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議題

首頁> 科技議題 - 政策動向> 事後檢視先前預測:歐盟成員國以往空氣污染物及溫室氣體排放量預測的評估
事後檢視先前預測:歐盟成員國以往空氣污染物及溫室氣體排放量預測的評估 Projections in Hindsight: An Assessment of Past Emission Projections Reported by Member States under EU Air Pollution and GHG Legislation
European Environment Agency (EEA)
2015
European Environment Agency (EEA)
10.2800/894788
http://bookshop.europa.eu/en/projections-in-hindsight-pbTHAK15004/?CatalogCategoryID=znMKABstX5IAAAEjs5AY4e5L
過去十年中,歐盟成員國依下列兩項法規,須定期彙整提報其官方預測排放量:
• 對溫室氣體而言,為監測機制決議(Monitoring Mechanism Decision, MMD,即歐洲議會在2004年2月11日的280/2004/EC號決議)考量落實京都議定書的社區溫室氣體排放監測機制。
• 對空氣污染物而言(尤指導致酸化、優養化和地面臭氧污染的四種大氣污染物),為國家排放限額指令(National Emission Ceilings, NEC,即歐洲議會和理事會2001年10月的200123/81/EC號指令),內容為針對某些大氣污染物的國家排放上限。

強制性預測報告在決策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其目的是在較早的時間點,向成員國、歐盟委員會及其他利益相關者提供未來排放量預期趨勢及相關資訊,以研判如何推動執行實現排放承諾之國家和歐盟層級的政策和措施。

2010年為國家排放限額指令目標年,歐盟各成員國針對此年設定某些空氣污染物排放總量上限。據監測機制決議,各成員國須提報2005、2010、2015、及2020年溫室氣體預測排放量。目前已有2010年實際排放清冊數據可與此前推估的2010年預測排放量比較。本報告比較以往各次的2010年預測排放量與2010年最新實際歷史排放清冊數據。

進行這個比較工作,必須解決兩個關鍵問題:
•將如何比較過去十年成員國提報的2010年排放量與該年度實際排放清冊數據?
• 各國以往提報的預測排放量,可符合MMD和NEC指令推動需求目標到什麼程度?

基於本評估和過去十年監測程序、提供及解釋預測排放量的成果,已可確定幾個缺點和品質課題。本報告將呈現這些缺點和品質課題,與如何因應新版NEC指令和溫室氣體監測機制條例(GHG Monitoring Mechanism Regulation, MMR)的推動建議。(MMR為歐洲議會在2013年5月提出用以取代舊版MMD之後繼規範) 總體而言,已提報的國家排放預測缺乏方法詳細資訊,對外生參數及政策措施與預測間關係的解釋也缺乏一致性。因此,本報告並不檢討各成員國所用方法論或模式,也不深入檢討以往提報預測情境。

本報告針對原預測結果、既存措施(with existing measures, WEM)情境及2010年實際排放清冊數據進行比較,過去幾年預測結果與排放清冊數據間有系統性差異。對空氣污染物和溫室氣體都有共同趨勢:報告預測結果高估2010年排放量,而空氣污染物高估幅度大於溫室氣體。即使在2010年後幾年預期預測結果和排放清冊數據間一致性較佳,但仍有某些成員國有超過100%的差異。

然而預測與實際排放量平均差異(不論是低估或高估)確實逐漸減少,這顯示預測結果朝向實際排放量收斂。好的既存措施情境理想上應在某特定年,因為採用和執行政策和措施所得減量效果,收斂到與排放清冊一致。

即使接近2010年時仍常發生某些成員國的可觀差異,以往預測結果的可靠性(以其評估目標落差的能力表示)在探討期間內有所改善。若2010年度排放量預測結果的高估或低估程度,比接近2010年時(如2009和2011年)某些國家排放清冊不確定性更高,則一般認為各成員國溫室氣體排放量預測架構有明顯品質問題。這些國家是立陶宛、葡萄牙和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在2009年未提報,但其2011年提報結果不確定性超出預期。波蘭則未提報2009和2011年預測值。

某些年份中,三分之一成員國只提報其2010年空氣污染物排放量上限,作為其「採取措施」的情境。這與EMEP/EEA空氣污染物排放清冊指引要求不一致。丹麥、匈牙利、拉脫維亞、立陶宛和葡萄牙二氧化硫排放量有數年出現超過200%的差異。匈牙利、葡萄牙和羅馬尼亞在2009年提報超過100%高估的結果。保加利亞、立陶宛和羅馬尼亞提出氮氧化物排放量在2008、2009和2010年至少高估50%。保加利亞、馬耳他和斯洛伐克提報非甲烷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量在2008、2009和2010年高估50%以上。對氨而言,保加利亞和立陶宛的氨排放量在2008、2009和2010年出現高估100%的結果。

根據各成員國依NEC指令或MMD法規提報的資訊為基礎,無法確認各提報排放量預測結果的變化原因。為確定相關政策和措施採行方案,需要對國家政策和措施及預測排放量間關係有更佳一致性的完整資訊。而為監控各成員國實現排放量目標工作的進展,亟需前述各種情境主要驅動力的資訊。本報告探討情境包括:既存措施(WEM)情境、強化措施(with additional measures, WAM)情境、及不採行措施(without measures, WOM)情境。

預期情境和清冊數據差異的形成原因包括:
• 原規劃範圍引入的政策,及早期WEM或WAM方案不包括者(例如政府因氣候策略所致變化)。
• 無法落實情境中的政策。
• 高估或低估減量效果及/或預測考慮的政策和措施普及率。
• 在情境中未考慮到因反彈效應(rebound effects)或交互作用導致的政策錯估或疏漏。
• 對關鍵參數預期的趨勢變化或曲解趨勢,或輸入統計資料的品質不足(如經濟、能源、燃料價格上漲、交通量預測等)。
• 用來預測模型參數的模式內含不確定性。
• 過時的排放量預測。
•導致經濟活動和原預期不同的不可預見事件(如近年經濟衰退、影響燃料使用的政治決策)。
• 報導數據錯誤。

為協助提高成員國預測資訊品質,本報告對溫室氣體和空氣污染物預測提出以下建議:
一、 提高國家預測整體素質
2009和2011年溫室氣體排放量差異,以及2008、2009和2010年空氣污染物排放量差異顯示某些國家仍難進行可靠預測。因此,仍應持續強化溫室氣體和空氣污染物排放量預測的量能建置工作。此外,各成員國也須配置足夠資源以確保國家排放量預測工作順利進行。

二、 落實WEM和預測資訊所需的提報工作
雖制度要求各成員國定期提報預測數據,實際上並非所有成員國都按期完成應提報的內容。雖然資訊完整性持續提高,但甚至到2010年仍有成員國未依規定提報背景參數和所用指標。在NEC指令和新MMR要求下,重新聚焦於提交相關必要資訊,將有助於減量進度評估。

三、 落實WAM和WOM情境既有提報要求
若排放量預測是用於使決策者掌握政策目標的進展,應將一組情境的預測趨勢與背景資料,及如何執行和計劃中的政策和措施併同考量。WAM和WOM情境應能補足解析WEM進度評估的需求,因為這些情境的差異,可用以解析現行執行措施的效應(WEM-WOM),以及額外措施的效應(WAM- WEM)。各成員國使這些資訊可及,是評估目標達成程度不可或缺的工作。

四、提高提報預測結果和連結政策措施的透明度
目前各成員國提報資訊詳細程度和一致性仍有歧異,尤其涉及預期政策效果量化時更是如此。於此提供各成員國更明確指引,將有助更深入了解政策目標的進展。最重要的是,將國家和歐盟層級政策和措施納入國家排放量預測的方式和程度普遍較差。且一般成員國不會提報政策和措施執行時機和詳細資訊,以及政策預期執行率。

五、在解釋提報排放量預測應謹慎
過去十年間,各成員國提報預測結果普遍高估的原因不盡相同。然而,提報預測結果的可靠性已有所提升。決策者應了解預測排放量的高度不確定性,尤其離目標年尚遠時;決策者應堅持提供方法論和模式不確定性的資訊(如敏感度分析與預測結果),以呼應MMD,並支持新MMR的推動需求。重新強調各成員國提供這些資訊是至關重要的。

六、改善報告以更加了解預測排放量相關不確定性
NEC指令並未設定排放量預測必須包括不確定性,而是要求提出共於WEM情境方案的既有及未來政策措施,並報告關鍵預測參數。對溫室氣體而言,成員國應提供預測結果的敏感度分析,並鼓勵提報高、中、低排放情境。若決策者要更了解不可預見事件對未來排放量的可能影響(如經濟衰退導致的國內生產總值顯著減少),並進而採取措施,強化有意義的敏感度分析將有助益。

七、促進評估政策目標進展的互補方法
雖然預測排放量的可靠性隨時間推移而改善,但某些預測排放量仍明顯高於2010年排放清冊數據。預測排放量的不確定性將妨礙政策決策的適切性,尤其是基於特定年的短期報告來設定十年期程的政策時更加明顯。監控目標達成程度的互補系統,即以當前排放清冊數據進行分析,並與基於以往預測排放量所得結果加以比較。
預測對追蹤政策目標進展(尤其如2030或2050年等長期程的進度評估)非常重要,亦將持續作為主要評估工具。所有政策目標演變過程在各國均非一致,但建議在過程中更注重目標年前數年的評估,並應用結合當前和預計進度的方法。決策者需要了解預測排放量內含的不確定性,但各國可更加努力提出更堅實且透明的預測結果。
陳律言
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