的助力,而非只是威脅。另外許多國家也都開始著手推動「數位科學與創新政策」(Digital Science and Innovation Policy),包括運用語意技術連接數據集、人工智慧協助大數據分析,以及在政策過程中運用互動式數據可視化儀表板等。

而截至今年(2020年)中,已經有60餘國訂定國家級人工智慧戰略,包括人工智慧相關研發、應用與技能培養等;而今年的新冠疫情更讓美國與英國將人工智慧,用在疫情的預判、監測以及尖端醫療的研發上。區塊鏈與量子運算則同樣吸引愈來愈多國家關注,包括中國、德國、瑞士、澳洲與印度都已經有國家級的區塊鏈戰略,而投入量子運算研發最多的國家則包括美國、中國與歐洲。隨同該報告發布的「邁向數位化工具包」(Going Digital Toolkit)則是以整合政策架構為藍圖,以資訊圖像的方式呈現不同政策領域以及彼此關聯。各國政策制定者可比較自己與它國或整體平均的差異,也可從七個面相或單一主題中進行深入的瞭解。
邱元平
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