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特寫

首頁> 新知特寫> 泥淖中發現珍珠:從半導體廢棄物中環保回收鎢
泥淖中發現珍珠:從半導體廢棄物中環保回收鎢 Finding Pearls in the Mud: Eco-friendly Tungsten Recovery from Semiconductor Waste
半導體產業的廢棄物具有環境毒性,處理成本高昂。浦項科技大學(POSTECH)及三星尖端技術研究院(SAIT)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環保方式,以從半導體廢棄物中提取稀有金屬。 鎢廣泛用於電子、半導體、航空和汽車工業。由於鎢的稀缺性,及可開採國家數量有限,從工業廢棄物中提煉的相關研究越來越重要。 研究團隊使用「生物浸出技術」(bioleaching) 從半導體製造業產生的廢水中回收鎢,並評估了該技術的經濟可行性。 微生物能利用金屬獲取能量,維持生存和生長,利用其自然能力從礦石或廢棄物中溶解金屬。 他們利用常見於土壤、空氣和植物中的「 簡單青黴真菌 (Penicillium simplicissimum )」來溶解鎢和其他金屬。生物浸出完成後,並使用兩種純化工藝從溶液中回收鎢:活性炭吸附-解吸和仲鎢酸銨(APT)沉澱。 結果顯示,活性炭吸附-解吸工藝的成本比仲鎢酸銨沉澱工藝低約7%。與傳統的化學工藝相比,這種方法更環保,並且可以以較低的能源和成本提取金屬。 研究人員提到,改善微生物菌株的適應性和生長,以及縮短反應時間,可提高微生物萃取效率。此研究證實了環保處理半導體工業廢水的可行性,研究人員表示,後續目標是持續開發高效微生物菌株,來提高此製程的經濟效益。
2024/08/29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4/08/240808115307.htm
Science Daily
楊侑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