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議題

首頁> 科技議題 - 政策動向> 日本再興戰略2016:邁向第四次產業革命
日本再興戰略2016:邁向第四次產業革命 日本再興戦略2016─第4次産業革命に向けて─
2016/06
日本首相官邸 經濟再生本部
http://www.kantei.go.jp/jp/singi/keizaisaisei/pdf/2016_zentaihombun.pdf
一、基本認識:成長戰略第二階段使命
日本是世界上最早邁入人口減少社會模式的國家,供需上面臨極大問題。世界先進國家的經濟,無論開創新需求或潛在成長力都處於「長期停滯論」,一向順遂的中國等新興國家經濟也失去動能。然而,安倍經濟學於第一階段就斷然推動了不可能的改革,政權交替以來,名目GDP增加約30兆日圓、就業人數增加百萬以上,企業收益達到史上最高水準。經濟開始轉向良性循環,就要銜接持續成長的路線,以追求戰後最高名目GDP達600兆日圓為目標。

為克服此一困境以達成GDP達600兆日圓,企業為了豐富盈餘一定要積極投資於未來的設備、創新和人才。因此,日本致力於戰略性開創新的「有望成長市場」;隨著人口減少克服供給限制或人手不足的「生產力革命」;新產業結構所依賴的「人才強化」等三項課題,再度改革才是第二階段成長戰略的新使命。以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革新、農業6次產業化為始的商業模式轉換,提供新價值並因應社會課題以滿足潛在需求,克服人口減少的社會供給限制,方可能實現巨大發展。以成長戰略第二階段而言,跨越既存組織或傳統產業框架,在官民共同認知與戰略下,著手「官民戰略計畫10」,期望開創新希望市場。

二、邁向GDP達600兆日圓之「官民戰略計畫10」
(一)第4次產業革命
主導生產力革命的最大關鍵,是活用物聯網(IoT)、大數據、人工智慧、機器人與感測器的「第4次產業革命」技術性突破。此一革命解決社會面課題,喚起消費者潛在需求,開創新商業模式。因而,可能使既有社會體系、產業與就業結構改變,既可克服人口減少問題,同時也能解決中間層崩壞危機。

此一革命,由技術、商業模式至幹練技能或勞動者,使整個經濟社會體系產生巨大變革。全日本推動改革,以此一新社會體系、產業或就業結構的未來構像為標的向前邁進。重視速度,先導構想以「凝心聚力」方式執行。第一步就是分析世界主要主導的戰略與日本的「強弱」,做出明確抉擇。日本在啟動網路空間產生「虛擬資料」有點落後,不過,在健康、行駛、工場設備稼動資料的「即時數據」,就擁有優勢。

(二)開創「有望成長市場」
以IoT在網際網路上連結所有物件,經此蒐集累積大數據,以人工智慧分析其活用結果,目前尚無法想像如機器人、資訊端末等商品或服務會逐一問世。網路空間與物理空間高度融合後,新商業模式出現,可解決很多社會課題,同時也會提升生活品質。集結產學官菁英,以追求未來態樣共識下反推,檢討技術與優勢尋求事業活絡戰略。由民間構置商業模式,而由官方推動規章制度改革,官民協調推動技術開發或促進資料平台開創等具體計畫,並確保網路安全重要性。

在難以預測未來的時代,一定要加快事業新陳代謝速度,而開放式創新或事業領域迅速更迭,其重要性越益增高,金融與資本市場供給也要求更高的資金成長。中堅與中小企業是關鍵,因應各個事業實態、業務流程等,以大幅降低小型汎用機器人的導入成本。而以全政府作為新司令塔,召開「第4次產業革命官民會議」全力以赴。於總合科學技術創新會議中檢討Society 5.0基本方針並進行合作。

第4次產業革命中,「醫療」、「介護」也會完全改變。活用ICT、IoT、大數據、人工智慧、機器人等預防性健康服務,可以提供個人即時服務,有極大成長空間。省能源投資削減成本、提升品質,以強化競爭力。以2030年為建構大規模氫供給鏈為目標,實現氫化社會。進行穩定性能源資源開發投資,也可導向經濟穩定成長。迎向2020年東京奧運與身障競技大會之際,融合數位技術觀戰或體育體驗、健康飲食、醫療觀光、時尚文化藝術等開創新市場,以轉換經濟價值。同時,活用IoT等新技術提供新生活方式、安全服務等次世代住宅,以活化市場貢獻經濟成長。

(三)深化在地安培經濟學
日本GDP約七成為服務業,在地就職主要也是服務業。為了讓人人能感受經濟成長與地方活力,非提升服務業生產力不可。利用資料提供服務,至2020年全國要開創出10,000家生產力成長率達10%的企業。地方經濟主角為中堅、中小企業與微型事業者。在人口顯著減少與高齡化下,地方社會經濟也受到威脅。TPP是地方企業挑戰活躍於世界的大好機會,以促進IT科技提升生產力為重要課題。進而,改善轉包條件、促進融資、事業再生與推動繼承,擴大全國中小企業與微型事業經濟良性循環。

「增加地方農業所得」,是安倍經濟學第二階段農業改革的關鍵詞。經由農地聚集與精緻化擴大生產規模,增加營業額並降低生產成本或中間剥削,以挑戰國內外產業新市場。TPP打造出八億人口的巨大市場,對農林水產業是一個大好機會。當然,一時無法解決課題還很多,例如:經營人才、成本削減、貿易輸出、IT化與自動化等。

去年到日本的國外旅客人數為1,974萬人次,消費經額達3兆4,771億日圓,分別為近三年二倍、三倍以上,是GDP達600兆日圓最有力的產業。2020年要以國外旅客人數達4,000萬人次,消費金額達8兆日圓為新目標。觀光景點與策略性品牌行銷,將在全國各地育成日本版專業DMO。

(四)喚起國內消費意識
在邁上GDP達600兆日圓之道上,除了民間投資,也要喚起國內消費意識。利用2020年舉辦東京奧運與身障競技大會之機會,官民合作以提升國民與民間企業運動相關之消費與投資意識,促進運動產業成長成為骨幹產業。

三、生產力革命的規章制度改革
以「世界最便利經商的國家」為目標,第4次產業革命是技術難以預測又重視速度的時代。政府應站在企業立場修訂左右競爭力主因的法規限制並降低行政手續成本;制定盡責管理守則(Stewardship Code)及公司治理守則(Corporate Governance Code)等,強化企業公司治理,公共設施經營權並開放民間企業作為公共服務市場。提升企業價值,改善企業公開資訊的實效性與效率性,充實企業與投資家對話,促進中長期投資。今後三年,設備投資以2014年度68.4兆日圓為基準,擴增至2018年度約80兆日圓為目標。擴大活用PPP/PFI,2013年至2022年該事業規模要由2016年約2.4兆日圓擴大至21兆日圓,其中活用公共設施營運權PFI事業以7兆日圓為目標。

依國家戰略特別區域法設立國家戰略特區,突破整體規範制度,使民間能力充分發揮,打造世界第一商業環境以導向經濟成長。具體而言,促進廣泛領域接納外國人才;活用公共設施等營運權以推動國外旅客訪日;推動廣泛領域共享經濟(sharing economy);實現廣泛事業平等;尤其是全球性新企業等推動多元方式;第一次產業與觀光業改革以貢獻地方再造等。於2020年以前,日本在世界銀行商業環境排名要由2015年24名擠進前三名,世界都市綜合實力排名,東京要由當前第四名再提升至前三名內。

四、創新與人才
第4次產業革命的關鍵,就是創新與人才。在技術難以預見中要抛開「本位主義」,超越產學官框架體系,成為吸引世界頂尖人才、技術、資本的魅力國家。產業與就業結構、企業與個人關係、人才育成或勞動市場都要積極改革,此一浪潮也是年輕人改變社會與活躍於世界的機會。

因應此一變革所設定的幾項目標,主要例如:至2025年企業投資大學、國立研究開發法人要增三倍;今後十年間,要有十所以上大學擠進世界前百大排名;五年內要擠上技術力世界排名第一位;創投企業風險投資額對名目GDP比,至2022年要倍增等等。

五、進軍海外成長市場
以TPP廣域經濟秩序形成巨大市場,活用精通國外商業專家,進行海外事業戰略策劃、確保在地人才、開拓通路等綜合支援,並交涉RCEP、與日中韓 FTA等經濟合作,加速企業海外拓展環境的投資協定與租稅條約締結與修訂,全力支援中堅與中小企業等海外拓展,並擴大公共建設系統輸出。地方行銷日本特色地域,不僅是事業環境,也包括強化外國人生活環境方便性。以TPP為契機,吸引國外企業貿易與投資,使成為國際重要樞紐,更進一步促進對內直接投資。

六、改革動能到推動「改革2020」
以2020東京奧運與身障競技大會為槓桿,加速成長施政戰略,發揮改革創新牽引作用。至2020年,達成包括運用技術解決社會面議題與系統化解決出口方案、擴增訪日旅客環境整備、擴大對日直接投資與提升商業環境等三項重點政策領域、六項計畫的「改革2020」,以日本優勢應用於社會對海外的訴求,導向未來經濟成長。

處於歷史性分歧點的日本,要跨越此一變革時代,疾行於成長軌道而為世界最具魅力的國家。此一目標的指南針,就是日本再興戰略2016。
游振宗
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