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議題

首頁> 科技議題 - 政策動向> 韓國的創新、農業生產力及永續性
韓國的創新、農業生產力及永續性 Innovation,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and Sustainability in Korea
OECD
2018/12/05
OECD
https://doi.org/10.1787/9789264307773-en
為了滿足對糧食、飼料、燃料與纖維日益增長的需求,必須改善農業生產率的成長、透過更有效地利用自然與人力資源,以及減少污染來實現永續性成長。該報告參考韓國農村經濟研究院(Korea Rural Economic Institute, KREI)、其他專家所提供的資訊,以及最近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在農業、經濟、農村、環境與創新政策所做的審查。

在過去的40年裡,韓國的經濟成長主要來自於出口導向的工業化,農業在增值、就業與貿易所占的比率大幅減少。該產業需要提高生產力,以滿足國內不斷變化的需求,以及為農戶提供與城市家庭相同的收入。與此同時,政策環境的變化,使國內生產者在國際市場的競爭更加劇烈。韓國是OECD中,土地稀缺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其人均耕地僅0.03公頃,因此土地密集型作物相對處於劣勢。此外,由於土地結構過於分散,使農地的整合具有挑戰性,數據顯示,2015年超過10公頃的耕地僅14%;然而,在過去的50年裡,韓國的初級農業生產率的成長高過OECD的平均水準,其主因為農村向城市遷移、農業的機械化、勞動力投入的減少,以及資源分配到更具生產力的農場。預計未來韓國的農業結構將進一步分為大型規模商業生產與小型生產。為此,應透過政策改革,提供更具針對性的支持,如技術諮詢、風險管理,以及提高大型商業農場的生產力。

儘管韓國的初級農業在整體經濟中的比例持續下降,控制農業對自然資源的影響仍相當重要。即使該國減少化學肥料和農藥的使用,集約化畜牧業生產所造成的糞便排放,成為水和土壤污染的主要來源。此外,氣候的變化將會提高溫度、病蟲害的蔓延,以及水旱災的頻率更加頻繁。因此促進土地和水的永續性利用,加強氣候變化的因應措施,以確保農業長期成長之重要政策議程。

在經濟方面,韓國是OECD裡整體經濟環境最佳的國家之一。韓國經濟主要依賴出口,占國內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的一半以上,這是由於韓國的貿易環境開放、積極地推動雙邊和區域貿易協定,且採取一些措施來開放外國直接投資;然而,由於農業是少數獲得邊境保護的產業之一,對於來自外國的投資仍受限制。雖韓國農業合作社在提供農業投入與資金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由於農業結構的多樣化以及農業合作社投入比率過高,反而阻礙其他能夠滿足農業多樣化需求參與者的進入;在稅收方面,韓國對企業所徵收的稅率較低,且鼓勵對研發的投資。該政策對於農業相當重要,如初級農產品得以免徵增值稅(Value-Added Tax, VAT);然而,這類的政策可能會變相鼓勵使用對環境有害的投入,如無機肥料、化學品與燃料。目前韓國的農業法規大多以食品安全為主,沒有針對農業生產的環境法規。為了建立強而有力的農業環境政策架構,應參考環境品質與適應當地生態條件的環境目標。

在能力建設與公共服務方面,包括農村等地區,都已開發出具競爭力的運輸以及資通訊科技(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的基礎設施;然而,儘管政府努力發展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並提出激勵措施,但年輕人與技術人員往往會外流,使老年化程度比城市地區更快速。因此,韓國政府可利用農村地區更多的土地使用靈活度、更低的住房成本與更少的環境壓力,促進對當地需求的投資與公共服務,以助於提高農村的競爭力與生產力。此外,食品製造業可在農村地區創造更多就業機會,為初級農業的生產增加更多價值,以及開拓出口市場。為此,政府應透過取消對農業投資的限制,加強生產者與下游產業之間的合作;在灌溉方面,農民通常是從韓國農漁村公社(Korea Rural Community Corporation, KRC)或當地政府取得灌溉用水;然而,由於KRC所提供的灌溉用水是免費的,而非KRC地區中,其灌溉用水的價格無法因應營運和維護等費用,造成鼓勵農民繼續用水,其用量相對於OECD其他國家高出許多,此舉將增加水資源損失的風險。

在農業政策方面,韓國的目標已經從主食穩定供應與稻米的自給自足,發展到更多樣的目標,包括食物鏈的競爭力、農業的環境永續性、消除農村和城市之間的收入差距,以及農村生活品質的改善。2018-2022年的五年政策計畫,即是在強調農業政策的重新定位,以及農業生產和環境保護之間的平衡發展,以解決各種社會需求。根據OECD的生產者支持評估(Producer Support Estimate, PSE)與消費者支持評估(Consumer Support Estimate, CSE)的數據,韓國為農民提供了最高的支持和保護,並導入了與目前商品生產脫鉤的支付,但由於目前的韓國農業政策是針對主要生產與支持農業收入相關的政策,應進一步將公共資源重新分配,進行更好的投資,以提高農業長期的生產率和永續性;另一方面,由於韓國的糧食作物生產免徵所得稅,可能會造成農業競爭力的下降,且這樣降低農民紀錄與管理農業經營的動力,而缺乏所得稅的紀錄,將會限制政府解決低收入戶或收入差異政策的能力;在農業保險計畫方面,其涵蓋的商品雖達74種農產品,但由於該計畫高度依賴政府的補貼,可能導致短期內採用不可持續的生產方法,以及在不斷變化的氣候下,長期採用適應不良的做法。一般而言,保險補貼可能會排擠到基於市場的解決方案,以及自有的農場風險管理策略,並且會將農民應承擔的風險,轉嫁到納稅人上。因此,對於商業性的保險產品,應降低補貼率,因私人企業能夠獲得現有的保險資料庫,來加強提供農業保險的服務。

由於公共農業研發投入的增加,韓國公共農業研發支出的強度,已成為OECD中最大的一個國家,該國研發體系的科學產出,如農業與糧食的相關出版物,亦已超過OECD與歐盟15國的平均水準。韓國農業可從高水平的研發投資中獲益,並提高其生產力和永續性;然而,儘管進行一系列的改革,韓國目前的農業創新系統(Agricultural Innovation System, AIS)仍是由公共研究機構主導,私人研究與技術諮詢的作用相當有限。目前的農業創新多發生在以網絡為基礎的環境中,其包容性、互動性與參與性的方法產生更多的創新,以因應糧食和農業系統所面臨的挑戰。在韓國AIS參與者之間的網絡分析顯示,私人企業、生產者與政府之間的聯繫相當薄弱,應將AIS發展為更加協調及以需求為導向的系統。

韓國的公共農業研發體系相當複雜,涉及了農村振興廳(Rural Development Administration, RDA)、農林畜產食品部(Ministry of Agriculture, Food and Rural Affairs, MAFRA)與韓國森林服務局(Korea Forest Service, KFS)。儘管食品,農業和林業科學技術委員會(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ission of Food,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TCA)作為一個協調機構,但在多個行政級別參與農業研發的情況下,使不同公共機構之間的協調與合作更加困難。為此,應進一步加強STCA的協調功能,以形成更加一致且連貫的公共農業研發投資策略。此外,根據OECD國家的經驗,加強各種公共與私人企業之間的夥伴關係,將提高公共研發投資的效率。
陳志維
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