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議題

首頁> 科技議題 - 生醫健康> 新興抗衰老策略
新興抗衰老策略 Emerging Anti-aging Strategies
2025/05/25
Frost & Sullivan
www.frost.com
一、前言
老化(Aging)是生理機能逐漸衰退的一個自然過程,常見症狀有肌肉與骨骼衰弱、皮膚皺紋與乾燥、白髮與脫髮、以及器官功能減弱等,皆是由基因、表觀遺傳(Epigenetic)、環境和生活方式等多種因素交互影響的結果。對抗老化長久以來是人們重視的領域,抗衰老策略不僅是延長壽命,更重要的是提升健康水準與遠離慢性疾病。但由於與衰老相關的分子機制十分複雜,及相關療程所需費用龐大,進而限制產業的發展。隨著基因體學、蛋白質體學、轉錄體學與代謝體學等多體學技術進步,還有人工智慧與大數據的發展,抗衰老領域正朝向個人化發展,而幹細胞研究、CRISPR基因編輯以及微生物組成(Microbiota)等也都有助於實現更精準的抗衰老策略。

二、基因體和細胞療法在抗衰老的應用
基因體學與細胞學在抗衰老領域展現出嶄新的策略,透過分子層面的干預來延緩甚至逆轉老化過程。這些方法包括基因治療、表觀遺傳重新編程等基因體學技術,以及幹細胞治療等細胞療法,能夠從根本上針對老化的遺傳與細胞機制進行調控;而老化時鐘(Aging Clock)能夠透過突顯健康細胞和老化細胞之間的差異來洞察生理年齡,相關技術的開發能夠支持個人化抗衰老策略。相較於傳統的生活型態改變或營養補充,這些策略不僅能提升治療效果,還有助於對抗如阿茲海默症、心血管疾病等與老化相關的慢性疾病。然而,這些技術也面臨挑戰,包括基因治療長期安全性的未知、基因編輯潛在的脫靶效應,以及老化機制的高度複雜性。此外,高昂的成本與資源分配問題也引發對公平性的關注。儘管如此,隨著生技投資與研究加速發展,基因體與細胞療法仍被視為未來抗老化的重要希望。目前與基因體學和細胞學相關的抗衰老策略還正在探索階段;2026到2027年將大規模進行與細胞再生相關的臨床試驗,測試其安全性及有效性;2027年後,研究人員將著手進行工程化器官與個人化抗衰老策略的開發。

三、AI在抗衰老的應用
人工智慧正成為對抗老化的重要驅動力,透過整合基因體學、蛋白質體學、表觀遺傳與代謝體學等多維數據,AI能夠精準描繪個體的生理時鐘,並開發個人化的抗衰老策略。利用機器學習與深度學習技術,AI可即時分析大量來自不同人群的資料,快速識別生物標記與潛在治療目標,加速抗老化藥物與介入措施的發現與應用。其可擴展性與演算法的自我升級能力,使抗衰老研究從實驗室邁向更廣泛的臨床應用。然而,AI也面臨數據整合不一致、缺乏長期縱向資料及演算法不透明等挑戰。為克服這些挑戰,發展可解釋的人工智慧有助於提升模型可信度,並加強對抗老化策略的科學依據與臨床應用潛力。總體而言,AI 正在重新定義老化研究與干預的方式,為延緩老化與提升健康壽命帶來全新契機。目前AI用於開發和驗證於識別生物標記物,並能分析藥物臨床數據,預測藥物再利用的潛力;2026到2027年將引進下一世代的AI,以機器學習技術為基礎的模型,預測患者對於特定藥物的反應來推薦候選療法;2027年後,結合AI的人工穿戴裝置能夠即時追縱人體的衰老狀態,並在個人化抗衰老策略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四、代表公司
1.幹細胞療法
代表性廠商:墨西哥ProgenCell
ProgenCell公司旨在增強身體功能並改善退化性疾病患者的生活品質。該公司執行經過墨西哥官方衛生部門授權的療法,利用來自患者的幹細胞並修復受損的組織。ProgenCell公司提供與神經、骨科以及代謝相關的幹細胞療法。

2.基因療法
代表性廠商: 英國Genflow Biosciences
Genflow Biosciences公司專注開發針對老化相關疾病的基因療法。其GF-1002療法,是將具DNA修復及端粒維護功能的人類變異SIRT6基因,崁入腺病毒載體後送回寄主細胞。由於該療法不將SIRT6基因拷貝導入宿主基因體中,可降低突變與脫靶風險 。

3.表觀遺傳之重新編程(Epigenetic Reprogramming)
代表性廠商: 美國Life Biosciences, Inc.
Life Biosciences公司專注於逆轉和預防與年齡相關的疾病。該公司運用三種轉錄因子: OCT4、SOX2和KLF4誘導體細胞部分重新編程,並修飾細胞的表觀基因體,應用於視神經病變疾病。

4.以寡核苷酸為基礎的療法
代表性廠商:英國Senisca
Senisca公司專注於調節RNA以治療與年齡相關的疾病。該公司正開發以RNA為基礎的療法,透過調節剪接因子(Splicing Factors)的表達,恢復細胞的轉錄平衡,進而逆轉細胞老化;目前該項技術仍處於研發階段。

5.粒線體移植
代表性公司:瑞士 Cellvie
Cellvie公司專注於研究與粒線體功能障礙相關的衰老及退化性疾病。該公司透過專有的製備及遞送技術,將粒線體直接移植到受損細胞中。這些遞送載體將透過細胞的吞噬作用穿透細胞壁,並與粒線體網絡融合,促進細胞的能量代謝,並減緩及逆轉細胞的老化。該公司的相關技術還在研發階段。

6. 電腦藥物發現平台
代表性公司:比利時Rejuvenate Biomed
Rejuvenate Biomed公司運用人工智慧與生物模型於藥物開發,專注於針對老化相關疾病的藥物組合探索 。其AI輔助平台CombinAgeTM可預測具協同效應的藥物組合,並透過CelegAge™平台在線蟲模型中驗證其對健康與壽命的影響 。該公司目前已有兩種療法進入臨床二階試驗。

7. 利用AI進行分子分析
代表性公司: 英國Muhdo
Muhdo公司直接向消費者提供遺傳學及表觀遺傳學分析服務,並讓消費者能夠以行動裝置上的程式檢視分析報告;另外,該公司提供臉部分析程式,讓使用者能初步透過臉部的變化來監測身體的健康狀態。

8.AI驅動的多體學分析
代表性公司:美國Insilico Medicine
Insilico Medicine公司致力於發展AI與機器學習來替代藥物研發中的動物實驗。其AI模型能分析目標基因並評估其用藥的可行性,來預防與年齡相關的疾病及減緩老化過程。其產品Pharma.ai已用於多種藥物的開發。

五、未來發展機會
1.個人化抗衰老療法
個人化抗衰老療法將成為未來延緩老化的重要方向,結合AI對老化生物標記、健康數據、醫學影像與皮膚指標的整合分析,制定針對個體差異的精準療法。這些策略可包含端粒修復、基因編輯及特定藥物的應用,以更有效應對個別的老化途徑。Gero與Insilico Medicine等公司正積極發展AI平台,加速藥物發現與標靶辨識;Elysium Health公司則推動個人化膳食補充策略,使抗老科技更易普及。未來,整合AI診斷、個人化治療與定期生物標記追蹤的訂閱式長壽診所,有望成為健康意識族群的新選擇,開啟預防老化與延長健康壽命的新時代。

2.穿戴式裝置
預測老化模型的未來發展將依賴人工智慧與物聯網技術的深度整合,透過穿戴式裝置即時收集的生理數據,如皮膚水分、紫外線曝露與彈性變化,結合基因體學、蛋白質體學與表觀遺傳數據,建立能反映個人生物年齡的預測模型。這些模型能早期識別老化相關變化,並提供個人化的治療建議,以延緩老化並延長健康壽命。如Insilico Medicine公司旗下的Deep Longevity,正開發能預測生物年齡的AI平台,協助使用者根據預測結果調整飲食、生活型態或治療方式。隨著更多即時健康監測設備與預測演算法的結合,未來將實現更精準、主動且可行的抗老化管理模式,帶動預防醫學與個人健康監控的轉型。

3.表觀遺傳再生技術
表觀遺傳再生技術正引領抗老化研究邁向新紀元,透過修飾DNA甲基化與組蛋白修飾等表觀標記,逆轉與年齡相關的基因表現變化。結合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這些技術能精準分析表觀遺傳圖譜,設計個人化的治療措施。Altos Labs等機構已應用山中因子(Yamanaka Factors)進行細胞重新編程,並搭配AI模擬組織特異性再生策略。未來將進一步結合CRISPR-Cas9、TALEN、NICER等基因編輯工具,提高編輯效率並降低脫靶風險。同時,表觀遺傳時鐘結合多體學分析與穿戴式裝置數據,將推動個人化再生療法的應用,成為追蹤老化進程與調整療法的關鍵依據。表觀遺傳再生有望成為未來延緩甚至逆轉老化的核心策略。

六、結語
隨著多體學、人工智慧與生物科技的突破,抗老化正邁向精準與個人化的新時代。從基因與細胞層面的干預,到即時監測與表觀遺傳之重新編程,未來的抗衰老策略將更全面、有效且可持續,為延長健康壽命開啟全新契機。
郭育廷
英文