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報導

首頁> 焦點報導清單> 東南亞國家半導體產業概況: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菲律賓

東南亞國家半導體產業概況: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菲律賓

莊純琪、張艾琦、張曉琪、洪立萍/ 發布日期:2025/04/09/ 瀏覽次數:174

一、前言

手機、電腦、電動車等現代科技產品皆仰賴半導體技術運作,加上近期AI技術的快速發展與應用普及更使半導體需求增加,對國家發展而言半導體產業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價值,影響一國之經濟發展、國防安全與科技競爭力。[1]

除了對半導體需求增加因素外,地緣政治風險,以及供應鏈的穩定與韌性等,皆對全球科技產業與經濟發展帶來挑戰。台灣和韓國為全球半導體製造業的領導者,根據Statista數據顯示,2023年,台積電的半導體晶圓代工收益占全球市場的61%,韓國三星占11%,美國GlobalFoundries則占6%。數據顯示全球半導體製造供應鏈極為仰賴台灣,在上述背景下,各國紛紛強化半導體自主研發與供應鏈韌性。[1]

為確保晶片的穩定供應,各國政府已推出多項半導體產業扶植政策。中國政府於2024年宣布啟動第三期「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又稱為國家大基金三期),重點投資於晶片製造、設計、設備及材料等領域的企業,基金規模約475億美元。美國正透過晶片法案(CHIPS Act)為半導體產業提供520億美元補助,歐洲亦推出歐洲晶片法案(European Chips Act)提供430億歐元(約450億美元)補助。同時,台灣、韓國及日本也推出租稅優惠措施,以重振其半導體產業及強化產業合作。[2]

東南亞國家具人力成本低、地理位置佳及政府政策支持等優勢,近年已成為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關注焦點。

 

二、東南亞國家半導體產業發展概況[3]

東南亞各國政府透過租稅優惠、投資基礎設施與提供研究補助等方式支持半導體產業發展。此外,東南亞主要國家為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RCEP)之成員國,可享關稅優惠及供應鏈物流程序簡化等待遇,對於進入全球主要市場更具優勢。以下根據Source of ASIA報導,簡述東南亞國家在半導體供應鏈所扮演的角色及各國主要採取的半導體產業扶植策略:

 

 

(一)新加坡
新加坡擁有豐沛的半導體人才,每年由新加坡當地大學畢業的工程師超過4萬名,而新加坡經濟發展局(Singapore Economic Development Board, EDB)亦積極支持半導體材料與設計之前瞻研究,強化全球研發合作夥伴關係,使新加坡成為先進半導體製造研發中心。而新加坡擁有先進的物流網絡,與其他地區競爭對手相比,交貨時間可縮短15-20%。

(二)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在全球半導體封裝測試市場中市占率約為13%,包括Intel與德州儀器等外商已在馬來西亞設廠並量產。馬來西亞政府透過「新興工業地位認證」(Pioneer Status)及「投資稅收減免」(Investment Tax Allowance)等措施,為參與新興產業製造和研發的外國或本土企業提供高額的租稅優惠,相關措施吸引國際半導體企業持續進駐與擴大投資,促進馬來西亞封裝測試產業成長。

(三)越南
越南半導體技術及產業鏈仍在發展中,但越南具有勞動力成本低之優勢,吸引外商三星和艾克爾科技(Amkor Technology)投資。越南政府透過建立科技園區、經濟特區並提供租稅優惠吸引外國投資者,至2025年已撥款共約5億美元開發半導體產業園區。

(四)菲律賓
菲律賓聚焦發展半導體封測與晶圓組裝領域,每年培育超過20萬名工程師,為台灣和韓國等前端製造強國提供有力之支援,進而使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保持高效率和韌性。菲律賓政府透過「投資促進法」(Investment Promotion Act)鼓勵投資,簡化對外國半導體公司的監管要求,吸引多個國際大廠在菲律賓設廠發展封裝產業。

 

三、東南亞國家半導體相關產品出口概況[4]

以下彙整包含台灣、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及菲律賓等國近10年半導體產業相關項目之出口值,以觀察各國近年產業發展趨勢。

 

 

四、結語

東南亞已成為全球半導體生態系統的重要參與者。基於其具競爭力的勞動力成本、戰略地理位置,及政府的政策支持,該地區將持續吸引投資,並擴大其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重要性。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