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議題

首頁> 科技議題 - 政策動向> 2025年高科技策略進展報告
2025年高科技策略進展報告 The High-Tech Strategy 2025 Progress Report
2018/09
Federal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Research (BMBF), Germany
https://www.bmbf.de/upload_filestore/pub/The_High_Tech_Strategy_2025.pdf
德國的2025高科技戰略(The High-Tech Strategy 2025, HTS 2025)是為了因應發展快速的科技,而將科學界與研究界的產業菁英集結在一起,共同以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致力於增強研究發展的投入以推動跨領域的數位化創新規劃。目前,德國政府正在透過2025高科技戰略規劃「健康與照護」、「永續環境與能源保護」、「交通運輸」、「城市與偏鄉」、「安全與保障」、「經濟與工作4.0(工作與生活平衡的新形態勞動議題)」等內容,其目的是為了透過競爭力、自然維生系統(Life-Support Systems)等效益的提升,來塑造經濟、工作與生活兼容的社會公平準則。

一、健康與照護(Health and Care)
以高素質的數位創新來進行醫療保健領域的相關研究,用以提升德國國民的生活;以下是已經實現的里程碑:
(一)截至2019年1月為止,德國已在抗癌十年的績效下,累積了相當可觀的資源。目前已經能讓癌症及早被發現,讓罹癌病人能獲得更好的治療、更能大幅減少國內罹患癌症的人數。
(二)2019年2月成立德國全球衛生中心(Global Health Hub Germany),並以此作為德國預防、對抗疾病的一個醫療基地。
(三)透過未來照護(Future of Care)的活動規畫,建立全國照護創新中心,並以義肢/矯正器與微型網路植入器等前瞻技術,共同推廣健康領域的應用。
(四)共同持續努力,致力於確保德國各醫學院直至2025年時,都能提供醫療研究發展所需的電子健康記錄(Electronic Health Record, EHR)。

二、永續的環境保護與能源(Sustainability, Climate Protection and Energy)
為了保障下一代的權益,因此在相關教育研究與政策中實現了下述里程碑:2018年9月,聯邦政府通過了第七屆能源研究計畫(7th Energy Research Programme),其中規劃在2018年至2022年期間,將提供約64億歐元的基金給主要研究領域為能量效率(Energy Efficiency)、可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ies)、數位化的交叉系統(Cross-System)、串聯各個部門(Sector Coupling)協助能源轉型、以及熱能轉換等議題的研究,並也在後續展開氫能的技術與能源優化等工作。

三、交通運輸(Mobility)
為了實現智慧化與低碳的交通運輸發展,德國也建立了以下的里程碑:
(一)於2019年2月發布「MobilitätsWerkStadt 2025」與「MobilitätsZukunftsLabor 2050」,作為永續都市運輸(Sustainable Urban Mobility)議程的一部分
(二)自2019年6月起,由德國聯邦教育及研究部(Bundesministerium für Bildung und Forschung, BMBF)、德國聯邦經濟與能源部(Bundesministerium für Wirtschaft und Energie, BMWi),以及德國聯邦交通和數位基礎設施部(Bundesministerium für Verkehr und digitale Infrastruktur, BMVi)共同進行「自動與聯網駕駛之行動計畫」(Action Plan Automated and Connected Driving) 的研究。此計畫有助於提升道路安全與行車效率、實現低碳與智慧創新的理念。
(三)2019年成立以數位科技為基礎的交通發展計畫(NaKoMo),用以促進聯邦政府與地方之間的交通系統自動化與連網化。

四、城市與偏鄉(Urban and Rural Areas)
透過創新研發,使城市與偏鄉保持可行且可持續的經濟表現;迄今為止,德國已實現8項里程碑:
(一)建立支持趨勢追蹤與加入「futures centres」,並獲得歐洲社會基金(European Social Fund, ESF)和聯邦預算預留的3,600萬歐元基金,用以促進中小企業(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SMEs)創新轉型與提高競爭力。
(二)以資金融合為手段,整合教育、研究與創新,用以激發地區創新動力。
(三)著重科學界與社會之間的對話機制實現。
(四)商定立即行動計畫,並藉此創建能源供應與資源安全的保障區。
(五)選定8個城市參加「未來城市」競賽,並以此與相關人士共同制定並致力實現永續發展的理念。
(六)撥款7.5億歐元,用以促進50個智慧城市的示範項目。
(七)2019年7月,聯邦內閣採納了聯邦政府的十二項措施,其中包括了建立全國性的支援系統。
(八)透過聯邦農村發展計畫(Federal Rural Development Scheme)支援德國的相關研究項目,並帶領農村創新發展;例如:智慧農村。

五、安全與保障(Safety and Security)
德國希望人民在安全與秩序的規劃畫下,為自由社會做出貢獻。因此,為滿足新的資安需求與因應新的潛在風險,德國以量子技術作為未來發展的重點項目,其里程碑包含:
(一)延展聯邦政府的架構計畫「民事安全研究」(Research for. Civil Security)至2023年,並持續在數位化與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領域努力。
(二)延展資訊安全研究計畫至2020年,並應用至運輸、醫藥及基礎建設等領域。

六、經濟與工作4.0(Economy and work 4.0)
已建立的里程碑包含:
(一)針對工業4.0的發展提供新的解決方案。
(二)於2019年4月啟動教育與培訓的專門研究計畫。
(三)透過「QI Digital」專案達成德國品質保證。

科技基金的支援決策必須符合基礎技術的發展、勞工技能的培育,以及公民的參與等3項因素,例如:採用聯邦政府的人工智慧,結合教育政策倡議的學校數位協議(Digital Pact for Schools)或新勞工技能策略(Skilled Labour Strategy)。另外,研究與創新協議(the Pact for Research and Innovation)的延續與2019年採用的高等教育與教學之未來合約(Contract for the Future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Teaching)亦能增強德國在科研領域的發展。

高科技戰略2025大致可劃分涵蓋3個領域:科學研究(Science & Research Economy)、經濟(Economy),以及公民社會(Civil Society),並且有助於盡力開放式創新的文化,能為創新提供動力,更以構成聯邦政府的研究與創新政策的戰略框架之方式,鼓勵創新。高科技戰略2025已獲得高科技論壇(HTF)的支持;一般而言,就是財務上的支援。

德國於2017年時之研發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3.04%;其中有2.1%來自私人企業、0.94%來自政府資金。2018年,在高科技戰略框架下進行的聯邦投資總額超過158億歐元,也因此,聯邦政府與各州的私人企業共同設定:每年將3.5%的國內生產總值(GDP)用於研發,並且持續直至2025年的目標。
葉郁欣
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