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議題

首頁> 科技議題 - 政策動向> 農場和零售業的糧食損失之經濟驅動力:美國農產品供應鏈研究
農場和零售業的糧食損失之經濟驅動力:美國農產品供應鏈研究 Economic Drivers of Food Loss at the Farm and Pre-Retail Sectors: A Look at the Produce Supply Ch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Minor, T.; Astill, G.; Skorbiansky, S. R. et al.
2020/01/01
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Economic Research Service
https://www.ers.usda.gov/publications/pub-details/?pubid=95778
  美國農業部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USDA) 估算每年零售業和消費者未食用的糧食價值約1,616億美元,糧食損失約31%。許多文獻探討消費者和零售業的糧食損失,但顯少著墨供應鏈上游產生的損失,如蔬菜、水果等生鮮農產品,因其容易腐爛、注重外觀和價格波動的特性,常在抵達零售通路前已產生損失。該報告概述農場和零售前糧食損失的經濟驅動力,並提出減少糧食損失和增加種植者收入的潛在機會。採用經濟研究局 (Economic Research Service, ERS) 對糧食損失的廣泛定義:「可供人類食用但未被食用的糧食」,故糧食浪費亦包含在此定義內。

  藉由特定農產品的案例研究 (新鮮番茄、加工番茄、馬鈴薯、草莓、羅馬生菜與桃子),並與專家、政策制定者、產業界代表及種植者訪談,初步歸納導致糧食損失的6大經濟因素:
(一) 價格波動:當農產品售價低於市場成本時,因沒有利潤,種植者無法將產品透過供應鏈推廣,留下大量農產品造成糧食損失;當價格上漲時,市場可能放寬農產品的品質標準,種植者雇用更多勞工採收以賺取利潤,增加農產品在供應鏈下游糧食損失的風險。
(二) 勞動成本和勞動力:勞動成本相較於種植和銷售農產品成本高,尤其在採收期間,工資和勞動力增加常會提高農場收割的成本,使種植者在收割前放棄農作物,並做出許多直接影響糧食損失的決策。
(三) 供應鏈:農產品的新鮮程度決定市場價值,投資保鮮的基礎設施金額龐大,如真空冷藏儲存設備,而投資利益共享於多數種植者間,故投資意願低。農產品在供應鏈中的保存期短,導致糧食損失率高。
(四) 標準與消費者期望:農產品外觀不佳或其他條件不符需求時,買家可能會拒絕購買,因此種植者、托運業者、零售商會依照消費者的偏好做決策,若農產品的條件不如預期,則不會進入收割、運送、販賣等供應鏈作業。
(五) 契作:種植者和購買者簽訂契約降低風險,明訂交貨數量、品質和銷售價格,並確保在傳統市場外的銷售通路。種植者為確保達成交付數量而過度種植或種植非當季的農產品,因品質不穩定,被拒收的可能性增加,進而產生糧食損失。
(六) 政策:政策對於食物損失的降低與回收發揮很重要的作用,但也可能導致阻礙,例如鼓勵種植者將多餘可食用的農產品送給批發商,導致有缺陷的產品在供應鏈下游被丟棄,實際上並不會減少糧食損失,只是轉移損失發生的時間,且還需投入更多資源處理。綠葉蔬菜行銷協議 (Leafy Greens Marketing Agreement, LGMA)為解決作物受潛在微生物汙染,規定距離特定動物活動範圍內之作物不可收割。稅收政策對糧食損失也有影響,美國聯邦政府與部分州政府鼓勵農場向非營利組織捐贈多餘農產品,但種植者不清楚捐贈可節稅且政府沒有直接支付資金,加上對捐贈糧食的運送過程存有疑慮,故使用這項政策的意願不高。

  糧食損失通常有2種解決方法:減少源頭和重新分配。美國環保署 (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EPA) 第一步是減少剩餘糧食的來源,將過量或較低價值的農產品改良為具附加價值的新產品、降低收割成本和減少收成期間的採收農損等。隨著越多研究分析糧食損失的市場機制,政策制定者意識到有效利用已種植的農作物可實現糧食安全、環境和資源利用的潛在機會,以下就3個面向進行說明。
(一) 蒐集 (Gleaning) 和糧食捐贈
  Gleaning是指從農場、供應鏈或零售通路收集多餘的糧食並捐贈,可減輕糧食損失,同時為貧困人口提供食物。許多Gleaning組織類似小型批發商,透過物流管理和基礎設備開發運作,以大量自願勞動者為基礎成員,管理和分配工作則由專職人員負責。常與商業農場配合,因為商業農場常有過剩的農產品,且農場勞工已受過專業培訓並領有固定工資。
(二) 糧食循環利用、回收和替代市場
  公司回收先前損失的農產品,加以利用創造出增值的產品,紐約的Misfit Juicery和舊金山的Ugly Juice分別購買多餘的農產品榨成果汁後,直接販售給消費者或零售場所;其他公司如Ocado和Rubies in the Rubble利用剩餘農產品製成水果軟糖卷和調味品,以降低糧食損失和回收更多農產品。
(三) 政府和私人部門投資以減少糧食損失
  美國農業部國家食物與農業機構 (National Institut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 NIFA) 資助以減少糧食損失為目標的研究,並藉由特殊作物研究計劃 (Specialty Crops Research Initiative, SCRI) 致力改善農作物特性以滿足市場需求、解決病蟲害威脅、提高生產效率、研究和實施新科技等。資訊公司正在開發相關的軟體,例如銷售部門和採購部門可共享資訊,避免購買過多的農產品等。
  
  將種植者、零售商和消費者等因素列入考慮時,提高整個供應鏈採用減少糧食損失計劃的可能性。由該報告可證明新興的零售市場和機會可減輕糧食損失且能增加農場收入,未來可蒐集和分析具國家代表性的資料,以確定最重要的經濟因素和突顯減少糧食損失的機會。
楊喻筑
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